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俄门”跑偏 特朗普意将矛盾“嫁祸”给中国?

【俄罗斯龙报网】“通俄门”这场戏自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后就一直没有谢幕,近日,又有新戏码。在美国相关部门的求追不舍下,特朗普近日坦承,他的儿子2016年在特朗普大楼会见一名俄罗斯律师,目的是“获取关于对手的信息”,并为此行动辩护,指称“一切合法”。更有戏剧性的是,在特朗普看来,俄罗斯并非唯一试图对美政局施加影响的国家,在他频频站队普京的时候,目标似乎对向了中国。

儿子大选前见俄律师 为了挖希拉里黑料?

北京参考消息网援引美国《华盛顿邮报》网报道,特朗普8月5日以最明确和清晰的措辞公开承认:他的长子曾于2016年竞选期间在特朗普大楼同一位与克里姆林宫有关的律师会面,目的是“获取关于对手的信息”。特朗普为这次会面进行辩护,称它“完全合法”。

特朗普在一条推文中写道:“说我对我优秀的儿子在特朗普大楼进行的那次会面感到担心,这是假新闻,是彻头彻尾的杜撰。这是一次旨在获得对手信息的会面,它完全是合法的,而且是政治中的一贯做法--会面一无所获。”他最后还写道:“我当时不知道进行了那次会面!”

报道称,话虽如此,但这还是违反了有关从外国人那里获取捐赠或贵重物品的美国选举法律。小唐纳德与纳塔利娅·韦肖尔尼茨卡亚在2016年6月的会面现在是特别检察官米勒的“通俄门”调查的对象。

另据法新社报道,特朗普承认他的儿子曾与一名俄罗斯女律师会面是他第一次如此清晰、毫不拐弯抹角地提到那次会面的内容。

报道称,当一位中间人承诺提供来自俄罗斯政府、会损害希拉里名誉的信息时,特朗普的儿子小唐纳德兴奋地同意与这位俄罗斯律师在曼哈顿的特朗普大楼会面。这位律师后来否认与克里姆林宫有联系。

报道指出,特朗普的女婿贾里德·库什纳与当时的竞选经理保罗·马纳福特也在场。

报道称,自从媒体一年前报道了这次令人尴尬的会面以来,特朗普身边的人给出了好几个版本。

不过,这个理由不能令民主党人信服。众议院情报委员会二号人物亚当·希夫在特朗普发声同日发表推文指出:“特朗普大楼的会面刚被披露出来时,关于会面目的你们曾欺骗国家。现在你们说此前不知情。这完全不正常或者说不可信。”

特朗普稀释俄“干预案”另有深意?有意点名中国?

特朗普在“通俄门”问题上已经不知和美国内痛批他的各方怼过多少个来回了,而他在对俄罗斯的态度上反复无常更让各界摸不到头脑。有媒体和分析认为,特朗普这些举动实际上颇有深意。在一边否定“通俄门”一边和俄罗斯越走越近的同时,他“联俄制华”的意图愈加显现。

“今日俄罗斯”电视台网刊登文章称,8月4日,特朗普在俄亥俄州会见了共和党拥趸,表达了对俄罗斯干预美国内政的担忧。不过,在他看来,莫斯科并非唯一试图对美政局施加影响的国家。

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教授亚历山大·多姆林告诉“今日俄罗斯”电视台:“对特朗普来说,重要的是在选举前挑动公众情绪,使其达到沸腾。美国爆发越多骚动,对他越有利,所以他未来也会只效忠自己:在下一个州的集会上讲些支持俄罗斯的话,然后换个州再将语气冷淡下来。”

在俄亥俄州的竞选集会上,特朗普还提到,另外两个国家也可能干预美国内部的政治进程,即中国和朝鲜。

在多姆林教授看来,特朗普将目标对准中国并非如此简单,“在提及其他试图干预美国内政的国家时,特朗普完全是有意点名中国的,他的目的不只是抹除俄罗斯的痕迹,也是在告诫‘中国伙伴’”。

报道称,他认为,特朗普正试图将夙敌的注意力从与俄对抗转移至应对“中国威胁”上。

莫斯科大学教授安德烈·马诺伊洛说,特朗普与对手都在利用“美国选民的最初始认知”,即一些子虚乌有但选民会下意识相信的东西。俄罗斯和“中国威胁论”便是其中的一部分。

美国真能“联俄制华”?基辛格大国外交策略要“改头换面”?

