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有安徽省吗?

天外天168


明朝没有安徽省,安徽省和江苏省是清朝设置的。在该地区明朝的行政区划是南直隶,直接归南京管辖。


明朝初年,直属京师南京的地区为直隶,洪武初年建都应天府(今南京),以应天府、苏州府、凤阳府等14个府级单位为直隶

清朝入关后,于清顺治二年(1645年)沿明制设江南承宣布政使司,也就是后来的江南省。

江南省是当时中国最发达的省份,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因其制过大,为维持满清中央统治,故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将江南省拆分为“江南右”与“江南左”。1667年,“江南右”取江宁府、苏州府首字,改称为江苏省,“江南左”取安庆府、徽州府首字,称为安徽省

阿恒说文化


明朝的时候是没有安徽省的,尽管明朝的开国皇帝是凤阳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明代有安徽省。江苏和安徽在明朝的时候是一个省,直接隶属京师,称直隶,后来朱棣夺位之后,首都迁往北方,直隶改为南直隶,直到清代初期两者才分家。

明朝的南直隶

明清时期的南直隶确实经济比较发达,直到清代初年,依旧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农业发达,商业繁荣,文化昌盛。清代初期,改南直隶为江南省,江南一省的赋税占全国的三分之一,而每逢科举考试,江南省上榜人数占了全国的近一步,有了“天下英才,半数尽出江南”一说。这样一个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省份,又是前朝的国都所在,反清情绪也相对高涨,因而非常有必要分而治之。因此清代统治者为了维持满清的中央统治,决定将江南省一分为二。

清代初年的江南省

不过江南省虽然发达,但并非到处都发达,整体上是南部比北部好,东部比西部好。换句话说,就是安徽的江淮及长江以南比较发达,安徽的皖北和江苏的苏北比较落后。

安徽江苏分家

在江南省分家的过程中,清代统治者的分家方案可以说深刻的改变了安徽,江苏两省之后的发展方向。由于考虑到江南省不管是西部还是东部,都是江南相对发达,江北相对落后,因而在江南省的分家过程中,清朝统治者并没有沿着长江或者江淮一刀切,而是沿着南北方向将江南省分成东西两块。西边完全成了内陆省份,而东边则是临海,这在当时没什么大的影响,而在当代,没有沿海的安徽和有沿海的江苏,发展明显就不一样了。

安庆谯楼——安徽省最早的政府所在地

江苏和安徽分家之后,非常搞笑的是,安徽的官员一度拒绝到安徽办公,赖在江苏不愿意走,而这一赖居然赖了近100年,直到1760年,安徽布政使司才从江宁正式迁到安庆。不得不服当时的安徽官员,从顺治朝一直拖到乾隆朝才到安徽办公。而这一段故事,也就成了很多安徽网友调侃的话题,认为南京是江苏的省会,也是安徽的省会。

当然,玩笑归玩笑,安徽和江苏在分家后,就沿着相对独立的道路发展下去。时至今日,安徽和江苏的经济差距依旧非常大,希望在今后的岁月里,安徽能合理发展,早日迎头赶上。


徽南城意


说起明朝的那些事儿,还真离不开安徽这个地儿,因为明朝就是由安徽人一手打造的,其开国皇帝朱元璋就是安徽凤阳人,有明一代安徽籍的开国元勋和治国才俊更是群星闪耀。

尽管地缘政治背景深厚,但安徽这一地名的来历与大明王朝还真没什么关系。可这并不意味着地缘背景不发挥作用,明朝开国后在南京建都,安徽就归都城所在地的南直隶管辖,也算是天子脚下了,还是能沾不少皇家气派的光呢!


明朝开国初期基本沿袭了元朝的行政区划,至明宣德三年(1428年)形成了两京十三布政司,关西七卫,俄力思军民元帅府等地方行政辖区,到明中期又增加了关东三卫,其地方治理行政结构才算是基本完成。一般习惯上对大明朝的地方行政区划以两京十三布政司笼统称之,两京是指京师(即北直隶),南京(即南直隶),十三布政司分别是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湖广、江西、浙江、广东、云南、贵州、福建,俗称十三省,但这只是明朝时期的行政区划,跟我们现在的地理概念有很大的区别,现在的安徽大致是明朝时期的庐州府、凤阳府、安庆府、太平府、池州府、宁国府、徽州府、徐州府、滁州府、和州府、光德府等辖区。

满清入关后,将明朝时期的南直隶改为江南省,省府设在江宁(即今南京),管辖区域大致包括现在的上海、江苏和安徽,因为清初的税赋有三分之一来自于江南,加之“天下英才,半数尽出江南”,清廷为了强化这一核心区域的管理,于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将江南省一分为二,分别设置“江南右布政使司”(治所在苏州)和“江南左布政使司”(治所在江宁),后于康熙六年(1667年),将右布政使司取“江宁”和“苏州”二府的首字改为“江苏布政使司”,左布政使司取“安庆”和“徽州”二府的首字改为“安徽布政使司”,安徽的地理名称首次亮相并开始使用。

