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南昌走出一位「大神」,榮獲國際空間科學界最高獎項

在國際空間物理學術圈,宗秋剛教授是不折不扣的“大神”

江西南昌走出一位“大神”,榮獲國際空間科學界最高獎項

宗秋剛教授榮獲2018年Vikram Sarabhai金質獎章

當地時間7月15日晚,在美國帕薩迪納舉辦的國際空間研究委員會第42屆大會暨成立60週年慶典大會開幕式與頒獎典禮上,來自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的宗秋剛教授榮獲2018年Vikram Sarabhai金質獎章。這是時隔八年後,再次有中國科學家獲得這項國際空間科學界最高獎項。

在國際空間物理學術圈,宗秋剛教授是不折不扣的“大神”,但很少有人知道,這位空間物理的學術專家,其實是從南昌縣向塘鎮的一個貧困農村家庭走出來的。

近日,宗秋剛教授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與大家分享自己的求學經歷。

家庭貧困,高中時兩罐鹹菜吃一週

時光倒流,回到36年前。

當年的高考,187萬人走進了高考考場。然而不到百分之二十的錄取率,讓百萬大軍過獨木橋的狀況成為那個年代最真實的記憶。也就在那一年,宗秋剛考進了四川大學。

儘管時間已經過去36年,但他現在依然對高中時期的讀書生涯記憶猶新。

“現在對高中的記憶,除了吃飯睡覺,其他大部分時間就是學習、做題、考試,沒有太多的閒暇生活。”宗秋剛說,他有5個兄弟姐妹,家庭比較貧困,因為沒有錢買食堂的飯菜,他每個星期都要揹著十幾斤大米,走上5公里去學校。一個星期六天,就靠著從家裡帶的鹹菜就著一碗米飯。“一個星期兩罐鹹菜,要是到了夏天,鹹菜還會發黴長毛。不過也只能繼續吃。”而到了星期天,他還得回家幫幹農活。

儘管生活艱苦,但宗秋剛的學習依然沒有落下,“那個時候能考上大學非常不容易。”宗秋剛說,對於他來說,考上大學、離開家鄉的想法,貫穿了他的讀書生涯。

想離開家去見識廣闊的天地

“讀書的時候,沒有什麼娛樂活動。如果是夏季,同學們就會下河游泳。”宗秋剛說,但更多的時候,大家最大的樂趣還是到學校閱覽室去看看報紙、雜誌。

有著兄妹5人的宗秋剛一心想參加高考,因為大家都知道“高考改變命運”。“所有的人都很用功,老師也放棄週末給大家補課。”宗秋剛說,只不過他想參加高考的初衷其實並非“高考改變命運”,而是想離開家去見識廣闊的天地。

據宗秋剛介紹,上世紀80年代的高考不像現在,只要讀了高中就可以報名參加考試。在正式的高考之前,所有人還要參加一次預考,只有通過了預考才能參加高考。“預考的淘汰率很高,很多人平時成績很好,但一次預考失手就失去了讀大學的機會,很遺憾。”宗秋剛說,在那個年代,絕大多數人都把高考當作唯一的出路。

1982年7月高考結束後,宗秋剛所在重點班有十來位同學考上了大學,而他自己,也如願以償地考進了四川大學,開始了自己的學術生涯。

全國掀起“物理熱”,走上空間物理研究路

“為什麼要考到外省去呢?不僅僅是因為我想到外面去,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我想去學一些聽起來高大上的東西。”宗秋剛說,隨著楊振寧和李政道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當時全國掀起了一場“物理熱”,但當時的江西大學(南昌大學的前身)在物理學方面並沒有特別的優勢,因此他萌生了走出江西的想法。

“考上了大學以後,學業壓力稍微輕鬆那麼一點點,但大家仍然很拼。”宗秋剛說,上世紀80年代的大學生還屬於“稀缺物種”,而且國家分配工作,因此在讀完大學之後,他獲得了兩個選擇的機會——中科院空間物理研究所和中國原子能研究院。

“我最後選擇了中科院空間物理研究所,然後就在這條道路上一去不復返。”宗秋剛說,其實他走上空間物理研究完全是一個“美麗的誤會”——只是因為“空間物理”聽上去更為高大上一些。

第一次被家鄉的媒體採訪

回想起當年的經歷,宗秋剛總是感慨萬分:“現在我也當老師了。因為自己的經歷,因此對從艱苦地方來的學生總想照顧一下。不過,現在學生的條件可比我們以前強多了。”

“這還是我第一次被家鄉的媒體採訪。希望《南昌晚報》能多報道一些在外的家鄉人,用他們的事例去激勵現在的年輕人。”宗秋剛說,能夠接受家鄉的報紙採訪,還是比較激動和高興的。

因為工作的關係,宗秋剛每年都要到全球各地參加學術會議,回南昌的次數也很少,“就算回來,也只能待幾天,和家人團聚一下”。宗秋剛說,最近幾年回家的時候發現家鄉的變化越來越大,發展也很快。

每一位從家鄉走出去的人都希望自己的家鄉越來越好,宗秋剛也不例外。

“現在全國很多地方都在吸引人才,希望南昌的力度再增強一些。”宗秋剛說,南昌從來不缺乏人才,也希望南昌能多出一些優惠政策,讓在外的遊子能夠回家學以致用,發展南昌的經濟;同時加強高等教育科研方面的投入,讓更多的家鄉學校能夠迎頭趕上。

人物名片

宗秋剛,北京大學空間物理與應用技術研究所所長,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北京大學行星與空間科學中心主任,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亞洲大洋洲地球科學學會日地科學分會主席。

曾參與歐洲空間局、美國國家宇航局和日本宇航局等單位的多項大型國際空間探測計劃,並參與中國國家地球空間雙星探測計劃。現從事空間物理的教學與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為磁層物理、空間天氣學和空間探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