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德國虎王重型坦克

虎王重型坦克是德國陸軍二戰期間研製的一種重型坦克。它的稱呼為:虎II”/“虎王”,德軍編號Sd.Kfz.182、Panzerkampfwagen VI Ausf.B “虎王/虎II”重型坦克是二戰中最強大的重型坦克。到二戰結束,盟軍始終找不到有效對付它的辦法。“虎王”重型坦克將威力強大的火炮和盟軍坦克、反坦克炮幾乎無法射穿的裝甲結合在一起,結果就是產生了這麼一個戰場上的怪物。

二戰德國虎王重型坦克

虎王的誕生

二戰德國虎王重型坦克

1941年5月26日,希特勒召開的一次軍事會議上,新式重型坦克發展計劃正式起步。在此次會議上,希特勒提出新式重型坦克的設計要求:具有強大的擊穿敵人坦克的火力,敵人坦克無法擊穿的厚實的防護裝甲,最大速度不低於40公里/小時。這次會議的決定發展了德國二戰期間兩種重型坦克,它們分別是虎式和虎王(虎II)。由於虎式在戰場上的成功,導致了虎王的發展進度放慢,直到1943年1月,一種新的替代虎式的新式重型坦克的設計才真正開始。

儘管人們認為虎王是虎式的繼承和替代,但是實際上虎王和虎式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重型坦克。虎王的設計初衷是考慮裝上大威力、可靠性高的坦克炮,在虎式的88毫米L56倍口徑坦克炮的基礎上,德國人發展出了更大威力的88毫米L71倍口徑的坦克炮。

技術性能

火力

二戰德國虎王重型坦克

“虎王”重型坦克安裝了一門精確的88mm KwK 43 L71型坦克炮,該88mm炮的71倍徑身管長為6.3m,最大有效射程為10km,裝有炮口制退器,其使用的彈種包括穿甲彈、破甲彈和榴彈。最初“虎王”重型坦克安裝的是雙目TZF 9b/1型觀瞄鏡,後來換裝為單目TZF 9d型觀瞄鏡。火炮射界為+17度到-8度。炮彈重為20kg,所以其射速較慢。這種火炮是二戰期間德軍裝備坦克的火炮中威力最大的,它能在2000m的距離上直接擊穿美製M4“謝爾曼”坦克的主裝甲,不僅是“謝爾曼”坦克,還有“克倫威爾”以及T-34/85坦克,它幾乎可以擊穿二戰中盟軍所有型號的坦克。Kwk43坦克炮使用彈種為Pzgr39-1和Pzgr40/43,另外還使用HE-T榴彈。使用Pzgr39-1的穿甲性能為射程1000米時165毫米,2000米時132毫米;使用Pzgr40/43 1000米為193毫米,2000米為153毫米。(全取30度的入射角)。1944年晚期,克虜伯公司曾打算讓所有的“虎王”坦克換裝威力更大的105mm口徑的KwK L/68火炮,不過最終沒有實現。

裝甲

二戰德國虎王重型坦克

二戰德國虎王重型坦克

“虎王”正面裝甲厚達150mm,而炮塔正面也有180mm厚的裝甲防護,並且車體與炮塔均有傾角,防護性能極其優異,當時盟軍普遍裝備的75毫米反坦克炮只能在零距離方能將其擊穿。蘇聯於1944年將繳獲的102號虎II在庫賓卡進行了測試,稱蘇制122炮和100炮能在500米打穿首上的焊縫,然後在1500米打穿炮塔正面,並把測試中的虎王的裝甲質量問題歸因於缺少鉬,然而事實上這只是射擊裝甲上固有的觀察孔、機槍孔及反覆射擊同一部位的結果,不足以作為虎II裝甲劣化的證明,同樣蘇聯人也從未證明俄國坦克如IS-2被同類火炮射擊時不會出現焊縫開裂 。

虎王的裝甲質量明顯高於同時期盟軍生產的坦克的裝甲,更因為其更加厚重,二戰中西方盟軍和蘇軍任何一種火炮都無法在正常交戰距離擊穿虎王的正面裝甲。

炮塔

二戰德國虎王重型坦克

保時捷炮塔與亨舍爾炮塔比較

首批的50輛“虎”Ⅱ重型坦克(包括樣車在內)裝備了波爾舍公司設計的炮塔(魏格曼公司製造)。晚期的則安裝了亨舍爾公司設計的炮塔(克虜伯公司製造)。兩種炮塔都安裝在車體中央。波爾舍炮塔是從最初的VK4502(P)原型坦克(基於VK4501(P)樣車的設計)上發展來的。儘管這個設計本身沒有被接受,不過炮塔的設計卻被接受了並安裝在亨舍爾設計的“虎王”重型坦克上。

