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神級美食食材的誕生記錄

三十年前,在豫東地區,兩個趕年集的老頭兒相遇,一般不問你買了幾隻雞、割了幾斤肉,而是問你買了幾沓粉皮兒,好像過年不買粉皮就算沒有吃上好東西。而河南的代表菜豫菜中,雞絲粉皮被老百姓稱之為“大(搭)件兒”,在正規宴席上,九道壓桌涼菜後,上來的第一道菜就是雞絲粉皮。

粉皮製作由來已久,最早記載於北魏的《齊民要術》。在豫東地區還流傳著花木蘭從軍發明粉皮的故事。話說花木蘭出身寒門,從軍後屢建奇功,深受士兵愛戴。有一天夜晚她到伙房營察看,發現幾個士兵長吁短嘆、愁眉不展,原來一場大雨把麵粉淋溼,不知怎麼處理。花木蘭想起小時候攤煎餅的辦法,讓士兵升起火,燒一大鍋開水,把麵粉調成麵糊,拿來幾個銅盆,把麵糊均勻攤在盆底,把銅盆放在開水裡旋轉受熱,很快就做出一沓晶瑩剔透的薄餅。第二天,這些薄餅被切成條,擺在餐桌上,將士們爭相食用。後來這些製作手藝也被將士們傳到各地,經過不斷演變,用澱粉取代了麵粉,就成了現在的粉皮。

粉皮在不同地區以大米、綠豆、紅薯、馬鈴薯等澱粉為原料製作,由於河南東部地區盛產紅薯,這裡的粉皮以紅薯粉為主。

河南省鹿邑縣是一個一百三十多萬人的人口大縣,每年走上餐桌的粉皮幾百萬斤。據瞭解,幾乎全縣消費的粉皮都來自同一個地方——谷陽辦事處槐樹劉村,這裡粉皮的製作有二百年的歷史,全村有三百多個粉皮作坊,家家戶戶生產粉皮。

下組圖片記錄了粉皮生產的全過程。

一個神級美食食材的誕生記錄

槐樹劉村最典型的粉皮作坊。

一個神級美食食材的誕生記錄

澱粉是製作粉皮的唯一原料,沒有任何添加成分。這是紅薯澱粉。

一個神級美食食材的誕生記錄

把澱粉按照比例調和成稀稠適度的粉漿。

一個神級美食食材的誕生記錄

把調和好的澱粉放進導熱性能好的鋁製鏇子裡。

一個神級美食食材的誕生記錄

把鏇子放進開水裡快速轉動,讓澱粉均勻受熱。

一個神級美食食材的誕生記錄

加熱後的鏇子放在涼水裡冷卻。

一個神級美食食材的誕生記錄

冷卻後的鏇子放在淨水裡,用手輕輕剝離出成型的粉皮。

一個神級美食食材的誕生記錄

為了保持粉皮的完整,操作要在淨水裡完成。

一個神級美食食材的誕生記錄

從鏇子上剝離下的粉皮輕輕攤在高粱箔上。

一個神級美食食材的誕生記錄

高粱箔上的粉皮在太陽下晾曬。

一個神級美食食材的誕生記錄

從高粱箔上揭下來就是晶瑩剔透的原生態食材——紅薯粉皮。

一個神級美食食材的誕生記錄

餐桌上的涼拌粉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