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家族盛衰:康熙帝寵,雍正帝疏

《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的家族,以包衣身份侍候愛新覺羅皇族總共長達約一個世紀,他們在後金的遼東時期先擔任家奴,接著成功轉型為江南專門承辦御用事物的織造,但最終卻以革職抄沒之結局歸於卑寒。很多人認為,《紅樓夢》中的賈家,就是曹家的縮影。

曹雪芹家族盛衰:康熙帝寵,雍正帝疏

明朝末年,曹雪芹的先祖因明軍戰敗,淪為滿人的漢姓包衣奴隸(指家奴),隨後,他們在滿洲政權中積極發展,與居住在(或被擄掠,或自我投奔)遼東地區的漢人,共同構築了滿洲政權的強大基層統治力量——也就是史籍上經常出現的所謂“遼人”。由於他們自身是漢人,又長期生活在滿人統治下,故熟悉滿漢兩種語言、習俗和文化,且深獲滿人的信任。

清朝在入關之初,由於亟須大量熟悉滿漢雙語且信得過的人士擔任地方官,遼人應此時運,大量出任州縣以至督撫封疆等各級地方官員,幫助滿人站穩統治腳跟,在清初政權中扮演極重要的角色。順治一朝,遼人出任大清帝國總督和巡撫職缺約77%,布政使與按察使48%,道員34%,知府39%,州縣正官21%。曹家就是當時隨滿人入關的800多個漢姓包衣家族中的一個。

公元1644年,多爾袞以攝政王身份奉年幼的順治帝入主中原,並與他的另兩位同母兄弟,開始了為大清朝底定天下的努力。多爾袞本人坐鎮京師,命長兄英親王阿濟格和幼弟豫親王多鐸分別為大將軍,揮師追剿明末起義軍殘部和明朝餘部,平定中原和江南。

其後,順治六年(公元1659年),多鐸因出天花暴卒,次年,多爾袞在出獵時猝逝,這時,曾與多爾袞在多次鬥爭中失利的阿濟格,意欲取代多爾袞的權勢,卻在最後的鬥爭中失利。阿濟格遭削爵、幽禁、抄家,諸子皆廢為庶人;八年(公元1661年),被賜死。次年,已故的多爾袞也遭清算,亦被削爵、抄家;先前過世的多鐸亦遭牽連。

短短四年間,多爾袞三兄弟迅速從政治舞臺上消失,真有點兒像《紅樓夢》第一回所說的,“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

在這期間,在地方任官的曹家,也因政爭,其所屬旗籍發生了重大變化,因曹家的家主正是被賜死的英親王阿濟格,旗主則是遭清算的多爾袞,曹家於是由原來的鑲白旗改隸直屬皇帝的正白旗,成為內務府三旗下的皇屬包衣,意外地有了接近新權力核心的機會。

其後,曹雪芹的高祖曹璽之妻孫氏被選為玄燁(後來的康熙皇帝)的保姆(奶母),曹璽本人則奉旨出任“江寧織造”,曹家自此成為康熙皇帝的親信。曹家子弟或充當皇帝侍從,或擔任宮中侍衛,獲授內務府的各種文武官職,創造了由曹璽、曹寅、曹顒(音yóng讀“永”)、曹頫(音fǔ讀“府”)三代四人襲替江寧織造超過半世紀的罕見之例。

曹雪芹家族盛衰:康熙帝寵,雍正帝疏

江南三織造在清代是內務府官職,且屬肥缺,負責為宮廷辦理各類御用和官用的紡織品。因其掌握江南的經濟特權,故多由皇帝的親信擔任,實際上他們也是皇帝的耳目和密探,秘密偵查、探聽和彙報有關官員和官場的各類消息,併為皇帝本人或皇家幹許多見不得光的勾當。

曹家雖自曹璽起,於康熙二年至二十三年(1663年-1684年)擔任江寧織造,但要到深受康熙帝器重的曹寅於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奉旨繼任父職之後,其家的聲勢才真正崛起。

曹寅曾擔任康熙皇帝的侍衛,並在皇帝身邊侍候筆墨。正是這種與皇帝的特殊關係,曹寅不僅曾任督理鹽課、銅觔(音jīn讀“筋”)和織造等重責,還多方交結並籠絡江南的漢人士大夫,利用其融通滿漢兩種文化精髓的遼人優勢,透過詩賦書畫等藝文互動來緩解外來政權與江南士人的緊張與對立。

曹寅任江寧織造的二十餘年間(康熙三十一年至五十二年,即1692年-1713年),不僅是曹家最鼎盛的歲月,也是清朝消除入關以來的內憂外患,穩固統治根基,進入盛世的時期。一個標誌性事件就是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康熙帝御駕親征,大敗噶爾丹於昭莫多(今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南郊)。此役的決定性勝利,意味著清廷消除了帝國周邊最後一支構成威脅的軍事力量,內地各省封疆大吏和方面大員皆上表慶賀康熙成此千秋帝業。

在此之前,清廷已於康熙二十年(1681年)平定綿延八年的三藩之亂;二十二年(1683年)統一臺灣,徹底結束南方數省和東南海疆的戰事;二十四至二十六年(1685年-1687年),經兩番苦戰收復雅克薩(今黑龍江漠河縣境內的額木爾河口對岸),並於二十八年(1689年)簽訂《尼布楚條約》,確定清俄東段邊界,使東北邊疆再無戰事。

