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政權爲什麼不能算入明朝?

宋安之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皇帝自縊而忘,一般被看作是明朝滅亡的標誌,所以1644年也成了大明王朝定格的年份。

可是崇禎雖然自縊,但是留守南京的大臣馬上擁立了福王朱由崧,建立了弘光政權,此時的明朝還有半壁江山,將士百萬。

隨後清軍南下,南明又相繼經歷了、魯王監國、隆武政權、紹武政權、永曆政權,其中桂王永曆政權還一度掀起了抗清的高潮。

即便是永曆皇帝朱由榔被殺後,臺灣的鄭氏依舊封明朝為正朔,如果按照這種說法,明朝起碼要延續到1683年康熙收復臺灣。

那麼南明為什麼沒有像南宋併入宋朝歷史一樣呢?

存續時間短,政權不穩定,更迭頻繁

南明從1644年的弘光政權開始,到1662年朱由榔被殺,實際僅存在了18年,短短十八年政權更迭頻繁,更有內部互相攻伐,為正統性而爭,政權極不穩定。

領土面積小

雖然弘光政權建立之初,南明看似有半壁江山,實際上隨著清軍南下,僅僅幾個月的時間領土就被蠶食,在南明歷史上,絕大多數時間都被壓制在西南一隅。

滿清以正統自居

主要的一點就是清朝入關很快基本完成了統一,成為了新的大一統王朝,擁有了絕對的話語權,他們並不承認所謂的南明,而且政府完全乾預了《明史》修書。

其實福王朱由崧繼位完全符合明朝的法統延續,無奈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


一點點歷史


說完了南明的壽祚,下面來講講為什麼南明政權不能算入明朝。

第一,南明自建立之日起就飽受軍閥割據勢力的困擾,皇帝多是徒有虛名,皇帝的詔令到達地方几乎如同廢紙一張。南明政權已不是一個集詔令、政令、軍令於一體的集權制王朝。

第二,南明未能如南宋和東晉一樣最終維持一個穩定的半壁江山,然後在數百年的時間裡與北方政權形成南北對峙。

第三,南明政權從未有過一支相當規模的嫡系軍事力量,南遷之初依靠地方軍閥割據勢力,這些割據勢力或降或亡後,又接著依靠農民起義軍。

第四,南明政權自建立之日起就是在流離顛沛裡度過,因此從未建立過一個穩定或系統性的地方政權,導致地方官員各自為政。

第五,各藩王為爭奪帝位水火不容,互相傾軋,互不承認,造成天下十羊九牧的困境,搞得地方官無所適從,也使得一些心懷政治野心的人借擁立之機各自為政,大大削弱了南明的抗清實力。

第六,南明政權實際上直接統治的區域非常小,疆土大多由割據勢力和義軍及地方武裝佔據。隨著清軍的不斷蠶食,南明在短短二十年的時間裡最終逃亡到了緬甸,堂堂中華竟無立錐之地。永曆帝后期僅一村之地,魯王朱以海也飄泊海上,以舟為國。

以上是個人的一點拙見,敬請交流指教。


歷史的小學生


南明,本身就不是一個特定的政權,而是明朝最後一位皇帝崇禎帝自殺後,南方明朝宗室建立的五個小政權的簡稱。這五個小的政權並不是相互繼承的關係,有的是並立並且敵對,有的是繼承,有的是合作。下面,先介紹一下南明的幾個政權。

首先,明朝滅亡後,第一個被推上皇位的是明朝的福王朱由崧。

福王朱由崧,應該是當時明朝和皇室血緣關係最親近的宗室。福王朱由崧的父親,就是那位萬曆皇帝最寵愛的,國本之爭中的第二主角,福王朱常洵。朱常洵是明光宗朱常洛的弟弟,他的兒子朱由崧就是明思宗朱由檢的堂弟,這二位的關係,與明武宗(正德皇帝)和明世宗(嘉靖皇帝)的關係相同。而在當時,崇禎的兒子們都已經死的死,失蹤的失蹤(所謂的朱三太子在當時並沒有什麼市場),所以,朱由崧的繼承,可以說是最合理也是最合法的。

