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90后戏迷的自述

大家好,我是一名90后的大学生,山东人士。每当三三两两谈及爱好的时候,每当宿舍里六个人有五个人在电脑前开黑的时候,总有一个人显得那么的突兀,显得那么的格格不入,在寝室,他总是不爱说话,戴着一个耳机,咿咿呀呀的声音在手机里传出,在大学的校园里,他的圈子总是那么的固定,除去班里的朋友,他的交友都有一定的爱好和原则。他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资深豫剧戏迷,河南梨园春从他记事开始就期期必看,每一个流派的唱段他都能唱出一两段。因为他喜欢这个东西,是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值得庆幸的是,在大学里有那么一群人跟他一样有着特殊的爱好,他们都在为同一件事情而努力,那就是更好的发展他们的能力,去影响更多的同学和周围的人,让他们去喜欢他。

一位90后戏迷的自述

他们用行动默默地努力着,成立大学生社团,让更多的人知道他们,同时也让更多的有着相同爱好的同学们找到家的存在,有归属感。他们分工明确,个个都精神饱满,苦练基本功,每个人的功底都不一样,为了更好的学习,他们自费请教老师指导学习,去跟老艺人交流,认真学习。不定时的举办演出来汇报他们的学习成果。虽然很累,但是很开心,现在回想起来,现在的收获比在宿舍打游戏要充实的多,要有意义的多,因为他们都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那就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这都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用多少金钱都买不到的,他们都知道这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文化的遗产。

一位90后戏迷的自述

一位90后戏迷的自述

我们虽然如此努力,却也经常惋惜文化的流失,我们尽我们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唤醒沉寂已久的良知,可我们能做的实在有限,只希望更多的年轻人知道传承之重,语言文字的流失可以容忍,金石文物的践踏可以罔闻,但若民众失去了保护文化,传承经典的意识,才是真正的文化浩劫。的确,传承是很无助的一件事,不能被简单化和物质化,是需要走心的艺术和建筑,走这条路很难成功,我们不是专业,我们没有任何的保护,我们只是喜爱,只是看到文化的流失而不忍心,我们要时刻面临冷嘲热讽,你不可能发财,也不可能获奖,没有国家的支持,没有媒体的重视,你有的只能是数十年如一日的严谨和执着,有的就只剩下了一颗赤子之心。这条路,我们走得太难太难,说实话,在前进的路上我们想过放弃,举办汇报演出没有经费,请教老师没有经费,在大学校园里,你已经体会到了社会的复杂,人性的灰暗,随着时间的推进,都也要面临着毕业,工作结婚生子。还有就是面临着社团的传承。这些困难都会压在我们的心头。有志者事竟成,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这些问题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任何一种文化的坚持皆是用心之作,伴随着不可名状的孤寂,这可以说是文化的悲哀,也是其魅力所在。

一位90后戏迷的自述

一位90后戏迷的自述

一位90后戏迷的自述

我们知道感恩,感恩帮助过我们的每一位人,谢谢你们,是你们给了我们力量,让我们一起手拉手一起走下去,我们虽然不专业,我们虽然没有福利待遇,还要抽调晚自习的时间周末的时间去彩排,去练功,学习,但是,因为同一个爱好,同一个目标,因为缘分我们相聚在一起,为文化的传承而努力。我不是政客,只是一个普通的大学生,我想说的就是希望有关部门加强对这方面的认识,大学生群体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他们有着超乎想象的能力,好的文化难道不在他们的身上下功夫?任何一种文化的坚持皆是用心之作,伴随着不可名状的孤寂,这可以说是文化的悲哀,也是其魅力所在。我们一方面需要保护老艺人,去抢救他们的文化,另一方面就是传承,文化的传承已到了悬崖绝壁,接下来的路该如何走,怎么走,已是每个国人都应扪心自问的时候了。我想无外乎两点,一是继承,二是创新,前提是,我们对自己的文化,还有敬畏,还有源自内心的真诚。如果说好的文化在我们的手里被埋葬,那么我们将会是这个时代的罪人,让我们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发挥自己的余热去发展和传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