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世界第一生產國到世界第一進口大國,中國用"大豆"坑慘美帝

隨著中美貿易戰愈演愈烈,“大豆”這種農作物,卻是轉瞬成為了另類“網紅”,而有關中國大豆產業的很多信息,亦是隨之被眾多網友翻了出來。

從世界第一生產國到世界第一進口大國,中國用

想當年,隨著國外廉價大豆的輸入,中國本土大豆產業隨之“遭受重創”,耕種面積不斷萎縮。面對這種情形,網上有關“中國大豆戰敗,中國被坑了”的傳言,更是屢見不鮮。

但是,隨著中美貿易戰的爆發,很多網友赫然發現,當年大豆產業的“戰敗”,怎麼感覺像是中國給美國挖的“坑”啊!

要知道,當中國決定對美國產大豆“下狠手”後,有些網友便開玩笑說:“如果中國對美國以大豆為代表的農產品長期徵收高額關稅,搞不好美國農產品巨頭會通過控股巴西阿根廷等國農業公司,把美國大豆銷往巴西阿根廷後改註冊地,再轉銷往中國!”

雖然上面所說是玩笑話,但通過這則玩笑,我們不難發現,中美兩國所扮演的角色,真的發生了轉換。看看中美兩國的貿易戰制裁商品吧,如果說中國現在已經是如假包換的“工業國”,那麼美國就是活脫脫的“農業國”。

而這種角色的巨大轉換,顯然跟中國過去在部分農產品領域對美國的讓步有重要關係。簡而言之,中國當年選擇放開大豆市場,一方面緩解了兩國貿易不平衡問題,從而讓美國不至於過早翻臉;另一方面,由於美國農民在美國政治生態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不要小看美國農業協會,那可是能遊說美國議會的超強團體之一。所以,當中國成為美國大豆和其他農產品的大買家後,中國手裡便等於多了一張鉗制美國的重量級籌碼,這對中國來說,無疑是重大利好。

從世界第一生產國到世界第一進口大國,中國用

不可否認,在大豆出口問題上,美國如今確實掉坑裡了,這也令美國在針對中國時,束手束腳了很多,不過說實話,大豆這個坑,當年還真不是中國特意給美國挖的。

其實,我們只要理性地分析一下中國當年所面臨的困境,便不難理解國家為何要放開大豆進口。

想必很多網友都知道,在過去,中國曾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產國。上世紀90年代初時,我國大豆每年的出口總量超過100萬噸,完全不需要進口。

但是,隨著改革開放後老百姓的錢包漸漸鼓起來,這種情形很快便遭受了異常嚴峻的衝擊。

原因很簡單,老百姓有錢了,自然要改善生活水平,自然要吃更多的肉食。如此一來,在市場的調配下,養殖業隨之變得越來越紅火,而養殖業的迅猛發展,必然導致對大豆等飼料農作物的需求越來越大。

從世界第一生產國到世界第一進口大國,中國用

而這種情形對中國來說,稍有不慎,就會釀成空前慘烈的危機。

歸根結底,咱們有限的耕地相對於龐大的人口規模來說,真的是太少了,而隨著市場對大豆的需求越來越大,可以預見,出於經濟利益,大量原本用來種植其他農作物的耕地,必然要被用來生產大豆,這無疑會給中國的糧食安全帶來巨大隱患。

要知道,對中國這樣的人口大國來說,是不可能徹底放開糧食進口的,否則,早已實現科學化和集團化生產的歐美廉價糧食,很快就會摧毀還是小農經濟的中國農業,到時,中國的糧食安全只能拱手讓給外人,而糧食安全不能自主會有什麼後果,不用我多說什麼吧?

有些網友或許要說:“那對其他農作物生產進行補貼,難道不行嗎?”

說實話,對那時的中國來說,還真就不行。

眾所周知,中國之所以要搞改革開放,不光是為了繁榮經濟,讓老百姓有好日子過,更是為了讓中國由落後的農業國變成先進的工業國,進而重回世界的最巔峰。

大家可以試想一下,在這種背景下,咱們一旦冒然加大對農業的補貼,對人口由農業領域向工業領域的轉移來說,這不是“開倒車”又是什麼?畢竟,在從事農業就可以豐衣足食身奔小康的情況下,本就有濃厚“鄉土”情節的中國老百姓,肯定不會再選擇出去務工。

而中國能有今天的成就,“農民工兄弟”的貢獻功不可沒!沒有了他們的付出,中國想在短短几十年間便完成西方國家用數百年走完的工業之路,那是不可能的!

從世界第一生產國到世界第一進口大國,中國用

而在沒能變成工業強國的情況下,中國想要崛起,中華民族想要實現復興,又怎麼可能?

有些網友或許又要說:“既然無法增加糧食生產的補貼,又無法放開糧食進口,那麼放開肉類的進口,應該沒問題吧?”

對此,我只能說:“很抱歉,對當時的中國來說,放開肉類進口,依舊是個很餿的主意。”

沒辦法,當時的中國,養殖業同樣無法跟國外抗衡,換言之,一旦放開肉類進口,在廉價肉類的衝擊下,中國本土養殖業必然會遭受嚴重衝擊,然後逐漸萎縮,而養殖業的衰敗,經過傳導,又會令中國本土的大豆產業陷入衰敗。到時,中國的大豆產業照樣難逃一劫。

所以,對當時的中國來說,想要化解大豆需求激增所帶來的諸多難題,最直接,最有效,代價亦最小的辦法,只有放開大豆進口這一條路。

換言之,當時的中國之所以放開大豆進口,就是萬般無奈下的選擇。至於說給誰“挖坑”,真的沒那麼多想法。

那麼,既然中國沒“挖坑”,美國為何又會掉進去呢?

