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技術的第一個應用場景會在什麼行業?金融VS供應鏈

金融區塊鏈開發人才的集中度,足以保證金融業成為大規模運用區塊鏈技術的先驅。相比之下,監管障礙是供應鏈比金融業略有優勢的地方。

自從2009年比特幣問世以來,區塊鏈行業一直試圖撼動銀行業和金融服務業。

正是因為傳統銀行服務有缺陷,才有了比特幣。讓房地產市場崩潰的貸款業務曾導致全球數萬億美元的損失,而比特幣能更好地管理貸款。

從那時起,區塊鏈行業就開始不斷研發去中心化應用程序,如今這種應用已經有了成百上千個。這些應用可以提供貸款、匯款、投資、支付和各種其他服務,從而提高資金管理的高效性、安全性和自主性。

儘管取得了一些進展,但要想讓區塊鏈技術真正撼動主流金融體系,仍然阻礙重重。

由於監管機構通過執法來控制加密貨幣,區塊鏈發展步履維艱,甚至在金融領域的發展可能將陷入停滯,但在其他更適合變革的領域則會加速。

區塊鏈技術的第一個應用場景會在什麼行業?金融VS供應鏈

讓我們從4個方面來探討區塊鏈技術被採用的可能性:

1. 影響範圍:該行業對普通人的影響程度如何?

2. 監管障礙:區塊鏈技術的價值主張是否合法?

3. 技術要求:區塊鏈技術需要多先進?

4. 客戶轉換成本:個人或機構運用區塊鏈之初將會產生多少成本(包括時間成本和貨幣成本)?

影響範圍

在評估區塊鏈行業的發展前景時,我們首先要問自己,這個行業對人們日常生活的影響有多大。

銀行和金融服務是全球經濟體系的基石。

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數據,金融服務業總收入通常佔服務市場總收入的20%到30%;在發達經濟體,金融服務業總收入佔國內生產總值的20%左右。

人人都會利用金融服務儲存資金、貸款、付款或收款。

相比之下,供應鏈行業的市場價值約佔全球GDP的12%。 與金融行業相似,供應鏈行業在人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但它以更加間接的方式影響人們的生活。 例如,電子商務和零售都是面向消費者的行業,它們從更高效的供應鏈獲取了巨大的利益。而全球商品貿易(包括糧食、貴金屬、電力、石油等貿易)對進口國居民的整體健康水平和出口國的財富都有影響。

監管障礙

第二個部分是監管障礙。

這可以說是供應鏈比金融業略有優勢的地方。 雖然供應鏈行業有自己的法規,但區塊鏈提供的解決方案不僅符合現行法規,還能加強現行法規的執行力。

例如,《販運和奴役透明度法案》(Transparency on Trafficking and Slavery Act)要求公司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年度報告,說明其通過供應鏈來解決特定人權風險方面所做出的努力。一家生產企業遵守此法案的最佳方式是開發一個去中心化的數據庫,跟蹤工廠員工的數字身份證和付款時間表。如此一來,公司可以向監管機構證明,他們聘請的工人年齡適當,工人也得到了相應的報酬。 在這個過程中,所有信息都不可篡改,都受到區塊鏈的保護。

另外,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正在加強其有關食品衛生的立法,要求公司通過《衛生運輸規則》確保食品安全。

美國政府也在打擊鎢、錫、鈦和黃金等衝突礦石(衝突礦石是指在武裝衝突和侵犯人權的情況下所開採的礦物,特別是指在剛果民主共和國東部省份,由剛國政府軍和其他許多武裝叛亂集團所開採的資源)的採購,阻止獲資助的武裝集團銷售這些礦石。

對於這兩種情況,我們可以在區塊鏈上記錄有關所運送物品的詳細信息(位置、生產日期、人員姓名和通過的檢查站信息等)來解決問題。 公司甚至可以創建和發行代幣,激勵第三方(個人或機構)在運送物品信息沒有錄入區塊鏈之前驗證信息的真實性。

區塊鏈技術是理想的解決方案,它不僅可以幫助公司節約資金、為公司帶來額外收入、改善內部流程,還與要求更高透明度和問責制的法規相一致。

區塊鏈技術的第一個應用場景會在什麼行業?金融VS供應鏈

相比之下,政府要求銀行遵守嚴格的KYC和AML(反洗錢)流程,為此每年花銷高達6000萬美元。

如果銀行希望採用更快的支付方案——使用公鏈管理、數字錢包存儲的代幣,但如此一來,他們就可能與監管機構無法達成一致。因為使用代幣後,客戶可能通過私下交易規避KYC和AML法律。

即使是瑞波(Ripple)這樣的民營區塊鏈財團,其代幣可用性也遭到了質疑,並因此引發了訴訟。訴訟認為,瑞波一直在運營非註冊證券(unregistered securities)。