然而,朱由崧是藉助於江北四鎮的力量登上皇位的,所以,朱由崧的朝廷基本在四鎮的控制之下。而東林黨人本來就不服朱由崧的繼位,因此,四鎮和東林黨也不對付。不久,左良玉又以“救太子、誅士英”攻擊馬士英,南明朱由崧政權內訌。而此時,清軍也迅速南下,南明由於內訌,根本沒有力量和清軍抗衡,所以沒有抵抗多久,南明朱由崧政權就被清軍滅掉。

朱由崧政權之後,是兩個並立的政權,魯王朱以海政權和隆武帝朱聿鍵政權

在朱由崧政權即將倒臺之際,明朝宗室唐王朱聿鍵在福建,被海盜頭子鄭芝龍等人擁立為帝,定年號隆武;而與此同時,明朝的宗室魯王朱以海也在紹興被擁立為“監國”。這兩位“統治者”都是被軍閥所擁立,故而兩方的軍閥都想擁有所謂的“擁立之功”,所以二者都不承認對方,甚至相互攻擊。

而這兩個政權的最終下場,都是比較慘的。

朱聿鍵因為被鄭成功的老爹鄭芝龍控制,在鄭芝龍投降清軍後,隆武政權的軍隊基本被抽空,所以,隆武帝在鄭芝龍投降之後不久,就被清軍抓住,絕食而死

而魯王朱以海也沒有能夠抵擋住南下的清軍,後來朱以海與鄭成功聯合,一度殺到南京城下,但最終被清軍擊潰,魯王朱以海最終病死在福建。

而朱聿鍵死後,他的弟弟朱聿鐭在 廣東稱帝,與永曆政權抗衡了幾個月,最終被清軍剿滅。而此政權被歷史上成為“紹武政權”,為南明的第四個政權。

第五個,也就是最後一個南明政權,即桂王朱由榔建立的永曆政權

桂王朱由榔 ,是明光宗朱常洛的親侄子,按理來講,弘光皇帝朱由崧被俘虜之後,最有資格繼承皇位的就是朱由榔。在隆武帝被俘虜之後,朱由榔被擁立。

朱由榔的永曆政權,是堅持時間最長的一個政權,一共堅持了16年(1646年一直到1662年),期間,大西軍降將李定國等人一度在西南取得大勝,幫助明王朝延續了很長一段時間。但是,清軍畢竟是戰鬥力強悍,其統一全國的勢頭,已然是不可阻擋。

最終,永曆皇帝在緬甸被吳三桂俘虜,被殺。

綜上所述,所謂的南明政權有以下特點:

首先:這些政權存在的時間普遍比較短,往往幾個月就被剿滅了,堅持最長時間的永曆政權,雖然存在了十六年,但這十六年來,其統治區域總體上講是在不斷縮水的,而皇帝也是在不停地流亡,所以其本質上講並不是一個穩定的政權

其二:沒有一個合法的政府。通過觀察發現,南明除了弘光政權是沒有爭議的以外,其他的幾個政權都難以確定正統問題,所以導致同一時間 存在兩個明朝朝廷,且 相互之間並不對付

所以說,南明,只是一個流亡政府的性質,並不能將其作為統一性政權的明朝的延續。


庭州行者


南明政權當然算明朝啦,既然是叫南明,也算是明朝了,只不過南明的政權經歷的時間短,只有19年,加上內部複雜的關係,還有外部的因素所以對南明難免產生一些誤解。

歷史上也有政權逼於戰爭的原因,而南渡重新建立政權的例子。西晉末年,司馬睿南逃到金陵建立東晉,北宋末年,趙構逃難到杭州建立南宋,既然東晉和南宋都算晉朝和宋朝,那麼南明怎麼就不算明朝呢?可能是南明不像東晉和南宋那樣政權延續的長,所以南明的認定不夠強烈,不過南明的那些政權都是朱元璋後代子孫建立的,自然就算明朝了。

