互联网黄金也病了

互联网黄金也病了

黄金,一直承受着他这个年纪不该有的帅气。

每当市场不太乐观的时候,就变身猛男平衡资产。

但是,作为黄金理财主要平台的互联网黄金业务,最近江湖地位却不太稳当。

原因就在于央妈发布了一则新规定:《互联网黄金业务暂行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导致近百家互联网黄金平台都将面临着调整。

形象点就相当于,

监管部门突然对互联网黄金说:“来来来,小伙子我观面相发现你身患隐疾,不如我给调理调理。”

央妈这医生当得上瘾啊,刚用资管新规调理了一批身患“刚性兑付”的保本型理财产品...

为什么现在又把视线移到互联网黄金身上呢?

互联网黄金也病了

很多朋友已经习惯在互金平台来购买黄金,比如支付宝的存金宝,京东的京生金等。

我也喜欢用,因为确实方便快捷。

我们分分钟就能开一个黄金账户进行买卖交易,而且某些平台还能把原来的一盎司或者一克的固有单位化整为零,并生成相应的利息,可以说是很诱人了。

但是诱惑往往与风险相伴而生,互联网黄金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乱象。

拿“e黄金”举个栗子。

他家平台的服务协议中写道:“为保证存管业务的管理效率,本网站无需向您告知使用您个人账户下所拥有现货黄金的具体方式。”

这就是赤果果的耍流氓啊。

我们的钱究竟是去买黄金了?还是去做贷款了?

根本无从得知,存在严重的客户资金被挪用风险。

互联网黄金也病了

因此,就这点出发,央妈主要开了以下药方:

“互联网机构不得提供任何形式的黄金账户服务。”

不能随便在网上开户,想开去找金融机构。

“黄金产品仅限金融机构、国务院和金融监管部门批准成立的黄金交易场所向市场提供。”

目前的大型金融机构中,银行的纸黄金,公募黄金ETF,LOF等产品比较流行。

黄金交易场所,说白了就是上海黄金交易所,排除掉了难掌控的海外交易所。

“金融机构应在各项风险可控的范围内选择互联网机构,并对互联网机构的资质负责。互联网机构注册资本应不低于 3000 万元人民币,且必须为实缴货币资本,同时应具备熟悉黄金业务的工作人员。”

当然了,完全不给互联网黄金留活路也不行,你可以合作“代销”,但必须要有钱有实力能抗风险。

并且,不能把在你平台上卖的产品,再转手给他人做二级或者多级代理。

多次嵌套容易出问题,接盘了就老老实实的做中介,别天天想着做二房东赚利差。

所以你看,央行现在的目的并不是一竿子打死,而是有病治病,病入膏肓治不了的再淘汰。

把黄金理财纳入监管范畴,从而实现整个行业健康运转。

有人问了:“行行行,阿May,知道互联网黄金不安全了,

那接下来我们应该怎么办啊?”

互联网黄金也病了

很简单,我给你假设两种情况:

1、已经上车,在某些黄金平台有资金的。

先比对要点,自己去官网看看这个平台是否真的合规。

比如注册资本满3000万了吗;黄金产品来源明确吗;与银行、公募黄金、上海黄金交易所其中一者有关系吗;是一级代销机构吗等。

合规的,一切行为照旧。

不合规的,条件允许就先把资金取出,换其他正规平台做交易。

2、没有上车,但想买黄金避险的。

我在《投资黄金能不能赚钱》这篇中讲了六种投资渠道,负责任的说,目前全部合规且正确。

其中支付宝的存金宝和腾讯的微众金,虽然都作为互联网黄金机构,但前者与公募基金合作,后者与工商银行合作,都符合意见稿的规定。

可以作为参考。

最后再次说明一点,我们买黄金最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平衡资产配置。

相当于给资产加个保险,防止投资波动过大。

就像我之前说的,一般情况下,市场行情好的时候,黄金不怎么涨,行情差的时候,黄金反而会猛涨。

这样一来,起码能让你的账户看起来没那么糟糕呀。

但是,仓位也不用太重,黄金本身抵御通胀的能力不算强,比如,2013年抢入的黄金,就对不起大妈们的期待,现在还赔着30%呢。

所以,在我的资产配置理念里,留5%~10%的位置给黄金就可以了。

剩下的空位,普通人拿基金、保险和P2P完全足够填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