說起來,這卻是跟歐美等國一直都有的“殖民主義思想”有關。

儘管用武力赤裸裸進行殖民統治的時代早已過去,但對歐美等國來說,“殖民主義思想”在其骨子裡早已是根深蒂固,只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其殖民手段越來越隱蔽,越來越具有欺騙性罷了。

歐美等國當下的“殖民手段”,主要體現為兩種方式,分別是:金融控制和糧食控制。

金融控制因為跟本文無關,所以這裡就不多做介紹了,如果大家感興趣,可以去查一下韓國經濟的頂樑柱三星集團,是怎麼被華爾街資本一點點蠶食的。

至於糧食控制,這點在歐美跟部分非洲國家的打交道過程中,表現的非常明顯。

我們知道,大部分非洲國家雖然擁有最肥沃的土地,但因為缺乏技術,基礎設施落後等原因,其農業卻是極不發達。所以動不動就會鬧饑荒。

但是,很多網友想必並不清楚,非洲農業之所以如此落後,其實還有另外一個不為人知的原因,那就是……歐美的糧食人道主義救援。

儘管歐美的糧食人道主義救援,看上去充滿了“人情的光輝”,但這些低價甚至白送的糧食,給接受國農業所帶來的衝擊幾乎是毀滅性的。如此一來,這些接受援助的國家,很容易就會陷入越被“救助”,就越依賴“救濟糧”的困境,久而久之,對於歐美等國,這些國家自然也就沒有了“說不”的能力。

中國在非洲的發展為何那麼招歐美“記恨”?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正是咱們對非洲的農業援助力度非常大,很多當年必須吃“救濟糧”的國家,在中國的幫助下,終於甩掉了帶毒的“人道主義救援”,進而擁有了對歐美大聲“說不”的能力。試問,這怎能不令西方氣急敗壞?

從世界第一生產國到世界第一進口大國,中國用

同理,當中國放開大豆市場後,美國出於自己的“小心思”,自然要把觸角伸進來。事實上,美國想要通過糧食安全來算計中國的念頭,從來沒有熄滅過。

其實明眼人都明白,美國這就是在“剝洋蔥”。說的更明確些,美國在完成大豆領域對中國的攻略後,已然把目標瞄準向了大米,小麥和玉米,這其中,大米,小麥肯定不能放開,但玉米呢?一旦放開,誰能保證玉米不會像大豆那樣淪陷?

而一旦完成對玉米的攻略,可以預見,美國肯定還會通過各種施壓方式,逼迫中國一點點在大米,小麥等領域進行開放。

所以,美國可以坐視自己“去工業化”,但絕對不會坐視自己“去農業化”,因為“糧食”對美國來說,就是他掌控世界的重要一環。

從世界第一生產國到世界第一進口大國,中國用

不過,對於糧食安全這一塊,中國顯然有著最高級別的憂患意識,這從中國放開大豆市場後,隨即開始跟巴西、阿根廷等國合作,並將這兩個國家一點點引導為大豆生產國的過程中就能看出端倪。(阿根廷農業原本是以養殖業為主,而近些年,向大豆的傾斜非常明顯)

因為拓展了進口渠道,而不是僅靠從美國進口,自然不怕美國耍流氓。就像這一次的中美貿易戰,中國說打擊美國的農產品,立刻就付諸了行動,沒有一點拖泥帶水。

當然,中國大豆這個“坑”之所以能“坑”到美國,不僅僅是因為美國對咱們有壞心眼,更是因為美國選擇了跟“經濟全球化”背道而馳。

事實上,經濟全球化固然有好的一面。比如,正是靠著經濟全球化,咱們中華家很容易就解決了大豆需求暴增帶來的問題,如今,咱們的養殖業不僅發展起來了,國內有限且寶貴的耕地,更是能種植更多的糧食,進而緩解中國人口增長所帶來的糧食壓力。

但是,經濟全球化同樣有其殘酷的一面。比如,中國放開大豆進口固然解決了很多問題,但與此同時,亦等於讓咱們拱手讓出了一個每年價值數千億人民幣的巨大農產品市場。

換言之,在選擇加入經濟全球化的那一刻起,便必須做好犧牲部分利益的準備,如果沒有這種覺悟,那麼最好一直玩單機,否則,就得做好承受被經濟全球化反噬的準備。

而這,恰恰是美國這次被坑的最直接原因。說穿了,當特朗普舉起貿易保護大旗時,經濟全球化的反噬必然會出現,只不過,因為每個國家的體量不一樣,反噬所帶來的“痛苦”自然也就有所不同。咱們中華家給美國帶來的“痛苦”,顯然是最高級別那種。

從世界第一生產國到世界第一進口大國,中國用

那麼,經濟全球化到底是好還是壞呢?

我得結論是:這要看推動經濟全球化的國家抱有什麼心思。想要稱王稱霸,必然倒大黴;反之,想要實現互惠互利,則必然受用無窮。

歸根結底,經濟全球化的本質,就是讓各個國家通過付出一定犧牲,進而找到那個利益的最大“公約數”,在這種背景下,每個國家都不可能獨善其身。而這種情形發展到最後,必然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可霸權主義追求的,恰恰是“我的是我的,你的同樣是我的”。

換言之,經濟全球化發展程度越深,對霸權主義的削弱就越厲害。如此一來,秉持霸權思想的國家,最終會選擇“掀桌子”也就沒什麼好奇怪的。

但是,正像我前面分析的那樣,在融入經濟全球化後,選擇“掀桌子”那是要付出痛苦代價的!

就像中國大豆這個“坑”,它本來不是“坑”,但當美國選擇逆經濟全球化而動時,它對美國來說,就是最深的那個“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