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大社村朱氏宗庙:承袭朱子遗风 推动两岸“抢孤”民俗交流

漳州大社村朱氏宗庙:承袭朱子遗风 推动两岸“抢孤”民俗交流

漳州大社村朱氏宗庙:承袭朱子遗风 推动两岸“抢孤”民俗交流

漳州的龙海市隆教畲族乡大社村开基祖朱填为宋代理学家朱熹第七世孙,1368年因为战乱隐居龙海市隆教畲族乡镇海关头,以养鸭为生,公元1381年得到明朝大地理师江夏侯周德兴指点,到大社村择地建祠。

漳州大社村朱氏宗庙:承袭朱子遗风 推动两岸“抢孤”民俗交流

漳州大社村朱氏宗庙:承袭朱子遗风 推动两岸“抢孤”民俗交流

除了朱子文化,朱明武还将原本尼姑庵的抢孤习俗也传承了下来。抢孤是以民俗祭典形式悼念拓垦家乡的先祖,追念和超度那些战场阵亡丧生的孤魂野鬼,延续至今已有630多年历史。

漳州大社村朱氏宗庙:承袭朱子遗风 推动两岸“抢孤”民俗交流

抢孤棚 林瑞红摄

抢孤活动最引人入胜的重头戏就是“抢孤棚”,它是一种攀上高台抢夺祭品的竞技运动。高台搭建于祠堂前,以6根十多米长的杉木柱作为根基,称为孤柱;柱子顶端用厚木板铺成一个平台,称作孤棚顶。孤棚顶堆满善男信女奉敬的祭品,如果有选手不借助外力成功攀爬上顶,则为胜者。活动举办完,孤柱收藏保存于朱氏宗庙里。

漳州大社村朱氏宗庙:承袭朱子遗风 推动两岸“抢孤”民俗交流

龙海市闽南抢孤习俗文化交流协会秘书长朱银枝接受本台记者采访

漳州大社村朱氏宗庙:承袭朱子遗风 推动两岸“抢孤”民俗交流

漳州大社村朱氏宗庙:承袭朱子遗风 推动两岸“抢孤”民俗交流

漳州大社村朱氏宗庙:承袭朱子遗风 推动两岸“抢孤”民俗交流

大社村朱氏宗庙祭祖活动

如今,朱氏族人繁衍播迁,遍及世界各地。每年冬至,大社村朱氏宗庙都会举行盛大的祭祖活动,散居各地的朱氏子孙后代都会回来开基地谒祖。

漳州大社村朱氏宗庙:承袭朱子遗风 推动两岸“抢孤”民俗交流

本台记者黄月慧采访朱氏族人

漳州大社村朱氏宗庙:承袭朱子遗风 推动两岸“抢孤”民俗交流

朱银枝认为,抢孤习俗,慎终追远,增进了两岸宗亲之间友好往来与血脉情谊,传承了先民们勇敢坚毅、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是对两岸文化同根同源、一脉相承的最好佐证。

漳州大社村朱氏宗庙:承袭朱子遗风 推动两岸“抢孤”民俗交流

(东南广播公司记者 黄月慧/文 郑亚裕/图 编辑:黄月慧 闻达 陈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