曹雪芹家族盛衰:康熙帝寵,雍正帝疏

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成就千秋帝業的康熙帝第三次南巡,曹寅不僅奉命在途中接駕,皇帝還駐蹕其江寧織造府。曹寅的嫡母、當年康熙帝的保姆孫氏三次獲皇帝接見,史載孫氏要行叩拜之禮,康熙帝連忙扶起,說“此吾家老人也”,並賜御筆親書“萱瑞堂”三大字。

在康熙帝的六次南巡中,有四次由曹寅在江寧接駕。康熙四十五年(公元1706年),曹寅長女曹佳氏更被康熙皇帝指婚給平郡王納爾蘇並完婚,這很可能是第一位出身漢姓包衣之嫡福晉。這一婚事對擴展和提升曹家的親誼網絡產生了重大影響。

因納爾蘇的嫡子福秀娶了永壽的長女(永壽是權臣納蘭明珠的孫子),福秀妻的五位妹妹又分嫁傅恆、希布禪、愉郡王弘慶、弘曆(獲封舒妃)、永公式,而其中愉郡王弘慶正是密太妃王氏的孫子。

此前曹寅之妹嫁給訥音富察氏之傅鼐(官至刑部尚書兼理兵部),曹家於是與葉赫納蘭氏、輝發納喇氏、沙濟富察氏等八旗勢族甚至乾隆皇帝等宗室成為遠親。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曹寅次女嫁給某侍衛(後封王)。這些姻親關係讓曹家因此攀鱗附翼,躋身八旗上層社會。

此外,隨著在江南勢力的根深蒂固,曹家還積極與蘇州織造李家和馬家、杭州織造金家等織造家族聯姻,創造出類似《紅樓夢》中“備記風月繁華之盛”的家庭背景。

康熙四十五年(公元1706年),皇帝命人傳諭曹寅說:“三處織造,視同一體,須要和氣,若有一人行事不端,兩個人說他,改過便罷,若不悛改,就會參他。”而這恰與《紅樓夢》中的賈、王、薛、史四大家族相呼應,正所謂:“這四家皆連絡有親,一損皆損,一榮皆榮,扶持遮飾,皆有照應的。”

曹家的聲勢到曹寅時達至巔峰,其盛況正似《紅樓夢》中所說的“烈火烹油、鮮花著錦之盛”。

曹寅死後,曹顒、曹頫雖又相繼接任江寧織造至近15年,但曹家已開始走向敗落。康熙末年的諸王奪嫡之爭,與雍正登基後的清算,無疑是曹家走向敗落的重要外部因素。

由於江南三織造(江寧、蘇州、杭州)對皇室宮廷和皇帝個人的特殊作用,雍正即位後,隨即對先帝江南織造的舊班底進行清理,並代之以自己的親信。

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正月,任蘇州織造長達30年的李煦,成為三織造中首位被整肅者,被革職,抄家,後被控黨附八王爺胤禩(音sì讀“四”),遭流放至死。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任杭州織造二十餘年的孫文成因年邁被解職,江寧織造曹頫亦因遭彈劾去職。被康熙皇帝“視同一體”的江南三織造至此全部換屆。

曹雪芹家族盛衰:康熙帝寵,雍正帝疏

當年曹寅用心經營的與八旗勢族姻婭之親,也多因雍正與十四王爺允禵( 音tí讀“題”)的鬥爭而遭清算。

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曹寅長女婿納爾蘇被以“在西寧軍前貪婪受賄”的罪名,遭革爵、圈禁,實際上則因與允禵奪嫡密切相關。也是在這一年,曾與雍親王關係親密的曹寅妹夫、曹頫姑丈傅鼐,也因不願對允禵落井下石,亦遭革爵、圈禁。

此外,與曹家關係匪淺的葉赫納蘭氏揆敘(注:明珠次子揆敘之孫女嫁曹雪芹的二表哥福秀),當年挾巨貲大力支持胤禩(八王爺)、胤禟(九王爺)與胤禎(即允禵,十四王爺)黨,揆敘次子永福還娶胤禟之女,長子永壽之妻更拜胤禟為乾爹。

雍正即位時,揆敘雖已先卒,但仍被清算,雍正帝自言與揆敘有“不共戴天之恨”,並在揆敘的墓碑分刻上“不忠不孝柔奸陰險揆敘之墓”等字,以昭永久。

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曹頫以騷擾驛站、轉移家產、虧空帑(音tǎng讀“躺”)項等罪名被抄家,並因未能如數賠償四百四十三兩二錢銀子,被枷號催追。直到乾隆帝即位恩詔獲寬免時,仍欠三百零二兩二錢。曹家子弟如曹雪芹、曹棠村等流散四方,正如《紅樓夢》第五回所說:“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看盡人世滄桑且潦倒至死的曹雪芹及其親長,或許就在此一背景下,起意從自己家族或親友走過的這段波瀾壯闊之歷史當中,把較精彩的故事與人物鋪陳為小說,其目的既非為名,亦非為利,只是希望能承載那些刻骨銘心的悲歡苦樂。(據《國家人文歷史》 張瑞龍/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