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稼地是在下雨前鋤好還是下雨後鋤好?爲什麼?

半雨江南922


常言說“鋤下有水也有肥”,這句話說明“鋤地”這個農業耕作措施對於作物生長在水、肥兩個方面都有著積極地作用。那麼,鋤地是在魚前還是雨後好?這個問題 農人田園來講一下自己的觀點。

首先,來講一下鋤地的作用。“鋤下有水也有肥”這句話說明通過鋤地這種耕作方式,可以影響土壤中的水分和養分。鋤地最直接的租用就是打破土壤表層原有的狀態,增加土壤的孔隙度。土壤中對植物影響最大的四個因素是水、肥、氣、熱,二鋤地這一耕作措施對於這四種因素都會產生直接而明顯的影響。

1、鋤地對於土壤水分的影響

鋤地對於水分的影響在不同時間是不同的,當下雨後土壤水分比較充足時,鋤地可以促進土壤中水分的散失,降低土壤含水量,可以起到排水防澇作用;而當土壤乾旱缺水時,鋤地中耕可以阻斷土壤的毛細管,防止土壤中深層水分的散失,從而實現保水作用;另外,雨前中耕鋤地還可以破除土壤板結,增加土壤表層孔隙度和表面積,有利於在下雨的時候更多的蓄積水分,減少地面徑流,當然這是在降水量適宜的情況下。

2、鋤地對於土壤養分的影響

鋤地中耕對於土壤肥力也有明顯的影響,肥料是隨水被植物吸收的,同時,過多的土壤水分甚至土壤積水也會影響和抑制作物根系對養分的吸收,鋤地中耕在影響水分的同時也就同時影像植物對養分的吸收,這也是“鋤下有水也有肥”的最簡單緣由。另外鋤地中耕還會改善和影響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動,有利於微生物生長和分解土壤中的養分,從而增加土壤養分供應,這也是鋤地增肥的一個重要原因。

3、鋤地對於土壤透氣性的影響

鋤地中耕對於土壤透氣性的影響是最直接最容易理解的,也是農業生產中用以破除土壤板結的最有效措施,土壤透氣性增加有利於植物根系的生長,根系健壯繁茂自然對於土壤養分的吸收增強,這也是鋤地能夠改善植物生長的一個重要方面。

4、鋤地對於土壤溫度的影響

鋤地中耕對於土壤溫度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中耕后土壤表面積增加,起伏不平的土壤更容易吸收陽光帶來的熱量,土壤溫度會有所提高,一般情況下土壤溫度的升高會有利於植物的生長,所以,中耕鋤地也會促進植物生長。當然,鋤地中耕還可以防除雜草,也有利於植物生長。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來,鋤地這一簡單的農藝措施對於土壤中影響作物生長的四要素水、肥、氣、熱都有直接影響,什麼時間鋤地會產生什麼樣的作用是需要每一個從事農業生產的人需要掌握的。乾旱狀態下地表板結嚴重的情況下在雨前鋤地中耕有利於土壤吸收水分和減少地面徑流,適合在乾旱少雨地區進行;雨後鋤地中耕通過鬆土散墒有利於降低土壤水分,增加土壤透氣性,防除澇災,利於作物生長。每一種簡單的農藝措施因為環境不同都有著不同的作用方式,需要我們全面瞭解和正確應用,這樣才能充分使發揮農藝耕作的作用。

通過農人田園的回答你對問題有了什麼樣的看法和想法,歡迎留言交流!






農人田園,為農民發聲,為農村吶喊,為三農助力!


農人田園


莊稼地是在下雨前鋤好還是下雨後鋤好?為什麼?

只要稍微有點農事經驗的人肯定知道,鋤地當然是雨後鋤。不過不是雨後即鋤,一般雨後兩三天,以土壤不粘腳不掉人為原則。為什麼呢?這得看鋤地的三大作用。


一、滅草。鋤地的主要作用是消滅地裡的野草。因為野草與莊稼爭水肥,影響作物生長,農民稱為脅地。大家都知道,野草生命力非常旺盛,土壤稍有溼潤即叢生。所以雨後兩三天是野草瘋狂發芽的時候。這時候鋤地,土地相對鬆軟易下鋤,野草剛發芽根系不發達易消滅。鋤地最好選擇上午,鋤下來的野草經中午暴曬,根系失水而死。如果鋤過地又下雨,那野草遇雨水必又復話,只能待雨後重新鋤地。


二、鬆土。

大家都知道,雨後土壤積水,經太陽暴曬,表面土壤的水份最先蒸發,造成土壤表皮板結,板結的膠泥使壤表層下缺氧,影響了植物根部的呼吸作用,不利於根毛與土壤中的礦質元素的交換,所以雨後要進行鋤地鬆土。作物澆水,特別是大水漫灌,也會造成表層土壤板結,所以兩三天後也要鋤地鬆土。


