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挖礦臨界點將至 是毀滅還是未來?

本文分別從平臺幣分類、平臺幣價格變化的邏輯、交易所和利益相關方分紅比例以及平臺交易挖礦模式能否延續等角度,對當前交易挖礦類交易所進行詳細分析。

拋出變相ICO不談,交易挖礦或許是前期獲客、積攢深度的一個好方式,但在因交易挖礦所帶來流量消退之前,是否能構建起真實交易量以支撐平臺幣價格,將顯得至關重要。

最近交易挖礦模式刷爆幣圈,投資者陷入購買平臺幣的狂熱中,貶斥已有知名交易所,鼓吹挖礦交易所,似乎只有交易挖礦、人人分紅的交易所才能保障用戶利益。那麼,這種交易挖礦機制能否持續帶來流量和用戶?以及這樣一種模式能否成為交易所的未來形態嗎?在本篇文章中,DPRating團隊將為你解讀交易挖礦模式的現狀,以及該模式的優勢和弊端。

無可否認的是,交易挖礦模式創新在於可快速獲取大量的早期用戶,並且使交易所在短期內得到較多的曝光度,也因此引發各個交易所爭相模仿,且基本採取雷同的策略,紛紛發行自己的平臺幣。但這種模式最大的弊端在於,其存在一個臨界點,當早期用戶交易挖礦的收益降低,其可能會選擇停止刷量或轉向其他平臺,此將導致平臺幣價格快速下跌。因此在此發生前,相關交易所必須努力將前期刷量用戶儘量留存下來,並構建出真實交易量,以支撐當前平臺幣價格。若這一點做不到,則必將引起用戶恐慌拋售,導致交易挖礦模式失控。

交易挖礦臨界點將至 是毀滅還是未來?

上圖為若無有效措施留住刷量用戶,則相關交易所可預期的走勢。

在這種模式下,一開始平臺幣價格較低,交易所進行宣傳,成功實現引流後,交易量大幅增加;早期用戶持有平臺幣分紅較高,加上邀請用戶有額外獎勵,套利效應顯著,進一步刺激了用戶刷量換取或購買平臺幣;期間交易所的交易量持續增加,平臺幣價格隨之上升,此時持有平臺幣的早期用戶已獲利頗豐,從而拋售平臺幣套現離場;當用戶大量出售平臺幣時,平臺幣價格隨之下跌,此時刷量用戶獲利減少甚至產生虧損,導致刷量意願降低,交易量和分紅持續減少;當持有平臺幣分紅不足以彌補幣價下跌,且交易挖礦釋放的平臺幣持續增加後,多重因素促使用戶進一步拋售平臺幣,使得幣價繼續下跌,因此平臺幣價格總體呈現出一個快速上漲再迅速下跌的走勢。若交易所的平臺幣上線開盤價格與成本價相比已有較大漲幅,早期用戶在多倍獲利的情況下會直接拋售平臺幣,導致平臺幣價格呈現出單邊下跌的走勢。

交易挖礦模式一開始可正向刺激用戶刷量獲取平臺幣,交易量和平臺幣價格同時加速上漲;轉折點在於早期用戶獲利下降,面臨離開的轉折點,若此時交易所還是重度依賴虛假刷量,無法將刷量轉變為真實交易量,則後續暴跌近在咫尺。

平臺幣分類

交易所發行平臺幣一般分為兩類:單幣制和雙幣制。雙幣制是指交易所之前已發行過一種平臺幣,當看到交易挖礦模式的巨大利益時,選擇再發行一種用於交易挖礦的平臺幣。雙幣制交易所有BigONE、Btcdo(幣為)和AACoin。雙幣制交易所在制定方案上略有差別,例如持有BigONE原有平臺幣BIG的用戶能得到解凍釋放的ONE,而解凍的ONE享受分紅,但暫時無法出售(曾定下鎖倉四年的方案,經社區吐槽後將會更改為梯度解鎖方案);而幣為交易挖礦可獲得BT,將平臺手續費的70%分紅給BT持有者,剩餘手續費的30%再回購原有的平臺幣BDB並銷燬。總之,這些交易所正是圍繞交易挖礦、持幣分紅和回購這三板斧來開展運行的。

交易所及相關方可得多少分紅?

