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隋唐城大運河遺址,爲子孫後代留下千年帝都的印跡

隋唐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南起杭州,北到北京,全長2700公里,縱貫在中國最富饒的東南沿海和華北平原,經過浙江、江蘇、安徽、河南、山東、河北、北京七個省市,溝通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海河五大水系,是中國古代最早的南北交通大動脈。

605年,隋煬帝開鑿大運河,“發河南諸郡男女百餘萬,開通濟梁,自西苑引谷水、洛水達於黃河,自汳水引河通於淮水”,長1000多公里。第二年疏浚古邗溝,得以通江都。608年,隋煬帝又沿洛陽東北方向開鑿永濟渠,溝通沁河、淇水、衛河,通航至天津,接著同時,溯永定河而上,通涿郡。610年,隋煬帝繼續接著開鑿江南運河,使得鎮江至紹興段通航。至此,總長2700公里的中國隋唐大運河全線貫通。

洛陽隋唐城大運河遺址,為子孫後代留下千年帝都的印跡

通濟渠、邗溝、永濟渠、江南河

隋唐大運河溝通了中國的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並把洛陽、涿郡(今北京)、汴州(今開封)、宋州(今商丘)、楚州(今淮安)、江都(今揚州)、潤州(今鎮江)、會稽(今紹興)等區域中心聯繫在一起,從而便利了各地區間的緊密聯繫。

隋唐大運河跨越地球10多個緯度,縱貫在中國最富饒的華北平原和東南沿海上,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浙江8個省、直轄市,是中國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動脈,在中國的歷史上產生過巨大的作用,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的水利建築工程,也是世界上開鑿最早、規模最大的運河。

2014年6月22日中國申報的“中國大運河”入選世界遺產名錄。

洛陽不僅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亦是絲綢之路和與隋唐大運河的交匯點。作為隋唐大運河的核心區域,洛陽的運河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運河文化遺產豐富,洛陽在建設大運河文化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在洛陽規劃建設隋唐大運河博物館,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加快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會議精神,進一步增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文化支撐,打造華夏曆史文明傳承創新區,激發中華優秀文化的生機與活力,助力打造中華文明的一個金名片。有利於凸顯隋唐大運河文化資源優勢,加強沿河文化遺產集群的保護利用,再現"千年運河"的歷史風貌,延續中華歷史文脈。有利於加強流域生態系統修復和環境綜合治理,顯著改善生態環境,為文化帶探索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文化建設協同推進的新模式。

在《洛陽市大運河遺產保護規劃(2011~2030)》中確定洛陽市大運河遺產共3大類6項,規劃範圍面積共計約95平方公里。

洛陽隋唐城大運河遺址,為子孫後代留下千年帝都的印跡

洛陽大運河遺產保護規劃示意圖

一、六個遺產項

歷史上的洛陽大運河段是隋唐大運河通濟渠的重要組成部分,最早可追溯到東漢時期開鑿的陽渠。它的航運功能一直持續至民國時期,曾是東漢和隋唐時期的經濟命脈,也是東漢和隋唐王朝立都長安、洛陽的重要保障。考古調查結果表明,洛陽市至偃師段洛河與隋唐通濟渠走向基本一致,河道全長約50公里。

大運河水上遺存類包括洛河洛陽段、洛陽南關碼頭遺址兩個遺產項;運河附屬遺存類包括含嘉倉遺址、回洛倉遺址、天津橋遺址3個遺產項;運河相關遺產類包括遺產項為隋唐洛陽城遺址,其中又包括定鼎門遺址、應天門遺址、明堂及圓形建築遺址3個遺產點。

二、四個展示區

根據規劃,我市大運河遺產將劃分為4個展示區,分別是:

1、洛河展示區

洛河現狀展示。洛河洛陽段起點為市區牡丹大橋,流經洛陽市區、李樓鄉、白馬寺鎮、偃師市翟鎮鎮、顧縣鎮、山化鄉,在顧縣鎮、山化鄉處進入鞏義市。

洛陽作為隋唐大運河的樞紐城市,規劃依託洛河建設河南省大運河三大主題博物館之一的“隋唐大運河博物館”,位置考慮在作為回洛倉運道的瀍河入洛河河口處,將採用圖片、文字、多媒體、出土文物陳列等綜合手段對隋唐大運河的歷史沿革、文化內涵進行全面、深入展示。

2、含嘉倉遺址展示區

含嘉倉是隋唐大運河沿線的大型官倉之一,是唐代使用最大、最重要的官倉,也是隋唐洛陽城的重要組成部分。始建於隋,歷經隋、唐、北宋3個朝代,沿用500餘年,位於隋唐洛陽城宮城外東北隅,即今洛陽老城區西北側。

洛陽隋唐城大運河遺址,為子孫後代留下千年帝都的印跡

含嘉倉遺址

含嘉倉遺址是大運河遺產展示的重點和難點。含嘉倉考古遺址公園——以含嘉倉倉城範圍為主體,建成集保護、展示、休閒、生態於一體的考古遺址公園。

洛陽隋唐城大運河遺址,為子孫後代留下千年帝都的印跡

含嘉倉遺址

3、回洛倉遺址展示區

回洛倉也是隋唐大運河沿線的大型官倉之一,始建於隋,毀於隋末農民戰爭,沿用時間較短。回洛倉位於隋唐洛陽城宮城東北約3.5公里處,即今洛陽市北郊瀍河回族區邙山南麓的馬坡村、小李村西。據文獻記載,其“倉城週迴十里,穿三百窖”,規模極大。

洛陽隋唐城大運河遺址,為子孫後代留下千年帝都的印跡

回洛倉遺址

回洛倉遺址同樣是大運河遺址展示的重點,與含嘉倉遺址展示方式類似。不同之處在於,回洛倉有條件選擇集中成片、保存較好的典型倉窖進行群組展示,並建設倉窖保護展廳。

4、隋唐洛陽城遺址展示區

該展示區主要包括定鼎門遺址、天津橋遺址、應天門遺址、明堂及圓形建築遺址在內的隋唐洛陽城遺址中軸線範圍。其中,定鼎門遺址保護展廳已經建成。

洛陽隋唐城大運河遺址,為子孫後代留下千年帝都的印跡

定鼎門遺址

根據規劃建設天津橋遺址水上保護展廳。天津橋遺址本體保護將採用水下鋼筋混凝土沉箱方式將橋墩遺址與河水隔離,防止河水侵蝕對其造成破壞,並結合步行橋建設水上保護展廳進行保護。這一工程在滿足文物保護要求的同時,還將滿足洛河相關防洪要求。另外,應天門遺址保護展廳、明堂和圓形建築遺址保護展廳仍在建設中。

洛陽隋唐城大運河遺址,為子孫後代留下千年帝都的印跡

明堂及圓形建築遺址

目前,洛陽正在著力打造"博物館之都",二里頭遺址博物館、隋唐城大運河遺址博物館等一大批重點文化項目相繼謀劃實施。相信隨著隋唐城大運河遺址博物館的立項規劃、推進實施,隋唐大運河這一人類燦爛而偉大的工程將以多種方式多姿多彩地活化地展現於世人面前。

參考閱讀:

更多藝術精品、博物館請關注博雅藝術網,或關注微信號公眾號:博雅藝術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