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性能與去中心化的矛盾——淺談TrueChain混合共識機制

一、最牢固的基礎——

混合共識

經歷不斷的嘗試摸索,區塊鏈產業已經基本達成共識,在這個萬眾矚目的未來產業中,最核心的基礎是公有鏈。

而公有鏈的底層主要由分佈式記賬、P2P網絡信息傳播、加密交易身份確認和共識機制構成。其中重中之重就在於共識機制,亦即節點競爭記賬機制。目前出現的共識機制主要有POWPOSDPOSPBFTDBFT五種

POW:工作量證明機制。節點地位完全平等,競爭記賬能力隨節點計算能力提升而增強。

POS:權益證明機制。節點地位完全平等,競爭記賬能力隨節點持有代幣數量和時間的增長而增強。

DPOS:委託權益證明。持幣者投票選舉產生超級節點,由超級節點完成記賬。

PBFT:准入節點制度。所有新加入記賬的節點,必須由其他節點進行投票准入。

DBFT:類准入節點制度。節點們委託特定節點投票決定新節點是否被允許參與記賬。

區塊鏈1.0時代的比特幣採取的是POW,參與節點廣泛但運算性能低下。因此進入區塊鏈3.0時代,各主流公鏈開發者都選擇了其他共識機制,如量子鏈選擇POS,NEO選擇DPFT,EOS選擇DPOS,IBM Hyperledger選擇PBFT。TrueChain在選擇共識機制時超人一步,直接選取了POW+PBFT的混合共識機制。難度雖然大,但在選擇公鏈搭建過程中最關鍵的一步——共識機制選擇上,TrueChain的眼光實際上是極為高瞻遠矚而富有成見的。

這種選擇雖然難,但並不是天馬行空的想象。Christian Decker等三位教授所著的論文《比特幣遇到強一致性》( “Bitcoin Meets Strong Consistency”)Philipp Jovanovic等六位作者合著的文章《利用集體簽名的強一致性提高比特幣安全性與性能》(“ Enhancing Bitcoin Security and Performance with Strong Consistency via Collective Signing”)均明確提出了利用PBFT完善POW共識機制的具體想法。實際上,TrueChain的技術核心就是完成了

POWPBFT機制的融合。儘管仍存在邊界問題等技術難關,但已經可以成為搭載新一代公鏈技術的底層共識機制平臺。

二、速度,還是安全

在TrueChain的白皮書中,有一段對未來區塊鏈發展前景非常精準的判斷。未來的公鏈市場是比拼誰能提供高性能、成本低的優質底層設施。其應該關注的最重要的一類需求應當是高性能商業應用。

無論是區塊鏈+金融還是區塊鏈+新零售,亦或與區塊鏈結合的許許多多的其他產業,高頻次的交易始終是區塊鏈真正助力行業過程中繞不過去的坎。無論是EOSDPOS還是NEO

DPFT,為提升TPS(每秒事物處理量),都採用了類中心化節點記賬的方式,犧牲了太多安全性。量子鏈的POS雖然安全性較DPOS和DPFT有所提升,但仍然達不到POW的安全性能。POW最令人詬病的一點就是全網廣播導致的極低的交易處理效率。

而TrueChain POW+PBFT混合共識機制的橫空出世實際上就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這個問題。既能利用廣泛加入的節點保障安全性,又能區分不同節點的功能(如普通節點、倍數節點)以實現效率提升。

Christian Deckor等教授指出了PBFT機制自身存在的問題:固定的超級節點與區塊鏈對所有人公開的本意相悖;PBFT節點間的直接信息傳輸需要的計算複雜度,導致成百上千個節點加入時無法進行有效溝通;每個節點進行完的交易都需要與超級節點進行確認使得安全的交易證明無法大規模實現。但只要針對這三個問題進行改進,

PBFT就將成為非常完美的共識機制。運用代理機制,由全網確定驗證節點,有核心驗證節點對賬本進行驗證,全網節點通過POW網絡對賬本進行交叉驗證交易,就是TrueChain採用的對策。保證無限數量的驗證節點在一定驗證時間內達成共識(10000 TPS),兼顧安全性與高性能,TrueChain通過POWPBFT共識機制的結合,讓我們看到了未來高性能商業應用大規模使用區塊鏈技術的可能。

三、That’s Smart Contract

Smart contract意指智能合約,是區塊鏈技術運用的重要場景。區別於其他公鏈基礎設施,TrueChain搭建了四層架構,由底層到前端分別為:共識協議與區塊鏈層、智能合約層、合約抽象層與應用層。其中合約抽象層的搭建實為點睛之筆,相當於提供給應用開發者一個濃縮版的便捷實用的工具箱,使得基於智能合約的應用開發變得更為容易。

四、產品為王

除卻上面所述的區別,TrueChain還擁有的關鍵優勢就是落地應用。筆者結合政府對於區塊鏈項目導向的分析,認為在區塊鏈領域找到哪怕很小的落地場景應當是現階段區塊鏈項目的重中之重。能否落地應用直接決定了一個區塊鏈項目是在霧裡看花,朦朧地描繪願景還是腳踏實地,穩紮穩打地用區塊鏈造福社會。

TrueChain項目與其他公鏈項目相比無疑具有相當大的優勢。

Fabricated TrueChain(初鏈測試網和主鏈基礎設施)、Steller(初鏈企業和用戶合約管理平臺)、TrueScan(優化版的初鏈區塊鏈瀏覽器)、True Hybrid Consensus(初鏈混合共識)、True Wallet(初鏈輕錢包)、True Node(初鏈全節點封裝)作為TrueChain產品矩陣的六大模塊的出現,完成了從底層到前端的最後一步。這些落地應用雖似平平淡淡,但實際上已經讓TrueChain超越了同類公鏈許多。

未來的區塊鏈行業一定是產品為王的世界。可能TrueChain不是最終跑的最遠的那個,但至少是目前跑的最快的那個。

基於混合共識、速度與安全並顧、智能合約搭建、產品落地等角度的考慮,筆者認為目前TrueChain是公鏈市場上不可小覷的一股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