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的五個兵家必爭之地,倘若失中華民族必危

戰爭以大量殺傷敵方有生力量為終極目的,因此兵法上有不爭一城一地之失的說法,但是自古以來就有兵家必爭之地的存在,牽一髮而動全身。從古至今,隨著戰爭形式和經濟中心的轉移,許多歷史名城已經失去了原本的戰略價值,唯獨這五個地方,在戰爭中仍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當代中國的五個兵家必爭之地,倘若失中華民族必危

一、旅順。旅順位於遼東半島最南端,東臨黃海,西瀕渤海,與膠東半島隔海相望,與朝鮮半島跨海毗鄰,扼渤海咽喉,守京津門戶,是登陸華北平原最快捷的通道。甲午戰爭中,日軍在旅順口登陸,威脅平津;日俄戰爭爆發,日軍攻取旅順口,取得戰爭的最後勝利。旅順是扼守華北平原的咽喉之地,萬萬不能有失。

當代中國的五個兵家必爭之地,倘若失中華民族必危

二、徐州。徐州東近黃海,西連中原,北倚魯南山地,南瞻江淮平原,俯瞰蘇魯豫皖四省,有“五省通衢”之稱。徐州是歷史上的“華夏九州”之一,自古就是北方鎖鑰、南國門戶、兵家必爭之地,由此向東西南北挺進,都如高山流水般勢不可擋。抗日戰爭期間,中日兩方在徐州地區展開慘烈的大會戰,日軍在此遭受重大打擊,為我軍部署武漢會戰爭取了時間。

當代中國的五個兵家必爭之地,倘若失中華民族必危

三、漢中。漢中地處秦巴山脈,北依秦嶺,南屏巴山,是連接關中和四川盆地的必經之地,守衛四川的北大門。此地山川險勝,兩崖夾峙,俯視川陝甘三省,進可攻退可守,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效。三國時期,蜀漢以漢中為跳板,頻繁北伐;滅蜀之戰中,姜維據守劍閣,數十萬魏軍寸步難行,是蜀漢偏居西南的有力保障。

當代中國的五個兵家必爭之地,倘若失中華民族必危

四、合肥。守江不守淮,如守河不守灘。合肥地處華東、江淮之間,距離南京僅150公里,即使是交通不發達的古代,快馬馳騁一天可達。合肥對於江南,如猛虎酣睡在側,中天懸劍之勢,有“江南唇齒,淮右襟喉”之稱。三國時期,曹操築合肥新城,威脅建業,孫權如芒在背,片刻不敢鬆懈,先後四次攻打合肥,均無功而返,可見合肥對江南的重要作用。

當代中國的五個兵家必爭之地,倘若失中華民族必危

五、上黨。上黨位於山西東南部,是由群山包圍起來的一塊高地,西依太嶽山,東臨太行山,地勢高險,進攻退守,守戰隨心,有“得上黨而望中原”的說法。戰國時期,秦趙兩國以上黨為中心,爆發“長平之戰”,四十萬趙軍被坑殺。

勝負之數,在人不在城。倘若據有天險而不自強,縱有險關也不足為恃,最堅固的堡壘都是從內部攻破的,眾志成城,萬眾一心,更勝堅城百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