總而言之,供應鏈的發展越來越順暢,原因是監管機構和供應鏈企業的利益更加一致。

技術要求

第三個部分是要考慮改革當前系統所需技術的複雜性。要想與當前的銀行系統競爭,區塊鏈金融服務需要完美結合速度、安全性和分散性的優勢。 實現這種完美組合的挑戰被稱為“可擴展性三大難題”, 以太坊創始人維塔利克•布特林(Vitalik Buterin)也曾對這一挑戰進行深入探討。 儘管所有區塊鏈項目都面臨擴展性這一基本問題,但受阻最大的是那些想要撼動金融市場的區塊鏈項目。由於無法保證速度、安全性和分散性,數十億美元會面臨風險。對技術成熟度的需求給系統帶來了更多壓力,要求區塊鏈技術提供更先進的解決方案,而這在當前狀況下是無法實現的。

供應鏈行業運用民營財團區塊鏈讓擴展性問題最小化。

這些區塊鏈項目降低了敏感數據洩漏的風險 ,使技術執行更加有效。而且,因為一定數量的用戶和交易受控制,這些區塊鏈項目能更快地進行擴展。

儘管金融區塊鏈也可以是民營的,它們仍然需要解決非拜占庭容錯的安全系統的運營問題,依賴一些網絡運營企業。 當主要資產是實際貨幣而不是商品時,風險更高。

客戶轉換成本

第四個部分是客戶轉換成本。具體來說是指說服客戶和企業從傳統金融服務轉向去中心化金融應用的能力。

在發達國家,金融體系和貨幣政策功能強大,發展成熟,其居民比發展中國家居民對金融基礎設施的滿意度更高。

對於這些用戶來說,在向去中心化金融科技應用程序過渡的過程中,需要對比以下兩點:方便性和必要性。

在發展中國家,當地貨幣通貨膨脹嚴重,人們難以獲得銀行服務或支付服務,對於區塊鏈金融服務的需求則高得多。

然而,在貨幣體系最糟糕的國家,其政府也最具壓迫性。由於法規的限制,短期內區塊鏈金融服務將難以展開。

區塊鏈技術的第一個應用場景會在什麼行業?金融VS供應鏈

供應鏈的客戶轉換成本很大程度上受到法規,成本效益分析和客戶服務改進的影響。

如上所述,區塊鏈可以提高供應鏈流程的透明度和效率,這對監管機構和供應鏈業務都有利。IBM(國際商業機器股份有限公司)稱,在供應鏈中使用區塊鏈技術後,全球貿易量可增加15%。 三星還認為,使用區塊鏈技術,全球運輸成本將降低20%。

最後一點是,企業和普通客戶通過在供應鏈中使用區塊鏈技術獲得利益。 企業可以降低成本,節省時間並提高透明度。 而在雜貨店購買食品的消費者可以看到特定物品從農場到商店的詳細信息,同時可以利用更有效的供應鏈降低成本,以更低的價格運送物品。

因為區塊鏈技術不會帶來利益衝突,所以這些行業的市場領導者可能更願意接受區塊鏈技術。

而在金融業,利益衝突則大得多。因為去中心化剝奪了中央當局的權利,中央當局本來可以決定貨幣政策,通過設定高利率和限制低收入消費者的貸款渠道,達到壟斷收益的目的。

現在,銀行和金融服務業選擇運用部分區塊鏈技術,並且傾向於運用私鏈降低內部費用,但不一定運用代幣經濟模型的公鏈,儘管公鏈能為顧客帶來相同附加值。

從消費者的角度來說,傳統的金融服務用戶必須重新學習貨幣基本原理,瞭解為什麼加密貨幣是更好的選擇。 在供應鏈、,會計和數字權利管理的行業中,大多數企業正在增進對區塊鏈和加密貨幣的瞭解,這應該會對其發展有加速作用。

結論

儘管在監管、技術和消費者方面存在挑戰,仍有一些人認為,金融區塊鏈開發人才的集中度足以保證金融業成為大規模運用區塊鏈技術的先驅。

我們看到類似的論點,他們支持以太坊區塊鏈在與EOS或ICON等競爭的過程中穩坐第一。 雖然一些“以太坊殺手”中的交易速度更高,但許多人低估了以太坊經營多年的開發社區的規模。 大多數資深投資者都知道,任何技術的未來價值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願意為之努力的開發人才的數量。

金融區塊鏈也不例外。 開發人員爭相湧入資金充足的行業,而資金最充足的行業無疑是金融領域。

一個充滿活力的科技人才社區是否足以克服政府監管的挑戰,戰勝有幾百年根基的銀行機制,還有待觀察。 然而,有一點是明確的,那就是我們不應該忽視其他行業,它們可能擁有恰當的監管餘地和有限的規模挑戰,並能夠維護客戶利益。因此,這些行業可能會超過金融業,成為區塊鏈技術應用的前沿陣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