三、保墑。土壤中有很多小縫隙如同毛細管,會把土壤深層的水分輸送到土壤表面,使其過早蒸發造成土壤缺水。而鋤地可以破壞土壤中的毛細管,從而使土壤中的水分得到較久的保持 。有經驗的農人都知道,即使土地裡沒有野草,雨後也要及早劃鋤土地,以使壤土能更長時間溼潤,等土地乾燥板結再鋤就為時已晚。

大家知道了鋤地的三大作用,就知道為什麼要選擇雨後鋤地了。鋤地是很累人的農話,過去說推句號拉問號,就是指推小車和鋤地這兩樣累的農話。鋤地要細心穩當,注意別誤傷作物根系。過去一場雨或一遍水後都要鋤一遍地。現在都使用鋤草劑,鋤地的主要作用是鬆土和保墒,一般在大雨過後視土壤板結程度及時劃鋤即可。為了節省人力,現在多引入中耕機鬆土。


齊東晏子


莊稼地在下雨前鋤好還是下過雨後鋤好,不是莊稼戶的人肯定會問這有什麼區別嗎?當然是有區別的,

相信有經驗的農民都知道,下過雨後或者澆地後就要鋤地。

不管是下了雨還是天旱澆了水,只要地皮乾硬了,腳踩在上面鞋底不沾溼土,那就證明可以鋤地了。也就是說雨後或者澆過水一兩天,不管是花生還是玉米,地瓜,或者其它農作物,都需要在短時間內把莊稼徹底鋤一遍。如果剛鋤完地緊接著又下雨,沒辦法,你的地算白鋤了,雨停之後,還要再重複鋤一次。這些都是我今年種地得來的經驗:下一場雨,鋤一次地,澆一次水,也是鋤一次地。

有一次剛澆完玉米,隔了一天去把玉米地鋤了一遍,還沒等到天黑,接著又下了雨。我說這次不鋤了,沒完沒了的鋤地,簡直累死人了。可是說歸說,只要不去鋤地,地皮會乾裂成一道一道的大口子,這樣地下水分會迅速消耗,假如趕上天旱無雨,鋤過一遍的莊稼比不鋤的莊稼耐旱性要強。另外,如果不出鋤地,任其乾裂,莊稼根部的土壤也會板結,影響根部呼吸,時間長了,直接導致莊稼生長不旺盛。

因此,雨後和澆水後的鋤地,不但除去了地裡的雜草,同時也疏鬆了土壤,破壞了地層下水份的蒸發途徑,彌蓋了地面以下的一些小的裂紋,保留住水份以供莊稼根部全部吸收。


農民朋友說的“鋤地保墒”就是這個道理。總之一句話,種地來不得半點偷懶耍滑,不然莊稼直接就“回報”你。


小十六123


問題:莊稼地是在下雨前鋤好還是下雨後鋤最好?

你好,我是衛龍,很高興回答題主提出的這個問題。看來題主不是農村人,所以才對這麼一個淺顯的農業常識都不懂。當然是下雨後鋤地最好了呀。為什麼呢?這就是鋤地要起的作用決定的,但也不是下雨後立即就去鋤,而是要等土壤比較鬆散了的晴天再去鋤地。那麼鋤地有什麼作用呢?



一是可以鋤掉雜草。農田裡的雜草會與農作物爭水爭肥,影響農作物的正常生長,所以必須要鋤掉。但是雜草生命力很頑強,如果你在下雨前,或者是澆水前鋤草的話,雜草見水就會成活的,所以要雨後或者澆水後來鋤草,這樣才能讓太陽把雜草曬死的。



二是可以鬆土保墒。這有兩個方面的意思,就是說下雨或者澆水後,如果農田裡積水過多,也會影響農作物的正常生長,通過鋤地,破除了地面的板結,增大了土壤受曬面積,可以加速水分蒸發,起到散墒的作用。



另一方面,雨後或者土地比較乾燥的時候,通過鋤地可以破除土壤中的毛細管,減少土壤蒸發量,能起到保墒的作用。這也就是老農常說的,鋤頭上有水也有火呢,下雨後要鋤地,天干旱了也要鋤地。

以上就是衛龍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歡迎批評指正。


衛農老頭


莊稼地是在下雨前鋤好還是下雨後鋤好?為什麼?

當然是下雨後鋤好。至於為什麼吧?主要是為了保墒。當然不是說雨後立馬去鋤,要等到莊稼地的土壤不粘腳時鋤地是最佳時間。

在我父輩他們種地那個年代,他們一般是隻要下一次雨後就會鋤一次地,或者莊稼旱了澆水過後都要鋤地,由於雨後土壤潮溼就會有些雜草開始長,鋤地既可以保墒又可以去除雜草,同時也增加了土地的疏鬆程度,小時候父母告訴我去鋤莊稼地最好是晴天,這樣地裡的草容易死。可最近幾年,在我們當地的農民朋友們不鋤地了,雖說鋤地對土壤有保墒作用,可這既費時又費力,人們平時一有時間寧願出去打工也不去鋤地了,一旦莊稼地裡長了雜草,他們就噴灑除草劑(比如苗後除草、百草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