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河南高考调包案,可能只是一场骗局”这篇文章?

行摄青年


这件事情很敏感,我觉得在正式结论出来前大家都不要自己下定论,说实话,事情真的匪夷所思,成绩冒名顶替可能会有,那是最后结果,结果作假相对容易,过程作假代价会高很多。但家长给的证据有很充实,所以是谜团,还需要权威证实。

其实查明事实很简单,除了那个笔迹鉴定需要公安部门专业鉴定,其它的把原始卷子重新检查一下就能得出结论,完全不需要这么久。

权威部门公布结果的时候,从打消公众疑虑和维护自身公信力的角度来说,最好把原始试卷全部公布出来,阳光下没有弄虚作假。

我来预测一下大概的结果,两种情况,三个结果。

第一种情况:学生自己考的不好撒谎了。

结果一:事情就这么过去了。

第二种情况:试卷确实被掉包。

结果二:更多的学生开始质疑,河南这届高考彻底崩溃。

结果三:和学生家长私下达成协议,学生承认撒谎,但安排学生到一个基本不错的大学。


到底用什么名字能通过


从六号新闻爆出来到今天,学习考研帮一直在关注事件的进展,昨天河南招生办公室发布了一封公开信,信中明确提到经过规定程序查询四位考生的答题卡,并没有发现异常情况,已经将情况反馈给考生及家长。但是由于考生已经报案,有关部门也立案调查,所以最终结果会在调查结束后公布。



公开信一出,一时间又将此事推向高潮,看了很多观点言论,目前存在两种主要的说法。

第一,如此复杂的答题卡掉包事件不符合常理,根据有关部门公布的四位考生的学业水平成绩加上招生办公室的调查结果,很多人推测是学生撒了慌,故意导了这样一出戏。如果真是这样,就有点细思恐极,家长作为公职人员要实名举报之前,他们之间不可能不沟通,所以难以判断。



第二,可能真实存在某种黑幕和舞弊情况,但是在如此严格的程度监察下,如何能够做到这一点,让人百思不得其解,所以不好判断。如果真是这样,又会引发轩然大波和舆论关注,想想都觉得可怕。

作为旁观者来说,无法给出真实的判断。只是从心里特别希望真的是孩子不懂事,搞出了一场恶作剧。

高考在很多人看来就是改变普通人命运的方式,如果真的有黑幕存在,那就真的不可理喻了。

对于此事,您的观点是什么呢?欢迎留言分享,也希望有关部门及时更新调查动态,给社会也给高考一个真实的结果。

学习考研帮


近日河南4考生家长因怀疑答题卡被调包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毕竟河南是个高考大省,涉及到高考相关问题处理必须慎重,而河南省招办今天也给出了回复,确认答题卡并未调包!



而自媒体“萧七的剑”发表了题目为《河南高考调包案,可能是一场骗局》同样引发热议,给出的理由也让很多人信服!

事件背后的几点思考:

其一,纵观始末可能真的只是一场哗众取宠的骗局,毕竟谣言在自媒体时代传播很快,成本很低。但是对于高考作弊正如反驳文章分析一样成本太高!

而且这个事件切中了很多人的神经,尤其是公职人员身份,郑州一中名校,高考大省河南、高考公平等等都是非常容易被扩散的!

其二,伪装者可能存在我们身边,苏小妹平时成绩真实,高考估分600多,那么可最终的高考成绩确实可能有误,但这一切的前提都要建立在她的平时成绩是真实的,而且高考正常发挥!

其三,高考公平是个永远值得关注的命题,大家对此关注度很高恰恰是为了公平,作为一个河南人更能感受到大家对于高考公平的渴求,也希望相关部门在其他方面可以进一步保障公平,比如重点大学在河南招生计划,比如增加对河南高等教育的扶持等等。



谎言总有被拆穿的时刻,但是真相终会到来,这只是时间问题,希望尽快让大家看到真实的结果,让大家安心!


异扬说


认真正式的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假如倒推的方法就会发现这件事非常的奇怪,一个高考估分能够估到五六百分的孩子,为什么只考了两三百分?

看招生办,发布的公告,说他平时考的差,所以,言下之意就是高考肯定是考得不好的。

但是仔细想想,除非这个家长孩子一开始就知道,考试考得不好,所以杜撰了这样一件事情,然后冒天下之大不韪,实名举报,去调查一个根本就不存在的替换考卷的人,这才是最奇葩的事情。

他们怎么敢肯定,真的有一个人可以换来他们的考卷呢?

还是说有一个人敢冒杀头的风险,跟他们商量好,去替换他们的考卷,然后让他们去查?