目前為止,幾乎各平臺都宣稱會將平臺交易手續費的80%-100%返還於用戶,甚至還有交易所宣稱其有超過200%的手續費返還。這裡我們來計算一下,平臺及利益相關方可得多少分紅。

首先來看FCoin。根據FCoin白皮書顯示其80%的收入將用於分配給FT持有者,20%用於FCoin開發及運營(中途調整方案為FT釋放量到30億之前,100%的收入分配給FT持有者);其中初始分配中顯示49%FT的發行部分歸屬FCoin及相關利益方,與剩餘51%挖礦部分同比例釋放。假定FCoin及相關利益方釋放的FT尚未出售,則FCoin平臺及相關方可獲得80%*49% = 39.2%的分紅,平臺公佈7月10日待分配收入約為2200個BTC,則一天分紅可得2200*39.2% = 862.4 BTC,約為552萬美金。

再來看BigONE。交易所自身擁有85%的BIG,根據ONE分配方案,49%的ONE屬於BIG持有者,則BigONE交易所自身可獲得85%*49% = 41.65% 的分紅,根據7月5日至7月11日期間的挖礦記錄,7日間挖礦手續費總計為2924 BTC,BigONE平臺分紅可得2924*41.65% = 1217.8 BTC, 約為780萬美金。

交易挖礦臨界點將至 是毀滅還是未來?

同理可以計算其他交易所實得多少的分紅。通過以上計算可以看出,用戶刷的交易量越多,交易所及相關方可獲得越多分紅,因此交易所及相關利益方甚至無需出售平臺幣即可獲得暴利。

交易所安全性是否有保障?

交易所的技術水平決定了用戶資金安全性和體驗友好度。儘管交易挖礦商業模式容易模仿,但交易所的技術能力卻不易掌握,除保障交易所安全穩定運行外,還需具備高性能的撮合引擎技術以及完備的風控技術。事實上,FCoin的技術水平是值得其他交易所借鑑學習的。目前為止,絕大多數實施交易挖礦的交易所已經出現過網站卡頓、掛單不流暢、顯示錯誤、服務器宕機等情況,用戶體驗較差。例如,最近CoinPark爆出用戶賬戶資產增多的異常現象,期間數字貨幣價格大幅波動,其中BTC價格甚至降至944.7127美金;此外,還有少量用戶發現異常後趁機提取部分BTC,憑空獲得一筆飛來橫財。

交易挖礦臨界點將至 是毀滅還是未來?

交易挖礦模式是否可持續?

交易挖礦的交易所中以FCoin最具代表性和創新性。從近期該平臺接連不斷地發佈相應公告可看出,FCoin已經認識到該模式存在的問題,併為吸引流量做準備,例如免費上幣機制,將推出幣改試驗區,創業板退市規則以及上市規則調整。以免費上幣機制為例,FCoin採用“累計充值人數排名”的上線機制,項目方想要獲得在平臺上線的資格,需鼓勵其社區用戶註冊FCoin賬號,收集FCoin用戶地址並空投項目token,但這種方式實施起來極其費時費力。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該上幣機制剛出來沒多久,市場上已有批量生成FCoin賬戶並提供用戶地址的生意出現,項目方藉此可簡單快捷有效地達成上幣條件。另外,這種免費上幣方式一度引發以太坊網絡擁堵,導致轉賬費用大幅提升。通過這種方式引流,最終能給FCoin帶來多少真實用戶和真實交易量?以下是7月10日CoinMarketCap統計的交易量。

交易挖礦臨界點將至 是毀滅還是未來?

根據上圖的交易量分佈來看,前3大交易對的交易量佔總交易量的89.7%,前5大交易對的交易量佔總交易量的98.47%。由此可以看出,通過免費上幣維持交易量的方式尚未奏效。

再看BigONE的交易量統計:

交易挖礦臨界點將至 是毀滅還是未來?

從上表中可以看出該平臺交易更為集中,BTC/USDT這一交易對的交易量佔比已高達91.2%,前3交易對交易量之和佔比為99.67%。

價值迴歸

處在交易挖礦平臺幣的風口上,似乎人人均可獲利,等浪潮退去,將會看到誰在裸泳。沒有門檻的商業模式是極易被模仿的,因此競爭自然極其激烈。想想兩年前火爆全國的共享單車,短時間內市場上出現十多家共享單車;一年過後絕大多數的共享單車已銷聲匿跡,只留下摩拜和OFO兩家。幣圈一天,人間一年,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只有積極有效應對併成功引流的新型交易所才能留下。

交易挖礦是能帶來一定的流量紅利,但交易所自身應當明白的是,紅利期的用戶粘度極低,交易深度和交易量絕大多數都是人為刷量,構建了一定時間的虛假繁榮。此類虛假繁榮將隨著用戶刷量所獲收益減少而快速衰減,因此,相關交易所能否在交易挖礦紅利期構建出有效的平臺治理機制,留住大量刷量用戶並形成真實交易量,成為其能否生存下來的關鍵。說到底,無論什麼樣的交易所,若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下來,最終都要回歸其本質:嚴格且良心的上新制度篩選出優質幣種,良好的用戶體驗以及足夠的用戶量。

文章轉自金色財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