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一個連環計,坑了弟弟一把,卻讓中國300年不得安寧!

談及朱棣,有一個詭異的現象,即:從正史上來看,朱棣是一個雄主,堪比千古一帝;但從民間上來說,幾乎清一色的說朱棣殘暴。

日本一位漢學家的觀點比較獨特,讓人能換一個角度看朱棣:“昔漢武、唐宗者,雖屢破北狄,但均系遣大將而非親征。漢人天子遠渡沙漠者,唯明成祖一人。”的確,從歷史上看,以皇帝之尊,遠赴大漠的,除了蒙古皇帝之外,也就朱棣了!

實際上,仔細翻一下,就能看到朱棣無以倫比的功績,(1)完善中央制度,設立內閣,(2)開創永樂盛世,(3)建立世界最大的海軍,鄭和七次下西洋,(4)五次親征漠北等!不誇張的說,朱棣是一個真正的文武奇才,歷史名聲是辛苦掙回來的,不是吹出來的!

然而,朱棣卻做錯了一件大事,濫用一個連環計,坑了弟弟一把,卻讓北疆300年不得安寧!最終,雖不能說這導致了明朝滅亡,但明朝滅亡卻與之息息相關!

朱棣一個連環計,坑了弟弟一把,卻讓中國300年不得安寧!

朱允炆上臺之後,燕王朱棣從北平起兵,爭奪皇位。此時,北方諸王中,勢力最大的是寧王朱權。然而,朱權卻擁兵觀望,既不幫朱允炆,也不幫朱棣!需要說明的是,寧王就藩大寧,朱元璋的第十七子,“大寧在喜峰口外......統塞上九十城,帶甲八萬,革車六千,所屬朵顏三衛騎兵,皆驍勇善戰。”

對於朱權的態度,朱棣非常難受,主要有兩個原因,(1)如芒在背,朱權就猶如一顆定時炸彈,一旦倒向朱允炆,朱棣就危險了,(2)朱權手下精兵眾多,如果爭取到的話,那麼就事半功倍,奪取皇位的希望就大了!

因此,朱棣想了一個連環毒計,坑了弟弟一把!關於這一點,重點有三點內容!

朱棣一個連環計,坑了弟弟一把,卻讓中國300年不得安寧!

第一,朱棣暗中重金勾結朵顏三衛,讓這群蒙古部落,在關鍵時刻,要站在他這一邊!當時,寧王朱權是朵顏三衛的直接上司!

第二,朱棣一個人進城去見朱權,說不得已才造反,求他代為起草奏章謝罪,但實際上卻做了三件事,(1)手下官兵悄悄進城,(2)勾結朵顏三衛,(3)趁寧王朱權送到郊外時,伏兵將朱權綁架了!隨後,朱權被朱棣威脅,只能跟著一起造反,而朵顏三衛騎兵也成了朱棣“靖難軍”的骨幹!

朱棣一個連環計,坑了弟弟一把,卻讓中國300年不得安寧!

對於這一段歷史,史書上這麼描述:“為解後顧之憂,燕王一人先入城,從官稍稍入城,陰結諸胡並思歸之士,瀕行寧王餞送郊外,伏兵擁寧王去,遂詔諸胡及護衛官校,皆從寧府畢發,而城為之空。其後,大寧棄與朵顏諸虜,而行都司遷保定。

第三,朱棣成了皇帝之後,改變了朱元璋的藩王守邊的政策,將各地藩王紛紛改封。其中,遼王、谷王、寧王三王都改封到了南方,寧王改封到了南昌!後來,寧王為何造反?因為朱棣在綁架朱權時,聲稱“事成之後,平分天下”!

朱棣一個連環計,坑了弟弟一把,卻讓中國300年不得安寧!

可以說,從一開始到最後,朱棣使用連環計,把善於謀略的朱權,玩弄於股掌之間!那麼,朱棣的這一連環計,和北疆300年不得安寧有什麼關係呢?說起來很簡單,關鍵有三,(1)廢除藩王守邊,(2)將蒙古境內的明軍後撤到長城防線,上文“城為之空”,(3)將長城之外的土地,賞賜給了朵顏三衛等,讓他們代為守衛邊疆!

然而,朱棣的退縮策略,導致蒙古各部很快就開始叛亂;關外的衛所撤銷,明朝失去了了對草原失去控制!更為重要的是,當時蒙古有三股勢力,即兀良哈人的朵顏三衛、瓦剌和韃靼,但朵顏三衛卻從永樂初年開始,就一會背叛一會依附,猶如牆頭草。不誇張的說,原本該為大明守邊的朵顏三衛,其實是大明另一個敵人!

原本牢固的邊疆,防線在長城之外,結果被朱棣改變了;原本不敢造反,被牢牢控制的朵顏三衛,卻徹底被鬆綁,成了一顆定時炸彈(朵顏三衛離北京太近了)。這一切都是和朱棣對朱權的動作有關!

朱棣一個連環計,坑了弟弟一把,卻讓中國300年不得安寧!

試想一下,如果朱棣不後退防線,或者不改變朱元璋的“藩王守邊”的政策,那麼蒙古騎兵,在明朝近300年的時間裡,能隨意入關搶劫嗎?甚至於,在長期的戰鬥中,明軍將越打越強。原因很簡單,藩王會更有動力保衛自己的財產!

因此,原本明朝對蒙古是攻勢,結果給朱棣弄成了守勢,雖然有朱棣五次親征漠北,卻依然沒能改變戰略形勢。所以說,朱棣這一連環計,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中國北疆近300年不得安寧,甚至釀成了土木堡之變等的大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