克虜伯公司也設計一種炮塔來裝在亨舍爾公司和保時捷公司的兩種不同的坦克底盤上,克虜伯公司的這種炮塔設計編號為:P-2 Turm。P-2 Turm炮塔的前裝甲為100毫米厚,具有60度的傾斜角度,頂裝甲為40毫米,炮塔內有寬敞的空間,能攜帶16發炮彈。一種新的設計為混合型的設計,混合性設計的虎王乃是一種過度的型號。克虜伯公司大約生產了50個這樣的炮塔。50個P-2 Turm型炮塔安裝在保時捷公司生產的底盤上。這種新的炮塔被命名為:Serien Turm。不過最後定型的是亨舍爾炮塔,因為德國軍方認為保時捷炮塔雖然防彈外形不錯,但圓滑過度,很容易造成跳彈自傷。

二戰德國虎王重型坦克

亨舍爾公司設計的炮塔前裝甲厚度為180毫米,81度傾斜角,側面裝甲的傾斜角度被修改為69度,修改傾斜角度後的炮塔能夠多攜帶22發炮彈波爾舍型炮塔的防盾呈彎曲狀,車長指揮塔位於炮塔左側。由於火炮防盾彎曲形狀會導致一些機械問題,1943年12月,亨舍爾公司受命設計一個新炮塔作為以後的標準炮塔。亨舍爾型炮塔的車長指揮塔比較平,不象波爾舍的呈突出狀,火炮防盾為“豬頭式”。亨舍爾炮塔也被稱為克虜伯型炮塔。“虎王”的炮塔在液壓驅動下旋轉360°需要19秒,火炮俯仰角度範圍為-8°-17°。裝有保時節炮塔的虎王重68.5噸 ,而裝亨舍爾的炮塔重69.8噸。

炮塔裝甲厚度列表(毫米/傾斜角度)=前裝甲=側裝甲=後裝甲=頂裝甲

保時捷公司的炮塔=100毫米/曲面設計=80毫米/30度=80毫米/30度=40毫米/77度或40毫米/90度

亨舍爾公司的炮塔=180毫米/9度=80毫米/21度=80毫米/21度=40毫米/78度或40毫米/90度

混合型的炮塔=150毫米/50度=80毫米/25度=不詳=40毫米/90度

Hull型炮塔=100毫米/50度=80毫米/0度=80毫米/0度=25—40毫米/90度

缺陷

二戰德國虎王重型坦克

“虎王”坦克有很多技術上的問題,其中最顯著的問題是轉向控制系統由於過大車重帶來的壓力,經常突然報廢;而且襯墊容易漏油。

另外,坦克的發動機不僅油耗驚人,還很容易過熱甚至熄火。這是因為虎王坦克並沒有採用為其專門開發的發動機,而是直接採用現成的700匹馬力邁巴赫HL230 P45,該型發動機原本配用於較輕量級的黑豹(46噸)和虎式(57噸),使其驅動重達70噸的虎王坦克,是一種“小馬拉大車”的行為,發動機必須時刻保持全速運轉才能帶動坦克,這必然會極大程度的減損發動機壽命並降低其可靠性。

行程方面“虎王”也較差,在公路上1升油只能走162米,為此即使裝滿864升的油箱,其公路行程也不過140千米,野外時還要減少一半。這對大戰末期燃料不足的德軍來說真是雪上加霜。當時,不少“虎王”在沒有受到任何損壞的情況下,因燃料用光而經常被遺棄在荒涼的路旁。

設計廠家亨謝爾的員工,虎王的總工程師埃爾溫·阿德勒戰後解釋道:“虎王坦克的故障頻出,主要歸因於未經測試驗證便倉促投入量產。”動力系統的過度負荷是重型坦克的通病,而在虎王坦克上表現的尤其明顯。

本來,已經有一款專門為虎王坦克定製改良的邁巴赫HL 234 P45發動機被設計出來,準備為虎王坦克換裝。該機採用機械注油技術(燃料直噴)取代HL 230系列的化油器結構,提高了燃燒效率,新款發動機的額定輸出功率預計在850-1000匹馬力左右,甚至還有增壓方案能讓發動機輸出更多的動力。但是,由於第三帝國末期戰事吃緊,資源匱乏,加之工廠和研究機構時刻受到空襲威脅,這些動力升級方案直到戰爭結束,都還只能停留在圖紙階段,連一臺工程樣品都沒能製造出來。

二戰德國虎王重型坦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