然后我们再顺过来想。

只有在他们,一开始不知情的情况下,发现两个分数相差那么大,才有可能以实名举报的方式去查阅高考的试卷。

在查阅试卷,以及调查的过程中,遇到那么大的阻力,如果说这件事情,只是因为机器出错,或者是其他的,并非人为的缘故的话,为什么这么难调查?

这四名愿意实名举报的家长,身处于不同的地方,彼此互不认识,他们又是通过什么方法?在一开始的时候,就确定要用这样的一个方式,让自己孩子的高考成绩变得更好呢?

河南这个地方以前作弊成风,花钱找枪手这种事都是存在的,但是要知道,在2017年的时候已经出台的规定,假如说发现作弊,是要以刑法入罪的,其中有两名家长,更是公检法相关机关的人员,他们肯定是非常讲求证据的,肯定是跟孩子经过了,再三反复的确认之后,提取到相关的证据之后,才敢实名举报。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依然有一股风气在说,肯定是孩子本来考的就不好,所以才能用这种手段去,获取一个更高的分数。

那么这件事就觉得非常的有意思。

结合招生办等地方发布公告,以及其他的一些行为来思考,分明就是想要统一口径来遮掩某些事情。

当然了,我在这里只是说一说,其中可疑的地方,最终还是要以,国家机关最终的检查结果为准。


杰一山


我看了那篇文章,然后仔细思考了一下,一开始我对于这件事也是义愤填膺,但是冷静下来再思考一下,感觉有些地方是说不通的。我现在给大家梳理一下:

关于苏先生的女儿:

他女儿的分数在这四个孩子里面是最高的,平常模拟都是600多分,但是高考分出来是300多分。苏先生说作文题目和内容不是自己家孩子写的,而且他认为是有人模仿了他女儿的笔迹。

我们再来看一下这两篇作文,下面这张图是高考试题里面写的作文,之前曾有人说间隔距离大,这个是扫描件估计是因为框框,扫描上面没有框框,然后可以看出下面的图片字体左右前后都排列整齐,是应该写在框架里面的。

下面这张图片是苏先生的女儿自己手抄版本的,因为她女儿说自己的作文题目不是那个,而且内容也不一样,这是他女儿写的部分内容。我们可以从这两张图片里面看出,有些笔迹极其相似。比如不负年少这四个字,特别是那个不字和少字,简直是一个模子里面刻出来的。既然是模仿笔迹,那肯定是有些是模仿不像的。现在疑问来了:

1.别人为何要模仿他女儿的笔迹?她女儿平常也就是考600多分,这个分数勉强可以走个重点大学,为何不模仿能考650多分的人?

2.现在模仿一个人的笔迹有多难?现在不同于古代,大家都用毛笔字,小的时候写毛笔字也基本都是那几个书法家的。我们现在写字基本都是自由散漫的吧?可以这样说,随便找100个人出来写一段话,基本不会有人的笔迹是一样的。这个模仿笔迹根本说不通。

3.就算模仿笔迹是成立的,那么,在高考考场写一篇800字的作文用模仿笔迹需要花费多少时间?在高考考场这种极其严格的场景下,是否可以做到这种?如果真的可以做到,那还不如直接更换答题卡,更换名字更为简单。

4.如果想实现这种调包操作,至少涉及打通的人员估计不下20位,很多环境都需要打点打同。综合来说,成本太高,因为所换的人的成绩并不是很突出。

关于商丘的卢女士

卢女士介绍,女儿在商丘第二高级中学就读,“但学籍是永城市实验高中的”。她说,女儿平时的成绩都在550分左右,但最终的高考成绩只有243分。“语文97,数学32,外语50,理综64。”商丘永城的卢女士向新京报记者出示了4份写有女儿名字的试卷照片。

注意了,这两件事不是发生在同一个城市,也就是说,卢女士也认为自己的女儿考试成绩被调包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她女儿平时成绩只有550分,考试考了243分。这种情况在高考中会不会出现?其实,这种情况应该是常见的,就是我们所说的,平常在学校模拟考试成绩都不错,但是高考也考的很差,属于发挥失常。

而吕卢女士认为自己女儿的答题卡被修改了,所以怀疑被调包了。而这个疑点在于:

1.她女儿平常成绩只有550分左右,就算高考考了这个分数,也无法进入重点大学。如果有人调包,这背的风险太大。

2.卢女士只关心答题卡的问题,却没有说她女儿自己估分估了多少,也没提供她女儿在学校历史成绩。是只有一次最高的550分还是每次都能达到550分?