由于清初的统治尚未稳定,所以“安徽布政使司”的治所暂留在江宁,直到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才由江宁迁往安庆,至此安徽的行政管辖才算是名副其实。期间太平天国时期,安庆被太平军占领,安徽首府曾短暂迁往庐州府(今合肥),其它时期基本上一直设在安庆。解放后,安徽省人民政府于1952年8月25日正式成立,毛泽东主席亲自选定合肥(原庐州)为安徽省省会所在地。后有人建议恢复合肥为庐州的历史名称,因于泸州重名,此事遂作罢。合肥是南淝河与北淝河交汇之地,汇合点在逍遥津,故称合淝,后省去了三点水,就是现在的合肥了。
安徽省虽然是建省时间较晚的一个省份,但其历史渊源很久远,早在夏商周时期就有部落和诸侯国存在,也是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拥有淮河文化、庐州文化、皖江文化和徽文化四大文化圈,又是中国戏剧的发源地,“无商不徽”更是闻名世界,历史上人才辈出,是一个相当有历史成就的地方!


龙支子



在明朝时候,尚未建省的安徽,位于南直隶境内。而在河北那一带,则划为北直隶,如此,便有大明朝的”两京一十三省”之说法。在元朝时,安徽省这块地却属于河南江北行省。安徽属于内陆省,并无出海口。简称皖。

本文所有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关注“剑雄品评文史经济”的头条号,可以阅读系列古典诗词、现代诗歌、经济、历史等品评鉴赏文章。原创不易(已与维权骑士签约),期待关注,谢绝盗载。

剑雄品评文史经济


中国的行省制始于元朝,元代设立中书省和行中书省,简称“省”,也就是说。从元朝开始,我们才有了“省”这个称呼。而今天的安徽这一块则先后分属江浙行省、河南江北行省、江淮行省。元代行省分布图如下所示。


公元1376年,即明洪武九年,明太祖朱元璋改元代的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简称“藩司”,主管一省民政,与中央六部直接联系。明代在全国设置了包括北直隶、南直隶、陕西、山西、山东、河南、浙江、江西、湖广、四川、广东、福建、广西、贵州、云南在内的十五个省级单位,这是为明朝最为稳定的统治区域,称为“两京十三布政司”,而这里面也是没有安徽省的,此时的安徽,是属于南直隶的,也就是“两京十三布政司”中的一京。南直隶的地图如下所示。

而到了清朝,原明朝的在南直隶的行政区划则发生了很大变化。公元1645年,即清顺治二年,清王朝沿明制设立江南承宣布政使司,即废除南京为国都的地位,巡抚衙门设于江宁府(今南京)。江南省是当时中国最发达的省份,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因其制过大,为维持满清中央统治,故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将江南省拆分为“江南右”与“江南左”。清康熙初年,改承宣布政使司为行省,江南承宣布政使司即改为江南省。公元1667年,即清康熙六年,“江南右”取江宁府(今南京)、苏州府首字,改称为江苏省,“江南左”取安庆府、徽州府(今黄山)首字,称为安徽省,此时的江南省正式分为江苏、安徽二省。安徽的省名也由此开始。

所以说,明代是没有安徽省的,安徽这一名称的出现始于清朝。


落叶知秋0425


清军入关后消灭南明,为摧毁南方反抗基地,把古都南京废弃,南京原辖区域改设江南省,到康熙六年(1667年),又把江南省分设为江苏、安徽二省,这是安徽置省的开始,明太祖朱元璋虽然是凤阳人,但终明一朝并没有安徽省。


安徽以安庆、徽州各取一字而得名,据载商朝的开国君主汤曾经短暂定都在安徽北部的亳州,比较有名的是寿春(安徽寿县),曾是战国楚国国都,汉末袁术驻地,三国时在此发生著名的逍遥津之战,是南北对峙必争军事重镇,淝水之战也发生在安徽北部。(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安徽地在唐朝时属江南西道和淮南道,宋朝属江南东路和淮南西路,元朝时属江东建康道和淮西江北道,明初定都南京,把整个江苏省和安徽省直接划归中央政府管理,称为“直隶,”后改称“南直隶”。

探索历史,思考人生,用今人眼光审视逝去故事,镜古烛今,我是南方鹏,欢迎关注。


南方鹏


元朝时期,安徽属于江淮行省,到了明朝时期,朱元璋为了照顾家乡,设立了直隶,包括今天安徽江苏上海。到了清朝,也是一样。最后到了康熙年间,康熙六年始建省,省名取安庆府与徽州府名第一字为安徽。这就是安徽名称的由来。安徽因历史上有古皖国和境内的皖山、皖河而简称“皖”。


南方的北方人


没有,只有江南省,到清朝康熙年间把江南省一分为二,分别为安徽省与江苏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