绝大多数美国人只听说过“联俄反恐”,因此当出现“联俄制华”这样的声音时,他们或许并不在意。芬兰“普特会”后,美国“野兽日报”网于7月底爆料说,“5位知情人士透露,前国务卿基辛格已向总统特朗普提出建议--通过密切的美俄关系遏制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影响”。

北京《环球时报》报道,美国媒体感慨,如消息属实,这将是上世纪70年代力推美国要“联中抗苏”的基辛格对其大国外交策略的一次“改头换面”。

从美国各界的采访中可见,美国左右两派似乎都不看好“联俄制华”,特别是在当前背景下,民主党内弥漫着反俄情绪,共和党则从大国利益的角度分析认为,俄罗斯并没有太强的动机与美国结盟。

报道称,基辛格建议“联俄制华”的传闻引起了部分美国媒体的关注。“美国网络杂志”Slate“网刊文说,俄、美、中这三个国家已不再保持地缘战略三角关系,俄罗斯和中国在许多领域进行合作,特别是中国正在全球扩大其政治、经济影响力。没有理由认为基辛格”联中抗苏“策略大逆转在今天会奏效。一个连萌芽都很难形成的美俄联盟将如何遏制中国?

一家名为”空话“的美国网站刊文称:“基辛格的做法不够与时俱进。尼克松当年在中国取得成功,原因是中国迫切需要美国的经济参与,而现在普京想要更多钱,但他并不绝望,可以找到其他资源。”

一位美陆军前情报专家表示:“美国主流媒体之所以不关心‘联俄制华’,是因为大家都觉得这个说法挺不靠谱的。基辛格和特朗普总统也不是一个阵营的,两人见面并不等于同意对方的观点。”

报道称,有分析认为,“野兽日报”的爆料想显示出“总统背后还有高人”,但这位支持特朗普的前情报专家认为,总统每天要见很多不同的人,支持和反对他的人都有,以前的总统对这种建制派幕后大鳄还能言听计从,但特朗普不一样,他是要挑战建制派的基础,因此基辛格的影响力远不如前。

在基辛格的全力斡旋下,特朗普与俄罗斯总统普京2017年7月在德国G20峰会期间顺利会面,作为“关键的中间人”,当时94岁高龄的基辛格还在6月底先期访俄,并与普京闭门会谈。当时便有舆论猜测基辛格有推进美国“联俄制华”的意图。

美国几家保守派媒体当时曾讨论过基辛格的“联俄”观点,但大选后这种说法在美国主流媒体上就不再被高调讨论。“布赖特巴特”新闻网2016年12月24日曾刊文支持特普朗的亲俄政策,特别是联手打击恐怖主义。文章认为,联俄的目的是反恐,而不是反中,“主要是收拾奥巴马执政时期在中东留下的烂摊子,这是必要的,但这并不表明美俄的利益在所有时候都是一致的”。文章回顾并肯定当年尼克松在基辛格的建议下访华的历史意义,并认为“民主党中的反俄情绪还停留在冷战思维阶段,而俄罗斯已不是当年那个‘意识形态代表’了”。

俄罗斯:“基辛格计划”天方夜谭

那么,俄罗斯方面什么态度呢?在俄罗斯人看来,支持“基辛格计划”将大错特错,俄方配合实施该计划的“可能性为零”。

北京《环球时报》报道,“基辛格提出的‘联俄制华’战术无法奏效!”俄罗斯《报纸报》几乎第一时间对“野兽日报”网的爆料作出回应。

俄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项目部主任季莫费·博尔达切夫认为:“基辛格想再次运用上世纪70年代的战术,其意图可以理解。‘联中抗苏’战术是基辛格作为学者和政治家在职业生涯中取得的最大成就,他相信该战术在新的条件之下同样有效。但我认为,历史条件已发生巨大改变,故伎重演不会成功。尽管俄对中国存在一些担忧,但俄中关系十分重要,俄不可能选择‘联美制华’。”

俄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专家亚历山大·洛马诺夫的观点是,在美国当前的国内政治背景下,基辛格建议特朗普“联俄制华”可能对特朗普有利,可以表明“特朗普拥有让美国克服困难并战胜主要竞争对手(中国)的战略,但美国国内的种种争吵,特别是民主党人的批评和‘通俄门’调查妨碍了他推行‘联俄制华’的政策”。

洛马诺夫认为,基辛格的出发点其实是让美国最好不要对俄中双线开战,而是将力量集中于一个方向,但华盛顿无法提供足够高的价码让莫斯科在美中之间作出倾向于美方的选择。他举例说:“想让美国帮助俄罗斯完善民用及军用技术装备,这纯属天方夜谭。”

俄新社的相关评论文章更坚决:俄罗斯不会成为美国遏制中国的工具。文章认为,无论美方向俄方提供多么诱人的条件,俄支持“基辛格计划”都将是一个很大的错误。在联合对抗中国方面,俄美的每一笔交易都是一个巨大的风险,美国总统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变化,美国的政治现实是“任何达成的历史协议”都可以被破坏。因此,俄方支持实施“基辛格计划”的可能性为零。只有美国政府明白俄罗斯是世界权力和利益的一极,而不是用于凿开中国长城的“地缘政治之锤”,俄美两国才能真正开展实质性对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