而现在只有两名学生家长提供了相关的证据,其他两名家长没提供什么,只是持怀疑态度。而这事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把他们女儿的试卷和答题卡都调出来,鉴定笔迹,这样真相就大白了。

关于此事,您是如何看待的?欢迎留言评论说说您的看法。


保险岛岛主


此瓜太大,吞不下去!

内心希望这只是一场骗局,毕竟在高考成绩上做手脚,风险不是一般的大。真要是掉包,全程都有监控,这么多人参与其中,稍微一查就知道了,没有人会这么作死吧?

但我不理解的是为何会同时爆出四个孩子的成绩有问题,并且还在不同的地方,且估分与真实成绩的差距能在200分左右。虽然高考失利的事情经常有,与平时成绩有差别也在情理之中,但能考出这么大的差别,如果不是掉包的原因,难道是孩子平时的成绩就有“猫腻”?或者说这孩子考试后自己的答案是反着记的?

另外关于孩子重写作文做证据的,昨天看到这件事的时候,觉得这考生真厉害,还能写出来作文,这要是作为对比,确实是一个证据。但今天和同事又说起此事时,又都有了新看法:同事说自己看了爆出来的内容,认为重写的用词还没有原来写的好,而我觉得字迹真的太像了,尤其是不负年少这几个字,长的一模一样。并且字体整体看起来还是蛮像的,不过一个看起来紧凑,一个看起来疏松而已。

总之,这件事到底怎么样,恐怕只有当事人知道。我们就静静等待最后的结果吧。


保险助手服务


警方介入,彻查此事,才是对民众最好的交代。

高考调包案,短短两天的时间,引发巨大的轰动,因为高考在人们看来是社会公平最强的保障,也是正义最后的底线。一旦这个底线被击穿,引发的恐慌是关系到每一个人的,是彻骨的寒冷。

现在到目前仅仅有教育厅的两份声明,公布对于考生的平时摸底成绩的调查和考生高考成绩的确认,只是单方面的声明。

似乎一切证据都倾向于“考生撒谎,蒙蔽家长。”的论调,说实话,对于每一个熟悉高考监考程序和阅卷规则的人来说,这件事情操作起来难度其实不亚于成功地拿起鸡蛋撞碎了石头。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任何严密的措施和保障,凡人所为,必有缺陷,天网系统再强,总有人试图突破。

一个质疑的没有彻底解决,就会有另一个质疑的产生,一个荒谬的推论,如果没有实锤砸碎,必然紧跟着另一个荒谬的推论。

现在有人说,双方达成了协议,保证孩子能够上一所不错的大学,让他们承认撒谎。这种推论极为不靠谱,但你挡不住人们的大脑开挂。

在没有警方介入彻底查清之前,一切都尚难预料。

看目前的样子,教育厅发表声明,然后家长不再发声,这件事情就有偃旗息鼓的样子,最终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人们再次表现出宽容大度:熊孩子撒谎,给他们一次机会。

我不这样认为,这次事件起影响程度远远超过预期,对于高考舞弊,历来都是最严格的处罚,历史上最后一次腰斩的实施,其行刑的对象就是科举考试作弊的主考,也是事发河南,当时河南学政余鸿图的小妾与仆人联合在别人在考场舞弊被人告发,处以腰斩,临死的时候在地上连写七个“惨”字。雍正听说,卒不忍睹,于是宣布废除腰斩,相当可见,历来就对于考场之事都最严厉的态度去对待。

如果确实存在舞弊,那么严肃处理,如果这是一场骗局,那么也要让造谣者付出代价。这样才能彻底打消人们的疑虑,也彻底断绝了那些荒谬的推论。这是给予人们最好的解释。

这也是最好的生命。


寐语小筑


一直在关注这个事件的进展,因为一旦真的是答题卡调包事情,那涉及到的事情就太大了,那高考的公平就会收到莫大的质疑,而整个河南2018年高考成绩的真实性也会受到质疑,从中得利的考生到底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实现自己目的也会成为后续的焦点。更难以想象的,河南甚至其他省份之前的高考到底有多黑暗如何解释。

高考的各项机制现在来讲应该是可以做到万无一失的,所以在开始我并不太相信几位家长的举报,因为答题卡调包这样的事情想发生难度还是很大的。这需要在考试结束后在短时间内对所有的跟个人有关的信息进行更换,因为只有这一个时间点可以发生这个事情,而等考卷,答题卡收回到考试中心,再想发生这样的事情难度就很大了,除非扫描答题卡的人有问题。这一切都在摄像头以及不止一个人的监督下,所以要想完成这样的一个事还是相当有难度的。

