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最早出現接種疫苗,死亡率低於30%,歐洲學者趕來學習!

宋朝最早出現接種疫苗,死亡率低於30%,歐洲學者趕來學習!

熟悉清宮戲的朋友,就知道有清一代,天花病毒一直是滿清王室談之色變、揮之不去的夢魘。我們從歷史上來看,很多人都認為當年的順治爺之所以暴斃,就很有可能是因為傳染了這種病;而玄燁之所以能夠小小年紀就從眾多皇子中被選擇出來,就是因為他成功地抵抗了這種病(得過這種病如果能夠痊癒,就產生抗體不會再得這種病),後來的同治爺也是年紀輕輕就去世了,也是因為得了這種病。僥倖不死的康熙與咸豐,卻也在臉上永久地留下了烙印——滿臉的麻子。

宋朝最早出現接種疫苗,死亡率低於30%,歐洲學者趕來學習!

自幼就有這種經歷的康熙皇帝,開始注意到一個問題,就是漢人相較於滿人更少得天花,而且他們還有一種用人接種的免疫方法。事實上天花這種病毒可不是光在大清朝的時候出現,只是因為滿人久居東北,天寒地凍,那裡又沒有天花病毒,使得他們的免疫力極為低下,一旦入主中原,當時的北京已成為天花肆虐的地區,所以滿清皇室不幸中招也不在所難免的。

宋朝最早出現接種疫苗,死亡率低於30%,歐洲學者趕來學習!

這種傳染病據史料記載,出現在人類歷史上已經超過三千年,由此而引起的大規模瘟疫,應該是在印度,距今也有兩千多年了。漢代的時候,這種病毒開始傳入中國。到了晉朝的時候,就有一個叫做葛洪的人,專門記載了天花在國內的爆發情形。這種病毒自從來到中國,我們的老祖先就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開始與這種病毒進行了長達千年的鬥爭。

宋朝最早出現接種疫苗,死亡率低於30%,歐洲學者趕來學習!

康熙皇帝注意到的這種免疫方法,其實早在宋朝的時候就出現了。據清朝的醫書記載,宋朝仁宗皇帝的時候,就有了防疫天花的疫苗。他在書中講了一個故事,當時有一個叫做王旦的丞相,生的孩子得了天花,他就找太醫求診問藥,這才知道峨眉山有神醫,後請來了醫生給孩子種痘以後,孩子後來的病就好了。這應該是全世界現存記載最早的人類接種疫苗的成功案例了。他的這個故事唯一的錯誤,就是把真宗皇帝誤寫成了仁宗皇帝。

宋朝最早出現接種疫苗,死亡率低於30%,歐洲學者趕來學習!

有人就會好奇了,這種疫苗是從哪裡來的呢?其實還是從得了這種病的患兒身上結出的痂,或者用他身上的膿汁,因此也被人們形象地稱之為"人痘"。得到這種疫苗以後,採取的方法當然不是像現代人接種疫苗一樣的注射,而是直接將疫苗送入他人的鼻孔之中,接種的人也會發一次天花,但是相對而言症狀較輕,這樣就有了相應的免疫力了。但是這種方法太過兇險。

宋朝最早出現接種疫苗,死亡率低於30%,歐洲學者趕來學習!

後來人們在不斷的研究和摸索之中,發現了這種疫苗如果再加以改良,比如用六七代以後的,就能大大降低疫苗的毒性,而且還能夠提高免疫的效力,到這種情況下,疫苗的致死率就非常低了,大概是一萬個接種之人,會出現二三十個死亡的概率,這對於天花肆虐的古代來說,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了。後來的歐洲,特別是俄羅斯還專門派人來我國學習這種方法。傳入英國後更是極受重視,得到大力推廣,也因此成為歐洲的接種中心。後來人們又發現了牛痘的方法,最後天花作為一種病毒也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期被完全消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