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六君子: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一、谭嗣同

谭嗣同(1865.3.10—1898.9.28),男,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其所著的《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

谭嗣同早年曾在家乡湖南倡办时务学堂、南学会等,主办《湘报》,又倡导开矿山、修铁路,宣传变法维新,推行新政。公元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谭嗣同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33岁。

戊戌六君子: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

二、康广仁

康广仁(1867年-1898年9月28日),字广仁,号幼博,又号大广,广东南海人,康有为之弟,清末维新派。

早年不事举业,认为国家弱亡,皆由八股锢禁人才所致。曾作过浙江小吏,后耻于官场污秽,腐败而辞官。1897年初,在澳门创办《知新报》,任总理,旨在“发明民政之公理”,旋赴上海,倡设女学堂,并与梁启超等设立戒缠足会,遭守旧份子诋毁。后闻康有为上书光绪帝要求变法,即积极响应,主张在外交上联合英国,在内政上废八股取士之制,广开学校,讲求实用之学,以培养更多的维新爱国志士。1898年春,与梁启超结伴入北京,助康有为拟新政奏稿,奔走呼号不遗余力。

戊戌政变因梁启超带病往北京应付官试,与他同行,因而被捕,被捕入狱,谈笑自如,宣称“若死而中国能强,死亦何妨?”不久与谭嗣同等同时遇害,合称戊戌六君子。事年31岁。

戊戌六君子: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康广仁

三、林旭

林旭,清末维新派人士,为“戊戌六君子”之一。遗著有《晚翠轩集》。

戊戌六君子: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林旭

四、杨深秀

杨深秀(1849年–1898年9月28日),本名毓秀,号孴孴子,字漪村或仪村,山西闻喜人。清末维新变法人士。光绪进士。精通中西数学。授刑部主事,累迁郎中,后授山东道监察御史。1898年3月,与宋伯鲁等在北京成立关学会,又列名保国会。6月上疏请定国是,弹劾礼部尚书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许应騤阻挠新政事。维新派湖南巡抚陈宝箴被人胁制时,他上疏辩护。戊戌政变中,不避艰危,援引古义,请慈禧撤帘归政,遂遇害,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戊戌六君子: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杨深秀

五、杨锐

杨锐(1857—1898年),字叔峤,四川绵竹人,晚清维新变法时期干将、戊戌六君子之一。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参与发起强学会。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创立蜀学会,参与著名的戊戌变法。遗著有《杨叔峤文集》和《杨叔峤诗集》。

戊戌六君子: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杨锐

六、刘光第

刘光第(1859—1898年9月28日),字裴邨,汉族,维新变法时期重要人物、戊戌六君子之一,清末维新派的著名爱国诗人。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赵化镇人,祖籍福建省武平县湘店乡湘湖村,客家人,系清初湖广填四川客家后人第七代。家贫,勤读,于光绪九年(1883年)中癸未科殿试二甲第八十八名进士,授刑部候补主事。

任京官期间,虽生活清贫,但廉洁自律,一尘不染。敬业勤慎,政绩甚佳。公余闭门读书,不事权贵。尽管自己官声颇好,升迁无碍,但见国难当头,常自忧虑,以致缺眠少食。思救国救民之策,非改革弊政,兴新学、行新政不可。

光绪二十三年(1898年)9月5日,光绪下诏赏他与谭嗣同、杨锐、林旭四人四品卿衔,在军机章京上行走,参预新政。政变发生,四章京及康广仁、杨深秀同被捕,于9月28日(旧历八月十三日)被杀害于菜市口,史称“戊戌六君子”。

戊戌六君子: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刘光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