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郎究竟为何才尽,听了原因你也会大呼,让我“才尽”吧!

历史上从来就不缺少有才华之人,可能也正是因为才华,这些人才能够在众人之中凸显出来,为后人所识。但是往往这些才子佳人的下场都不尽如人意,有的天妒英才、英年早逝,有的红颜薄命、香消玉损,而有些人落得的下场却是才华不再、难比当年。或许是上天最初给予的过多,最终只好将其收回,对于普通人才显得公平,不然我实在想不出一个理由来解释他们的命运归宿。

江郎究竟为何才尽,听了原因你也会大呼,让我“才尽”吧!

《伤仲永》中记载的方仲永自幼便是一个聪敏过人的孩子,五岁之前未曾读书识字,竟然突然吵着要纸笔,父母借来后,他便立即写下了四句诗句,并且题上了自己的名字。这首诗得到了当时全村秀才的赞赏,而后,村里人随便给他指定一个事物,方仲永就能立刻写作一首诗出来,而且诗句之中都有可圈可点之处。这样的才华很明显就是上天赋予的,应该多加珍惜才是,孩子年龄尚小不懂事就罢了,可是他的家长竟然也毫不在意,哪怕有同乡人的指点,都没有意识到天赋是需要栽培的。最后方仲永的才华,就在他父亲以他牟利的日子里逐渐消耗殆尽,直至最后他一句好的诗词都创作不出来了。

江郎究竟为何才尽,听了原因你也会大呼,让我“才尽”吧!

显而易见,这个事情如果其父母早日发现,就绝不会出现这种才华被回收的现象。当然这些只是一个假设,很有可能方仲永经过了后天的培养,也只能释放自己的才华几年罢了,变成普通人反而过得更自在。因为按照文章里的说法来看,方仲永在没有任何的学习情况下突然得到这个天分,甚是稀奇。倘若按照“上天为你关了一扇门,总会为你打开一扇窗”的理论来讲,方仲永这突来的才华就是那扇窗,也就意味着上天会给他关上一扇门,这扇门也许是一生命运的坎坷,也许是未来生活的落魄,也许就是惨重的生命代价,所以到头来有些才子佳人的才华消逝,其实是某种意义上的保全。

江郎究竟为何才尽,听了原因你也会大呼,让我“才尽”吧!

提到才华的消失,人们第一个出现在脑海里的应该不是某个才子的名字,想必应该是“江郎才尽”这个成语,而这个成语中的江郎究竟是谁?他又是为何才尽的呢?

“江郎”是指南朝时期的江淹,他的才华可不是凭空出现的,他自幼家境就不好,生活贫苦,但是江淹很是勤奋好学,六岁便擅长诗词歌赋。十三岁的时候,家父不幸身亡,他就自己上山采木材,只为赡养自己的母亲。父亲去世后,江淹就担起了养家糊口的重任,他一边教导始安王学习五经,一边在新安王身边任职,就这样江淹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

江郎究竟为何才尽,听了原因你也会大呼,让我“才尽”吧!

江淹的早期仕途并不顺当,他先是转到建平王刘景素的身边任职,但却因他人牵连入狱,还好自己在狱中接连上书,才被理解赦免。但是这建平王总想着谋反,江淹此人是个正人君子,怎会容忍如此小人叛乱之事,于是他多次劝谏建平王放弃谋反之事,建平王却更是反感江淹,就将他贬谪出去。江淹著名的《别赋》和《恨赋》都是在这个期间创作的,其实仕途不顺就会使人将情感和时间,更多的投入在诗词歌赋的创作上,自然这个时期的作品就会更真实、更完美。

江郎究竟为何才尽,听了原因你也会大呼,让我“才尽”吧!

后来,江淹创作的作品就被世人们说是“才华已逝”,其实很容易就能理解这种现象。因为后来的江淹在仕途上非常的顺利,乃至三朝为官,江淹如此尽心尽力之人,肯定就选择将自己的更多心思和时间,花在社稷和百姓上,而曾经喜好的文学创作肯定就耽搁了。而且诗词歌赋这类东西是越写越好的,江淹生活的大部分时间被公务所占据后,肯定就很少写诗作词了,时间久了自然就愈加生疏,也就成了世人所说的“江郎才尽”。

江郎究竟为何才尽,听了原因你也会大呼,让我“才尽”吧!

江淹此人非常有趣,明知道自己的才华是被时间带走的,却还是与世人说,他有天夜里梦到了晋代的著名文学家郭璞,郭璞说自己有一支五彩的毛笔,落在了江淹这里并且向他索要回去,这样之后江淹的文章才大失其色。当时的人们对这个说法很是相信,现在看来未免有些荒唐,才华根本就不是一夜之间就可以消逝的,这只不过是江淹的一个玩笑罢了。

江郎究竟为何才尽,听了原因你也会大呼,让我“才尽”吧!

江淹后来的仕途就开始变得不一样了,他最开始帮助萧道成(后来为齐高帝),有一个出兵反对萧道成的荆州刺史沈攸之,萧道成担忧的询问江淹其二人谁能胜利,江淹不慌不忙的列举了足足五条萧道成取得胜利的原因,等到战争结束,果不其然沈攸之战败,只得自杀而去。

江郎究竟为何才尽,听了原因你也会大呼,让我“才尽”吧!

江淹也因此名声大作,之后赶上崔慧景带军试图谋反,叛军将京城团团包围,当时的大臣官僚纷纷选择投降,只有江淹借口生病不在,后来崔慧景的反叛很快就失败了,众人皆感叹于江淹的目光之远。而后,又有萧衍领兵故技重施,众人皆不看好此人,便假装未见,只有江淹一人只身投奔了萧衍,就此萧衍称帝后,江淹又得到了重用。其实通过这两件事就可以看出

,江淹的才华并没有消失,只不过是转移在仕途上罢了,将之前赋诗的才能变成了识得明君的本领而已,是世人评判的目光太过于短浅。

江郎究竟为何才尽,听了原因你也会大呼,让我“才尽”吧!

江淹此人为官多年,也依旧坚持自己、清正廉洁,绝不畏惧权势,无论是皇上还是高官,他都敢直言不讳,对得起自己,也对得起众人所盼。宋后废帝刘昱即位后,诸多行为不当,建平王刘景素偏偏又听信小人谗言,政治局面十分紧张,江淹就接连上书直谏,奈何建平王大怒不听,即便这样江淹还是写了15首诗讽谏。后来他得到重用,也自然不辜负皇上的信任,弹劾了很多贪污的大臣,为朝廷可谓是立下了汗马功劳,更是得到了齐明帝的当面称赞“世上如此严明之人未曾出现过”。

江郎究竟为何才尽,听了原因你也会大呼,让我“才尽”吧!

本文由“蹲马步聊历史”原创,蹲马步小哥感谢大家的转发和关注。江淹这一生简直是太过于完美了,年轻时诗词歌赋样样精通,成年后又能够在自己渴望有成就的领域鞠躬尽瘁,直至死去,所以江郎的才华并没有尽,这些才华依旧在江淹的身上啊,这种“才尽”令人尊敬,听完本文的讲述,您或许会感叹:让我也“才尽”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