南明比東晉和南宋不同的就是內部政權不穩定,各個政權為了正統地位內訌不斷,白白的消耗了內力,間接幫助了滿清。東晉和南宋的政權過度比較穩定,因為沒有人和司馬睿和趙構爭,畢竟他們的皇族兄弟都被一鍋端了,只剩下他們兩人,想爭也爭不了。南明不同,自從李自成滅了明朝,南方的很多明朝藩王趁勢而起,福王,潞王,魯王,唐王,靖江王,桂王等藩王為了誰是明朝正統的繼承人,一直內訌不斷,甚至刀兵相接,你死我活的,結果就是白白消耗了內部精力,被滿清一一擊破,最後只有19年的南明政權滅亡。時間短,內部政權不穩定,因此後世對南明的認識不深刻,才會懷疑南明的合法性。

滿清肯定是不認同南明算是明朝的,在滿清取得了政權之後,對描寫明朝的歷史篡改的很厲害,有多黑就抹多黑,搞的歷史資料是亂七八糟的。特別是清朝對南明的歷史書修訂中,描述南明是多麼的昏庸無道,多麼不得人心,什麼錯都往南明身上堆。清朝這樣做一者是否定南明的歷史,以此來肯定滿清的合法地位,證明滿清奪取政權是正義的。二者就是推卸責任,滿清在攻滅南明時,可是犯下很多血腥事件的。滿清打揚州,嘉定,江陰等城時,對這些城池的無辜老百姓那是滿城的屠殺一個不留,這樣的罪惡行為,滿清政府一直想掩蓋。通過對南明歷史的否定,就讓那些滿清犯下的殺戮事件都消失在塵埃中,讓後世只記得南明的昏庸無道,至於清朝的醜陋行為,最好沒有就是了。

滿清再怎麼篡改歷史,也掩蓋不住滿清對無辜平民的屠殺,更不能掩蓋那些抗爭滿清壓迫的義士行為。在抵抗滿清的戰鬥中,就有史可法,抗清三公,閻應元,陳明遇,馮厚敦等人,這些抵抗滿清血腥屠殺的仁人義士,歷史終會記得他們的。


歷史神秘人282698251


熟讀歷史的人都知道中國歷史是講究正統性和主次之分,在紛擾的五胡十六國時期,史家還是把退守江南的東晉列為正統王朝,到了五代十國,就把實力比較大,以及佔據中原腹地的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列為正統王朝,而除此之外的其他小國和割據政權就不視為合法政權。

而且在中國古代有一個不成文的規矩,一般前朝都城被貢獻,以及前朝皇帝被俘或者被殺,就視該朝結束。北宋徽欽二帝在都城汴京被金人俘虜北上,也宣告了北宋滅亡。雖然後來還有南宋,但是在史家眼裡那又是一個政權了,所以才把趙構的宋稱為南宋。

事實上西晉滅亡也是一樣的形式,然後司馬睿在江東建立了東晉。現在回到主體,1644年北京北農民軍貢獻,崇禎帝自縊而死。國家首都被佔領了,最高領導人也死了,依歷史規律,明政權就算是滅亡了。在南京建立的弘光政權應該列入南明政權。那麼為什麼南明政權為什麼沒有被列為正統?我覺得有一個原因,那就是當時中國形成分裂局勢並不長,南明只存在了十幾年,這十幾年放在歷史裡可以忽略不計。你看楚漢相爭,歷史上有沒有把短暫的西楚國列為正統?還有李自成的大順也佔領過北京城,李自成也在北京登基過,可是他的政權存在時間太短了,所以不可能把他列為正統王朝。

而且當時滿清已經興起,統一中國已經勢不可擋,滿清已經佔領了當時中國首都,而且疆土不斷的往南推移,南明政權疆土日漸萎縮,這樣一個朝不保夕的南明政權還有一個標榜為正統王朝嗎?以歷史的規律只能算是割據政權。而且明代歷史是清人修的,清人會把南明列為正統嗎?假如南明是正統那不就意味著滿清是不合法政權了?按現在的話來說,那豈不是兩個中國,這是任何一箇中央政權都不願意接受的事實


