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六君子: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

一、譚嗣同

譚嗣同(1865.3.10—1898.9.28),男,字復生,號壯飛,湖南瀏陽人,中國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維新派人士。其所著的《仁學》,是維新派的第一部哲學著作,也是中國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

譚嗣同早年曾在家鄉湖南倡辦時務學堂、南學會等,主辦《湘報》,又倡導開礦山、修鐵路,宣傳變法維新,推行新政。公元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譚嗣同參加領導戊戌變法,失敗後被殺,年僅33歲。

戊戌六君子: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

譚嗣同

二、康廣仁

康廣仁(1867年-1898年9月28日),字廣仁,號幼博,又號大廣,廣東南海人,康有為之弟,清末維新派。

早年不事舉業,認為國家弱亡,皆由八股錮禁人才所致。曾作過浙江小吏,後恥於官場汙穢,腐敗而辭官。1897年初,在澳門創辦《知新報》,任總理,旨在“發明民政之公理”,旋赴上海,倡設女學堂,並與梁啟超等設立戒纏足會,遭守舊份子詆譭。後聞康有為上書光緒帝要求變法,即積極響應,主張在外交上聯合英國,在內政上廢八股取士之制,廣開學校,講求實用之學,以培養更多的維新愛國志士。1898年春,與梁啟超結伴入北京,助康有為擬新政奏稿,奔走呼號不遺餘力。

戊戌政變因梁啟超帶病往北京應付官試,與他同行,因而被捕,被捕入獄,談笑自如,宣稱“若死而中國能強,死亦何妨?”不久與譚嗣同等同時遇害,合稱戊戌六君子。事年31歲。

戊戌六君子: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

康廣仁

三、林旭

林旭,清末維新派人士,為“戊戌六君子”之一。遺著有《晚翠軒集》。

戊戌六君子: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

林旭

四、楊深秀

楊深秀(1849年–1898年9月28日),本名毓秀,號孴孴子,字漪村或儀村,山西聞喜人。清末維新變法人士。光緒進士。精通中西數學。授刑部主事,累遷郎中,後授山東道監察御史。1898年3月,與宋伯魯等在北京成立關學會,又列名保國會。6月上疏請定國是,彈劾禮部尚書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許應騤阻撓新政事。維新派湖南巡撫陳寶箴被人脅制時,他上疏辯護。戊戌政變中,不避艱危,援引古義,請慈禧撤簾歸政,遂遇害,為“戊戌六君子”之一。

戊戌六君子: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

楊深秀

五、楊銳

楊銳(1857—1898年),字叔嶠,四川綿竹人,晚清維新變法時期干將、戊戌六君子之一。 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參與發起強學會。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創立蜀學會,參與著名的戊戌變法。遺著有《楊叔嶠文集》和《楊叔嶠詩集》。

戊戌六君子: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

楊銳

六、劉光第

劉光第(1859—1898年9月28日),字裴邨,漢族,維新變法時期重要人物、戊戌六君子之一,清末維新派的著名愛國詩人。四川省自貢市富順縣趙化鎮人,祖籍福建省武平縣湘店鄉湘湖村,客家人,系清初湖廣填四川客家後人第七代。家貧,勤讀,於光緒九年(1883年)中癸未科殿試二甲第八十八名進士,授刑部候補主事。

任京官期間,雖生活清貧,但廉潔自律,一塵不染。敬業勤慎,政績甚佳。公餘閉門讀書,不事權貴。儘管自己官聲頗好,升遷無礙,但見國難當頭,常自憂慮,以致缺眠少食。思救國救民之策,非改革弊政,興新學、行新政不可。

光緒二十三年(1898年)9月5日,光緒下詔賞他與譚嗣同、楊銳、林旭四人四品卿銜,在軍機章京上行走,參預新政。政變發生,四章京及康廣仁、楊深秀同被捕,於9月28日(舊曆八月十三日)被殺害於菜市口,史稱“戊戌六君子”。

戊戌六君子: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

劉光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