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來土掩,少了美國大豆,中國養豬業用這三種方法將影響最小化

摘要:補貼農民,用花生粉替代豆粕,少了美國大豆難不倒中國豬農。

水來土掩,少了美國大豆,中國養豬業用這三種方法將影響最小化

豬飼料豆粕的主要來源是進口大豆,在中美互徵(關)稅並停止從美國進口大豆的情況下,我國養豬業或多或少受到了美國進口大豆減少的衝擊,目前養一隻豬的成本比以前提高了36元。但是整體來說還是進行的井井有條,沒有造成大的影響,這是為何?

一:用花生粉、棉粕等替代大豆

水來土掩,少了美國大豆,中國養豬業用這三種方法將影響最小化

河南新大牧業採購部主任表示,大豆一般佔豬食的20%,目前,中國豬農養一隻豬的成本大致比過去提高了36元,影響是有的,但是大豆一般佔豬食的20%,通過尋找大豆的替代品來改變豬食配料,這種影響可以降到最小。

養豬業分析人士也表示,這是一種直接有效的方法:“我們有很多大豆的替代品作為蛋白質來源,比如花生粉、棉粕和菜籽粉。”

二:多渠道進口大豆,例如加拿大、俄羅斯

水來土掩,少了美國大豆,中國養豬業用這三種方法將影響最小化

中國有超過80%的大豆來自海外——其中三分之一來自美國。可是,去年中國進口了超過9500萬噸大豆,而實際需求卻為6300萬噸。

這多出來的3200萬噸“過剩”大豆,其實就與從美國進口的大豆數量相抵。分析人士表示,即使我們完全停止從美國進口大豆,也基本可以確保大豆的正常消費。

更何況,這並不意味著中國停止從美國進口大豆。

根據官方數據,巴西正在取代美國,成為中國最大的大豆供應國,近來從加拿大和俄羅斯的大豆進口量也在迅速增長。

而且還有一些出口商也可能通過南美港口如巴西,向中國出口大豆,以避免(關)稅。雖然這將使運輸成本增加約10%,但是比起支付25%的(關)稅,卻更便宜。

不過,此前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巴西大量從美國進口大豆後,第一步就是漲價,溢價達到2014年9月以來的最高值。

但是隨著中國大豆進口渠道的多元化,巴西撈金恐怕會成為幻想。

三:鼓勵種植,給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

水來土掩,少了美國大豆,中國養豬業用這三種方法將影響最小化

在國內鼓勵農民增加大豆等作物的種植。

根據農業農村部、財政部聯合發佈的2018年財政重點強農惠農政策,我國繼續在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實行玉米和大豆的生產者補貼。

這幾年,大豆種植不斷得到鼓勵。今年,大豆的補貼也高於玉米,導向明確的政策將有利於大豆生產的提高。

面對問題解決問題,在多重應對措施的作用下,中國養豬業依舊可以在貿易(戰)的陰影下,將衝擊儘可能降到最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