此岸情彼岸花180269099


南明不算是明朝,因為史書是由勝利者編寫的。

1644年,崇禎死後,還有四帝一監國,被稱為南明。包括弘光帝、魯王監國、隆武帝、紹武帝、永曆帝。

1661年吳三桂俘虜永曆帝。1662年四月,吳三桂殺死永曆帝與太子朱慈煊。南明政權徹底滅亡。

最後還有一個明鄭時期。

這時,收復臺灣的鄭成功仍奉大明正朔,建立明鄭王朝,繼續使用永曆年號,但沒有擁立明朝宗室稱帝。

1683年,施琅率清軍佔領臺灣,延平王鄭克塽降清,寧靖王朱術桂自殺,明朔也亡了。

《明史》是勝利者清朝官修的史書,記載了自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明思宗朱由檢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二百多年的明朝歷史。

民國時期的《清史稿》就從1644年接著編修清史。

所以人們就認為明朝在1644年就滅亡了。

清朝之所以不把南明列入《明史》有幾個原因:

1,清朝可以把滅亡明朝的罪名推給李自成:李自成滅了崇禎的大明,清朝剿滅李自成,是為崇禎報了仇,順應天意接管大明的江山。

2,清朝在南明地區有嘉定三屠、揚州十日、廣州屠城,以及殺死南明帝等等的非常不光彩的事蹟。明史中不寫南明,是為了掩飾這些暴行。

本人是沂藍書院趙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現代史,繼承章太炎學派唯識史觀學說。


沂藍書院趙月光


明朝是全國的中央政權,南明雖是朱家皇室所建,但所控制的地域很小,而且稱明帝的也往往不止一人,崇禎在大明首都被李自成逼死,大明首都北京先後被李自成的大順軍及外敵滿清軍佔領,崇禎帝朱由檢不是明朝最後一個皇帝那是什麼?明實行兩都制,崇禎死後,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即位,是南明的開始,如果他爭氣一些,逐走滿清,剿滅李自成、張獻忠兩支造反武裝,或者至少與這些已打出國號的勢力鼎立並存,那麼還能歸入明朝,遺憾的是所有南明統治者都沒有做到這一點,滿清是最後的勝利者,在把清政府的都城自瀋陽遷到北京以後,還會承認南明代表中國正統?所以明朝的歷史就止住在了1644年,以後的真皇帝只能是之前被視為蠻虜的清朝諸帝,清廷不會承認南明是明朝的延續,南明若是在中國能保有一塊土地也是好的,最後只剩下雲貴,也被漢奸孫可望給出賣了,永曆帝亡走緬甸,又被老資格漢奸吳三桂擒拿殺之,令人扼腕嘆息。我偉大的民族英雄鄭成功只有去收復他父親的領土臺灣,直至其孫鄭克塽降清仍用大明永曆年號。


漢宣清乾麗水


1644年崇禎死後,出現四帝一監國,被稱為南明。先簡介一下南明的幾個政權:

弘光帝:崇禎帝殉國後,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稱帝,改元弘光。當時崇禎的兒子們皆不見蹤跡,朱由崧是光宗朱常洛的親侄子,是和皇室血緣關係最親近的宗室,所以朱由崧的繼承是最合理也是最合法的。

然而南明朱由崧政權內訌和清軍也迅速南下,不久南京陷落,弘光帝被俘。

隆武帝:在朱由崧政權即將倒臺之際,明朝宗室唐王朱聿鍵在福建,被海盜頭子鄭芝龍等人擁立為帝,定年號隆武;後鄭芝龍投降清軍,隆武帝被俘,絕食而死。

魯王監國:在朱聿鍵稱帝同時,宗室魯王朱以海在紹興被擁立為“監國”。朱以海與鄭成功聯合,一度殺到南京城下,但最終被清軍擊潰,魯王朱以海最終病死在福建。

這兩位“統治者”都是被軍閥所擁立,二者都不承認對方,甚至相互攻擊。

紹武帝:朱聿鍵死後,他的弟弟朱聿鐭在廣東稱帝,最終被清軍剿滅。

永曆帝:在隆武帝被俘虜之後,由桂王朱由榔建立永曆政權,一共堅持了16年,面對強悍的清軍,永曆皇帝在緬甸被吳三桂俘虜,被殺。

南明政權有以下特點:

1、中國古代不成文的規矩:前朝都城被攻陷、皇帝被俘或者被殺,就視該朝結束。1644年北京被攻陷,崇禎帝自縊而亡,依歷史規律,明政權就算是滅亡。

2、南明只存在19年,放在歷史長河裡可以忽略不計。如李自成的大順也佔領過北京城並在北京登基,同樣因為大順政權存在時間過短,所以不可能把他列為正統王朝。

3、南明自建立之日起各藩王為爭奪帝位水火不容,互相傾軋,互不承認,中央政府徒有虛名,皇帝詔令到達地方几乎如同廢紙一張,導致地方官員各自為政。

4、南明政權存在時間短則幾個月,最長不過16年,但這16年來,其統治區域總體上講是在不斷縮水,但大多由割據勢力和義軍及地方武裝佔據,最後逃亡緬甸。永曆帝后期僅一村之地,魯王朱以海也飄泊海上,以舟為國。

綜上:南明只是一個流亡政府的性質,所以不能將其作為統一性政權明朝的延續。


美麗青春您真痘


為什麼不能算?不能算是明朝,這是清朝統治者為獲得政權合法性而給的定義!如果南明不能算明朝,那麼南宋也不能算宋朝了!!!!因為金人(清朝建奴)是打著為崇禎復仇的旗號入關的,所以金人有了入主中原的合法性!如果建奴把南明劃入明朝範圍,那麼它入主中原的合法性將不再存在,進而將不能獲得漢族士人階層的支持!所以,建奴所作的史書中,是不承認南明作為明朝的延續,而是將南明作為地方割據勢力!


宋兵-甲


南明政權雖然總體上持續三十餘年,但它始終沒有形成一個由明朝皇帝宗室人員領導的強有力的政府。前期的弘光政權、魯王監國、隆武政權紹武政權永曆政權存在的時間都非常短暫,即使在存在期間,也是內鬥不止、君臣一盤散沙,沒有對清朝的統一進程產生決定性的影響。後來的鄭成功雖然仍奉大明為正朔,並東征收復臺灣,作為抗清基地,建立了割據政權,但沒有再擁立明朝宗室稱帝或監國。

明朝至崇禎時期已經是病入膏肓、無藥可救了。明朝內部,官吏腐敗不堪,大肆盤剝百姓,導致民變四起,出現李自成、張獻忠等領導的大規模農民起義;外部還有清朝軍隊虎視眈眈,經常對明朝發動大規模侵襲。最後,明朝終於在內外各種因素的作用下滅亡了,崇禎帝被迫自殺。滿清政權竊取了勝利果實,將農民軍剿滅以後,又騰出手來將南明殘餘勢力逐個滅掉。南明政權上自君主,下至大臣,極少有具備戰略眼光的人才。在滿清已經佔據大半江山、成為最主要威脅的情況下,南明政權還內鬥不止,甚至還幫助清軍剿殺農民軍,它對統兵將領也無多大約束力,將領各自為戰,甚至作壁上觀或者投降清軍。南明政權在戰略上最大的錯誤是沒有分清在當時情況下誰是最主要的威脅和敵人,沒有結成對抗清軍的最廣泛的統一戰線。也沒有進行政治和經濟的改革,仍然沒有結束對老百姓的殘酷剝削,因而也就無法取得廣大老百姓的同情和支持。政府的軟弱導致無法選擇優秀將領對軍事進行統一謀劃,對清軍也就無法形成強有力的抵抗,所以南明政權的失敗是必然的。南明政權始終沒有出現像南宋時期那樣由皇帝宗室領導的能對政治、經濟和軍事統一領導的強大政府,因而也就不能算作明朝的延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