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極化碼之父,爲何給了華爲這4個字的評價?

“極化碼能在短短十年內就走出實驗室,成為一項標準,離不開華為領導和工程師的遠見卓識以及在技術方面做出的貢獻。我對此感到非常高興。作為研究人員,最大的獎勵莫過於見到我們的構想成為現實。”

5G极化码之父,为何给了华为这4个字的评价?

對於任何一位學風嚴謹的學者而言,每做出一次“遠見卓識”之評價,都殊為謹慎。更遑論,對於華為在5G技術發展歷程之貢獻給出如此評價者,正是被業界譽為“5G極化碼之父”的Erdal Arikan教授。這短短4個字的分量,不啻為一字千金。

極化碼(Polar Codes),是一項決定著5G商用普及進程快慢的關鍵技術。

它不僅開拓出了信道編碼的一個新方向,還是全球第一類能被嚴格證明達到香農極限的信道編碼方法。極化碼的顛覆性優勢在於,其能夠可觀地減低設計複雜程度,同時確保服務的質量,提高5G編碼的整體性能。

來自畢爾肯大學電氣工程系的Erdal Arikan教授,正是“極化碼”概念的最早提出者。

2008年,Erdal Arikan教授正式為業界帶來了這一革命性概念。一年之後的2009年,Erdal Arikan教授又發表了經典論文《Channel polarization: A method for constructing capacity-achieving codes for symmetric binary-input channels》,該論文後來榮獲了由IEEE頒發的IEEE Information Theory Society Paper Award等重量級獎項。在極化碼方面持續做出傑出貢獻後,Erdal Arikan教授榮獲了Claude E. Shannon Award,該獎項常被業內認為是信息論方面的最高榮譽。

那麼,究竟是哪些因素,讓這位5G技術研究領域的泰斗級學者,給予了華為“遠見卓識”這樣的至高評價?在5G技術的全球普及方面,華為又做出了哪些靜水深流式的貢獻?

巨頭雲集的5G技術競賽

5G技術的佈局,從一開始就是巨頭們之間的硬實力競賽。

英語縮寫為“5G”的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又被稱為第五代移動電話行動通信標準,是繼4G網絡之後業界公認的下一代技術發展方向。

5G網絡的理論下行速度達到10Gb/s,相當於下載速度1.25GB/s。做一個類比就是,如果說在當前的4G網絡環境中下載一部高清電影大約需要8分鐘,那麼,在未來的5G網絡環境中,其所花費的時間僅需大約8秒鐘的時間。

由此,各大科技巨頭對於佈局5G技術將抱有怎樣的決心,可見一斑。

5G极化码之父,为何给了华为这4个字的评价?

2013年5月,三星就曾宣佈,公司已通過投入鉅額資金所研發的64個天線單元的自適應陣列傳輸技術,成功開發出5G的核心技術,並預計這一技術將於2020年開始推向全面商業化。

2014年5月,諾基亞、愛立信等通信行業巨頭也加入這一技術競賽之中,並與日本知名電信營運商NTT DoCoMo開展合作。

除了科技公司以外,5G技術的廣闊前景,還吸引了部分主要經濟體的高度關注。2015年3月,歐盟數字經濟和社會委員古澤·奧廷格(Günther Oettinger),就正式公佈了歐盟的5G技術企業合作規劃,在網絡功能虛擬化(NFV)、軟件定義網絡(SDN)、霧計算(Fog Computing)以及移動邊緣計算(MEC)等技術上,開展全歐盟範圍內的技術創新整合。

可以說,和歐美巨頭們的前瞻性佈局相比,大部分國內企業在5G技術上都是後發者。不過,有一家中國企業卻是例外——這就是令“5G極化碼之父”也高度肯定其行業貢獻的華為。

早在2009年,華為就率先開展了其對5G技術的部署。2011年,華為曾公開演示過最新研發的5G基站原型機Ultra-Node,其高達50Gbps的下載速率,在當時引起過全球多家巨頭的高度關注。

2013年,華為迎來了公司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公司正式超越愛立信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通訊設備製造商。此後,華為對5G技術的佈局有了更可觀的進展。

2016年11月17日,華為對於技術研發的不懈投入,終於由量變引發了質變:華為的Polar Code方案,在3GPP RAN1 87次會議上被通過為5G控制信道eMBB場景編碼最終方案,這也一舉成為中國企業在通訊核心技術話語權上零的突破。

“華為是一家與眾不同的公司,選擇了與眾不同的道路。華為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通信設備企業,年收入即將達到千億美元。我感覺如今華為的地位就像AT&T曾經在美國的地位。”

“5G極化碼之父”Erdal Arikan教授的點評,可謂一語中的。

萬物感知,萬物互聯,萬物智能

不過,躺在歷史的功勞簿上滿足地高枕無憂,這從來不是華為的企業氣質。在正式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通信設備企業”後,華為下一階段考慮更多的,則是全球ICT行業發展方向的更宏大格局。

對於人類在進入到5G時代後迎來的技術新趨勢,華為常務董事、運營商BG總裁丁耘曾有過經典概括:“回顧歷史,社會變革總是蓄勁於技術進步之中,2G開啟了全球通話時代,3G和4G讓人類進入了移動互聯時代,而5G又將開啟新的時代,一個萬物感知,萬物互聯,萬物智能的智能世界。”

由此,根據華為的預見,從4G到5G技術的轉型過程中,業界必須在4個方面做好部署。

5G极化码之父,为何给了华为这4个字的评价?

首先是站點現代化。目前,許多站點空間已經非常擁擠,放置全新5G天線的空間已很難找出。因此,需要升級新的全頻譜多發多收天線,為5G部署做好天線上的準備。這就需要將難以支持5G技術的DAS系統,替換為更適宜於5G技術的數字化系統。

其次是承載寬帶化。5G承載應該先行部署,這是因為承載網絡部署週期比接入側週期要更長一些。

再次是運營自動化。目前的運營模式,無法適應未來5G時代的複雜網絡環境,OPEX將難以持續。因此,想要高效地響應未來用戶的各類需求,就必須使運營走向自動化和智能化。

最後是架構雲化。以數據中心為中心的雲化網絡架構,將能夠促進雲和網更緊密地協同,從而為客戶快速提供一站式的上雲服務。

而針對以上各個方面的5G技術領域佈局,華為正與全球超過300位5G技術領域頂尖科學家開展合作,並在美國、法國、德國等10多個技術人才高地建立了5G研究中心。

可以預見的是,在華為這類專注於技術創新的企業的探索下,萬物感知,萬物互聯,萬物智能的智能世界,將為人類帶來更多意想不到的福祉與希望。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