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奇諾防線」當年沒有用,那些轉不動型的舊思維如今也一樣

在互聯網時代、數字化時代、智能化時代,企業管理者面對轉型,還要用過去的舊思維構築企業的“馬奇諾防線”,你發現最終傷害的可能是自己。

導讀:

著名學者、香港創業創新研究院院長、聯合創始人曹仰鋒,從2009年開始參與“中國管理模式傑出獎”評選。當他在2018(第十一屆)中國管理模式傑出獎頒獎盛典上,談及面對不確定性的環境,企業該如何尋找轉型和變革的策略和模式時,他指出:轉型不是目的,轉型是一個常態。GE、蘋果、海爾、金蝶等都有各自不同的轉型模式。未來我們希望能夠把這些優秀企業的模式給共性化,從而找出一些共性的要素,從個性到規律,相信這個規律將更具有普適意義。

“馬奇諾防線”當年沒有用,那些轉不動型的舊思維如今也一樣

他強調,企業之所以轉型難就是領導者思維不轉型。資源和技術在現階段都不是問題,完全可以在市場整合,關鍵是領導者有沒有這個整合能力。

下文由《中外管理》根據曹仰峰題為《轉型:創新中國管理模式》的演講錄音整理。

“馬奇諾防線”當年沒有用,那些轉不動型的舊思維如今也一樣

很多人認為企業轉型就是轉行,其實不是。

轉型意味著包括商業模式、管理模式等的轉變。從轉型角度上看,所有的商業模式、產品和戰略都有一個週期,不可能一直長期發展下去。

所以轉型的難點在於,主航道沒有達到頂峰之前,如何找到啟航的出發點?轉型不是到達頂峰了再找。很多企業之所以不能轉型,是因為過去成功經驗嚴重阻礙了第二段的轉型。某種意義上來講,不管是商業模式、管理模式,都是在第一次的主航道改變之前,達到頂峰之前找到這個時機。

“馬奇諾防線”當年沒有用,那些轉不動型的舊思維如今也一樣

為什麼轉?因為時代變了。

回顧管理的百年發展歷史大家可以看到,推動企業轉型和進步有兩條主線:一是技術,從工業革命到數字革命,這個變化是非常巨大的。其實互聯網思維、互聯網技術不是簡單的重塑一下管理模式,更多的是重塑我們的商業模式、發展模式。二是人性,儘管人性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回想科學關係的時候,答案已經從生存第一發展到如今的價值第一。前幾年有一個人寫了一個辭職信很牛《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說明人對自我價值的關注提到了重要的位置上,個體對組織的依賴已經沒有像工業革命時代那麼嚴重。

“馬奇諾防線”當年沒有用,那些轉不動型的舊思維如今也一樣

這個角度來講,我個人認為管理現在處在4.0的前沿。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劃分方法,我是把1900年到1940年作為管理1.0;從1940年到1970年是管理2.0;1970年以日本豐田為代表的公司作了流程優化,標誌性的內容就是流程革命;2000年我們步入新的發展,2000年瑞士世界達沃斯論壇上提出新經濟的論壇,現在則是處於管理4.0的前沿。從原來的效率第一到今天的價值第一。

“馬奇諾防線”當年沒有用,那些轉不動型的舊思維如今也一樣

在轉型過程中,到底該怎麼轉?我認為,每家企業的轉型路徑都不一樣,每個企業家的轉型故事也各有不同。我具體講講4家一直在長期跟蹤研究的公司:

“馬奇諾防線”當年沒有用,那些轉不動型的舊思維如今也一樣

1、通用電氣

1981年到2017年,通用電氣一共經歷了兩任CEO,一任是韋爾奇,一任是伊梅爾特。轉型最難的就是保持增長的同時實現彎道超車。

通用公司的轉型路徑是外延式擴張。1981年,韋爾奇上臺以後,做了一個很重要的戰略調整和轉型。通用公司當時是世界上最有名的多元化企業,他把誰放在第一位?金融服務業!伊梅爾特2001年接任韋爾奇,當時的業務結構是,金融佔了50%多。因為考慮到金融面臨極大的風險和挑戰,他開始砍掉金融,推動工業數字化,做了工業數字化平臺。2016年我們再看看他的業績,金融業務的佔比已經下降到6%,可謂轉型成功,業務調整到位。但是,資本市場對通用的轉型可不認可。一般情況下,大家知道新CEO接任,老CEO下臺,股票一般上漲,GE卻不一樣:2017年6月12日伊梅爾特交給繼任者的時候,當天股票大漲,以後一路下滑,我看看今天GE的市值已經變成1100多億美元。

