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90後戲迷的自述

大家好,我是一名90後的大學生,山東人士。每當三三兩兩談及愛好的時候,每當宿舍裡六個人有五個人在電腦前開黑的時候,總有一個人顯得那麼的突兀,顯得那麼的格格不入,在寢室,他總是不愛說話,戴著一個耳機,咿咿呀呀的聲音在手機裡傳出,在大學的校園裡,他的圈子總是那麼的固定,除去班裡的朋友,他的交友都有一定的愛好和原則。他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資深豫劇戲迷,河南梨園春從他記事開始就期期必看,每一個流派的唱段他都能唱出一兩段。因為他喜歡這個東西,是從骨子裡散發出來的,值得慶幸的是,在大學裡有那麼一群人跟他一樣有著特殊的愛好,他們都在為同一件事情而努力,那就是更好的發展他們的能力,去影響更多的同學和周圍的人,讓他們去喜歡他。

一位90後戲迷的自述

他們用行動默默地努力著,成立大學生社團,讓更多的人知道他們,同時也讓更多的有著相同愛好的同學們找到家的存在,有歸屬感。他們分工明確,個個都精神飽滿,苦練基本功,每個人的功底都不一樣,為了更好的學習,他們自費請教老師指導學習,去跟老藝人交流,認真學習。不定時的舉辦演出來彙報他們的學習成果。雖然很累,但是很開心,現在回想起來,現在的收穫比在宿舍打遊戲要充實的多,要有意義的多,因為他們都在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情,那就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這都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是用多少金錢都買不到的,他們都知道這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是文化的遺產。

一位90後戲迷的自述

一位90後戲迷的自述

我們雖然如此努力,卻也經常惋惜文化的流失,我們盡我們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喚醒沉寂已久的良知,可我們能做的實在有限,只希望更多的年輕人知道傳承之重,語言文字的流失可以容忍,金石文物的踐踏可以罔聞,但若民眾失去了保護文化,傳承經典的意識,才是真正的文化浩劫。的確,傳承是很無助的一件事,不能被簡單化和物質化,是需要走心的藝術和建築,走這條路很難成功,我們不是專業,我們沒有任何的保護,我們只是喜愛,只是看到文化的流失而不忍心,我們要時刻面臨冷嘲熱諷,你不可能發財,也不可能獲獎,沒有國家的支持,沒有媒體的重視,你有的只能是數十年如一日的嚴謹和執著,有的就只剩下了一顆赤子之心。這條路,我們走得太難太難,說實話,在前進的路上我們想過放棄,舉辦彙報演出沒有經費,請教老師沒有經費,在大學校園裡,你已經體會到了社會的複雜,人性的灰暗,隨著時間的推進,都也要面臨著畢業,工作結婚生子。還有就是面臨著社團的傳承。這些困難都會壓在我們的心頭。有志者事竟成,通過我們自己的努力,這些問題都得到了很好的解決。任何一種文化的堅持皆是用心之作,伴隨著不可名狀的孤寂,這可以說是文化的悲哀,也是其魅力所在。

一位90後戲迷的自述

一位90後戲迷的自述

一位90後戲迷的自述

我們知道感恩,感恩幫助過我們的每一位人,謝謝你們,是你們給了我們力量,讓我們一起手拉手一起走下去,我們雖然不專業,我們雖然沒有福利待遇,還要抽調晚自習的時間週末的時間去彩排,去練功,學習,但是,因為同一個愛好,同一個目標,因為緣分我們相聚在一起,為文化的傳承而努力。我不是政客,只是一個普通的大學生,我想說的就是希望有關部門加強對這方面的認識,大學生群體是一個不可忽視的群體,他們有著超乎想象的能力,好的文化難道不在他們的身上下功夫?任何一種文化的堅持皆是用心之作,伴隨著不可名狀的孤寂,這可以說是文化的悲哀,也是其魅力所在。我們一方面需要保護老藝人,去搶救他們的文化,另一方面就是傳承,文化的傳承已到了懸崖絕壁,接下來的路該如何走,怎麼走,已是每個國人都應捫心自問的時候了。我想無外乎兩點,一是繼承,二是創新,前提是,我們對自己的文化,還有敬畏,還有源自內心的真誠。如果說好的文化在我們的手裡被埋葬,那麼我們將會是這個時代的罪人,讓我們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發揮自己的餘熱去發展和傳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