可是,四位不同地方的考生同时提出了质疑,且考生家长以公职人员身份实名举报,几位考生也本人接受采访,他们不会不知道说谎的利害。所以,只能等待纪委的调查,笔记鉴定结果了。

真的不希望答题卡被掉包这样的事情发生,这样的后果真的会让人寒心,躲过了奶粉,躲过了疫苗,躲过了这样那样的添加剂,躲过了空气水的污染,好容易参加高考了,辛苦3年甚至4年的结果是为他人做嫁衣裳,太寒心了。






Boeing起飞


这个问题的确有很多疑点。

第一点,河南省招生办在对待这一热点事件的态度上存在些许问题,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原因,又或者是基于某些考虑,一直不肯公布这四位考生的原答题卡。直接公布四位考生的原答题卡和试卷,能够非常直观的说明到底是不是这四个人的试卷,这四个人的试卷能考到多少分也是很清楚的。

第二点,河南省招生办在8月8日公布的公告显然存在引导舆论目的,明明是以前这四位考生要求成绩复查,然后复查的结果没有问题,并不是这次纪委调查的结果,也就是说这次纪委调查的结果并没有出来,那为什么现在要出这一条公布,又在公告上说的这么模糊,导致一些没有看清公告内容的吃瓜群众立马掉头围攻这四位考生。我不敢说一定有问题,只是觉得有点意思。

第三点,这个苏小妹的默写作文笔迹和答题卡的笔迹是很像的,所以有人推测是其撒谎。所以有一派认为这个苏小妹平时就是抄的,高考混不过去了所以撒谎;另一派认为是因为语文这一科目考砸了,所以后面考试乱写,导致成绩很低。这也不是不可能,但不要忘了其他三个考生。

第四点,网上爆出四位考生的会考成绩,其他三位我没有查找过,暂且不说,但苏小妹的会考成绩有点意思。首先是他通过了某985高校的自主招生初试。自主招生对会考成绩应该是有规定的,我对具体规定不是很了解,但估计有c等级估计不行,这是疑点一;河南会考成绩有十门,网爆成绩九门,这是疑点二;网爆来源我查找了一下,大多是公众号,并不是河南招生办公室等官方文件,所以真实性存疑,这是疑点三。


七月回忆


换个角度看这件事,我们讨论一下如果要做成这件事该怎么做。纯属娱乐,我想的不对的、不周到的大家评论补充。

要想做这件事,最好涉及的环节和知情人越少越好。

调换试卷,至少要在高考阅卷结束之后,或者是阅卷时由阅卷老师对试卷进行了涂改(不阅卷不知道该调换谁的啊,万一调换了一个考的更差的人呢)。

先说阅卷老师涂改的情况,这种调包难度很大,大的原因在于这是调包啊,这就意味着首先获利者的试卷一定要是这位阅卷老师批改啊。在答题人姓名、考号等都是密闭的、老师是随机那试卷批改的情况下这可以肯定的说是不可能做到的,否则就需要至少打通发试卷的人和阅卷老师两个环节,因为是改了多科成绩,这涉及到的人就更多了。不同科目试卷的阅卷地点不一样,需要打通的环节在成倍增长。把所有阅卷老师都买通,然后让他们都留意试卷上做的记号?可以的,有钱能使鬼推磨,恰好所有老师都见利忘义、且能够事中不漏声色、保证事后守口如瓶,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

再一个可能的环节就是成绩录入电脑的时候,这个时候试卷会被逐一录入电脑系统,这时候应该是有机可乘的。但是这个工作并不是一个人在做,同样的要求是受益者的试卷刚好是这位被打通人员在操作,这又是一个难于完成的任务,更何况录入成绩也不是一个操作员,至少2人。更不要说现场还会有其他非直接接触的工作人员。

再一个可能的环节就是试卷在阅卷后、录入电脑系统前存放期间被调换。这是在郑州啊,不是一般城市,存放高考试卷的地方条件不会差,这种情况下就不只要打通能接触试卷的工作人员,还要打通执勤的武警。这种情况不多分析,其实我们想想也知道要打通的环节太多。成绩录入之后再换就更难了,还要黑进电脑系统改成绩,难度仍然在成倍增加。

最后,假如我的委托人本事通天,上述我觉得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他都能搞定,我来干的话,我会每个受害人只调换一科试卷,这样总分比估分低几十分、一科考砸还是说的过去的。什么?是4个受益人?好吧,如果我碰到这样的大金主,我会去改16人的试卷。

上面分析难度都很大,如果事主问我该咋整,我会建议他把受益人所在考场的监考老师买通。什么?你们说监考老师不是一个而且还有巡视的老师?笑话!上面那些情况都不是事的话,这几个监考老师也不是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