GE的轉型故事是什麼?轉型方向是注重外延式擴張,把併購重組作為轉型的主方向,追求規模做大很容易,這是一種模式。

“馬奇諾防線”當年沒有用,那些轉不動型的舊思維如今也一樣

2、蘋果

1999年以前的蘋果是沒有奇蹟的,蘋果的奇蹟發生在2005、2006年。那個時候為什麼出現奇蹟,因為1999年喬布斯第二次迴歸。喬布斯用三年的時間顛覆了一些模式,通過iPod和iPhone兩種模式,帶領蘋果第二次達到巔峰。

今天總結蘋果轉型,我個人認為有天才的神助,喬布斯絕對是天才。

天才的神助和科技的驅動,追求內涵式增長動力,這個非常重要。

有人對庫克懷疑,能不能接好接力棒?

現在來看,蘋果某種意義上還是在引領這個行業。

“馬奇諾防線”當年沒有用,那些轉不動型的舊思維如今也一樣

3、海爾集團

2006年我跟海爾進行合作,參與他們的轉型。

很多人對海爾不瞭解,以為海爾這些年在顛覆商業模式,顛覆管理模式。某種意義上不是,海爾實際上一直在追求穩中求進的轉型戰略,1985年到2017年的年複合增長率是33.4%。長期穩定增長關鍵挑戰的是戰略耐力。很多人追求短平快,恨不得一年增長100%、200%,過幾年就掉下來了,不行了。海爾通過管理模式構建了一個彎道超車的機會,所以提出人單合一管理模式。什麼是人單合一模式?人是全球創客,單是客戶價值。

人單合一模式是中國管理模式的縮影。張瑞敏先生2017年講過一段話,中國企業在管理上從原來的學習模仿變成引領管理世界的管理潮流,在管理模式上實現彎道超車,用互聯網思維創造的模式顛覆傳統模式,結果是五年後用中國管理模式讓通用家電GEA規模再翻一番,利潤和收入雙雙實現逆勢增長。

“馬奇諾防線”當年沒有用,那些轉不動型的舊思維如今也一樣

4、金蝶

金蝶是科技公司轉型的代表。金蝶的轉型很有意思,實際上是在三個方面進行轉型:

一是商業模式。最早是財務軟件,後來從財務軟件轉向企業管理軟件ERP,現在轉為雲服務,這是商業模式的轉型。

二是管理模式。中國管理模式獎是金蝶作為公益活動資助的,徐少春是很有激情的,早年的公司也是激情管理。我訪談很多員工,當年確實很激情,企業大了不能憑個人的激情,借鑑國際化管理,引入了很多高管。

三是中國式管理模式。金蝶也是探索中國管理模式的先鋒。

“馬奇諾防線”當年沒有用,那些轉不動型的舊思維如今也一樣

我個人認為企業之所以轉型難就是領導者思維不轉型。資源和技術都可以整合,關鍵是領導者有沒有這個整合能力。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企業轉型、領導力的轉型我定義為三個,小企業發揮個體老闆的個人智慧,中型企業發揮團隊的智慧,再往大叫組織智慧,實際上還有一個生態智慧。

“馬奇諾防線”當年沒有用,那些轉不動型的舊思維如今也一樣

我提出轉型的公式:企業轉型=商業模式×管理模式×領導力N。商業模式回答如何以用戶為中心創造價值,不創造價值是沒有用的。管理模式回答如何創造價值,就是機制。領導力最核心,誰在上面創造價值?我在上面加N次方,我認為領導力是轉型的槓桿,利用這個槓桿可以撬動商業模式和管理模式的轉型,沒有領導力企業轉型確實很難。

“馬奇諾防線”當年沒有用,那些轉不動型的舊思維如今也一樣

為了不再讓德國欺負,一戰以後法國決定修了馬奇諾防線。馬奇諾防線花了很多錢,沒有想到剛修完就爆發二戰,不過德國軍隊沒有從防線過去,而是繞到法國的背面,坦克襲擊,飛機越過,打敗了法國。歷史學家說,馬奇諾防線當時看先進,後面看是過時的。如果在互聯網時代、數字化時代、智能化時代,企業管理者面對轉型,還要用過去的舊思維構築企業的“馬奇諾防線”,你發現最終傷害的可能是自己。

“馬奇諾防線”當年沒有用,那些轉不動型的舊思維如今也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