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見王萬青——學習時代楷模,汲取榜樣力量,促進健康扶貧

又見王萬青——學習時代楷模,汲取榜樣力量,促進健康扶貧

又見王萬青——學習時代楷模,汲取榜樣力量,促進健康扶貧

2010年,“草原曼巴”王萬青的名字曾經響徹全中國,感動中國“十大年度人物之一”,組委會當時的頒獎詞還沒忘記:“隻身打馬赴草原,他一路向西千里萬里,不再回頭。風雪行醫路,情繫漢藏緣。四十載似水流年,磨不去他理想的忠誠。春風今又綠草原。”同是醫者,那時候,雖對王萬青前輩敬佩有加,但卻從沒有機會走近他,感受他!每每提到醫者改模王萬青,我們有的只有遠遠的仰視,默默的祝福!

近日,聽說前輩王萬青身體微恙,而且人就在瑪曲,甘肅省二院紀委書記、瑪曲健康扶貧專家醫療隊領隊張軍玉與王萬青同志的兒子——瑪曲縣醫院院長王團勝聯繫,希望能夠去看看他。8月4日,在張書記帶領下,我們來到了位於瑪曲縣醫院隔壁的王萬青前輩的家。

王萬青,男,漢族,1944年12月生,上海人,1987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大學文化,甘肅省瑪曲縣人民醫院外科主任醫師,瑪曲縣人民醫院原外科主任,甘肅省地方病防治先進工作者,甘肅省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個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個人,2010“感動中國”年度十大人物,2010年榮獲第七屆醫師獎,被評為2010年十大隴人驕子,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又見王萬青——學習時代楷模,汲取榜樣力量,促進健康扶貧

8年過去了,有幸如此近距離見到仰慕已久的醫界“英雄”,發現似乎歲月並沒給他留下多少高原兒女的烙印。現在的他和8年前電視中看到似乎並沒什麼變化。早就知道他從24歲隻身來到瑪曲,紮根草原已經50年。沒想到的是,50年的藏區生活居然一點都沒能改變他上海人的外貌和內在的氣質,依然皮膚白皙,依然南方人特有的柔軟和藹的口音,70多歲的人,依然挺拔,依然玉樹臨風……

又見王萬青——學習時代楷模,汲取榜樣力量,促進健康扶貧

張書記親切的詢問了王萬青前輩和夫人的身體近況,在得知他們身體並無大礙後,大家進行了輕鬆愉快的交流。

作為一名醫者,即便是已經退休在家多年,但王萬青始終改變不了對疾病病因病理病程轉歸發自內心的探索和求知慾,在交談中,他多次拿自己的身體不適症狀來推理可能是哪個系統發生了病理變化,最可能的病因以及預後和轉歸,“如果我再不搞清楚這些問題,就沒有機會了,乘我現在還能動,能思考,我一定要把我的這些體會和經驗全部都留給藏區群眾!”王萬青輕鬆而堅定的說。

短暫的交談,親切而輕鬆,卻能讓人真實感受到他對醫療衛生事業的執著信念和先進模範的強大氣場。如果說在1968年那個特殊的年代,做出到最艱苦的地方去報效祖國的決定,是當時所有熱血青年都會做的事情,那麼,能夠在以後長達40多年的時間裡,始終如一日地堅守當初立下的誓言,堅守醫生的職業道德,堅守對家庭的責任承諾,這份執著與堅定,卻不是每一個熱血青年都能做得到的。43年來,對黨的堅定信念支撐他一路走來!王萬青如今已年過七旬,他把一生都奉獻給了這片草原,奉獻給了瑪曲的衛生事業和這裡的人民。他說:“我感謝瑪曲草原人民給了我人生的意義,我感謝偉大的祖國讓我繼續一個上海人的草原故事”。

又見王萬青——學習時代楷模,汲取榜樣力量,促進健康扶貧

在藏區,凡是上了年紀的人,都有一種普遍的說法,在一個家庭,如果親人都生病了,那麼有一個人要是被病魔帶走了,其他人的病痛折磨也就解除了。當王萬青的妻子告訴我們,在他們倆身體都不好的那段時間,她最大的心願就是自己先走,好讓丈夫的病儘快好起來的時候,我們在座的每一個人都被她的真情感動。幾十年的相敬如賓,相濡以沫,藏漢一家親在她的身上體現並得到昇華。我們常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卻很少有夫妻能像她一樣,為了至愛至親,寧願捨棄生命,保全愛人。

臨別之時,張軍玉書記再次表達省二院人對王萬青前輩的牽掛和慰問,並衷心祝福他早日康復,平安吉祥。張書記還要求隊員們一定要向王萬青前輩學習,“最近大家犧牲週末休息,每天上百公里的顛簸趕路,大家的腰也酸了,骨頭也散架了,胃腸也翻江倒海了,為了把黨和政府的關心送到草原牧民身邊,為了實現送醫送藥上門服務,大家確實辛苦了,但是,苦不苦累不累大家看看王萬青前輩,他在68年就來到草原,那時候,從蘭州到合作到瑪曲再到阿萬倉,汽車加騎馬需要至少5天的時間,在那種艱苦艱難的環境中,他堅持了40多年,至今都不願離開草原,和他比比,我們吃得這點兒苦算什麼?”健康扶貧現在是攻堅克難的關鍵時刻,張書記要求隊員們學習時代楷模,汲取榜樣力量,以王萬青精神把省二院健康扶貧工作紮實高效推進落實。

又見王萬青——學習時代楷模,汲取榜樣力量,促進健康扶貧

供稿:健康扶貧辦 嚴國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