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陸窮游之聖彼得大教堂


凌晨細雨中的聖彼得大教堂。聖彼得大教堂,是位於梵蒂岡的一座天主教特級宗座聖殿,建造時間為1506-1626年。這座教堂是天主教重要的象徵。聖彼得大教堂是文藝復興時期巴洛克式建築的最重要代表。聖彼得大教堂還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拉斐爾、米開朗基羅、貝尼尼等建築大師均曾為其的修建做出貢獻。

由於聖誕節臨近,所以聖彼得廣場上樹立起了聖誕樹。聖誕樹旁則是象徵著太陽崇拜的古埃及式方尖碑。因為這座方尖碑是古埃及異教崇拜太陽神的象徵,所以受到了其他基督教教派尤其是新教的批評。

教堂前的雕像為耶穌十二門徒之一、羅馬第一位教宗——聖彼得。

教堂前的聖彼得廣場和筆直的協和大道。

聖彼得大教堂佔地面積23000平方米,可容納六萬人。

教堂中央的穹頂直徑為42米,頂高約138米。

這座高大雄偉的祭壇華蓋位於教堂大廳十字交叉點,由巴洛克建築風格的傑出大師吉安·洛倫佐·貝尼尼設計,修築於1624-1633年,通體銅製。為了鑄造這座高大的華蓋,教皇甚至把羅馬萬神殿頂上的銅都拆了下來。

圖案是象徵教皇權威的三重冠。

聖彼得廣場也是由貝尼尼所設計。長340米,寬240米。

貝尼尼還修建了左右各四排巴洛克式柱廊,柱廊將聖彼得廣場環繞在內。柱廊頂上矗立著大理石雕像。這一由大理石石柱組成的密集“森林”即象徵著教皇神秘、神聖之至高無上權威,還表達了教會的森嚴肅穆之感。彷彿教宗居中而坐,兩側全是俯首帖耳高大強壯的衛教士。

站在協和大道中央才能完整看到聖彼得大教堂的穹頂。這也是當初穹頂設計者米開朗基羅的疏漏。沉重的穹頂被正面的牆壁所阻擋,只有走出一段距離才能看到完整的穹頂。協和大道長約500米。西至聖彼得大教堂,東到臺伯河岸的聖天使堡。


站在聖天使堡上遙望聖彼得大教堂。《天使與魔鬼》這部電影裡,蘭登教授就是從這裡的一處地道前往聖彼得大教堂的。聖天使堡興建於羅馬帝國皇帝哈德良時期,哈德良準備將此處作為自己和家族的陵墓。後來成為抵禦蠻族入侵的要塞和監獄。

臺伯河岸邊遙望教堂穹頂。近處的橋樑為翁貝託一世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