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氣|立秋至養收始,護脾胃宜增酸!

节气|立秋至养收始,护脾胃宜增酸!

醫學指導廣東省中醫院治未病中心 林嬿釗 譚健成

节气|立秋至养收始,护脾胃宜增酸!
节气|立秋至养收始,护脾胃宜增酸!

立秋

二十四節氣

立秋節氣

始養收

立秋是進入秋季的初始,時值每年公曆8月7日到9日,當太陽到達黃經135°時,今年立秋具體為8月7日。

“秋”字意即禾穀成熟,“立秋”是禾穀開始成熟的意思。由於我國地域遼闊、幅員廣大,緯度、海拔高度不同,實際上是不可能在立秋這一天同時進入涼爽的秋季的。尤其是嶺南地區,盛夏餘熱未消,秋陽施虐,炎熱的氣候往往要延續到9月甚至10月,故民間有

“秋老虎”之說。

但從整個自然界循序漸進的變化過程來看,所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立秋是由熱轉涼的交接節氣,是萬物成熟收穫的季節;也是自然界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時期,是人體陰陽代謝出現陽消陰長的過度時期。故曆書曰:“鬥指西南維為立秋,陰意出地始殺萬物,按秋訓示,熟也”。

所以立秋開始養生要順應自然規律,皆以收為原則,循其古人之綱要“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

早臥早起以斂陽

隨著立秋後自然界陽氣開始收斂、沉降,人們養生也要開始做好保養陽氣的準備。故立秋起居養生當始遵《內經》“早臥早起,與雞俱興”所戒。因“早臥”可以順應陽氣的收斂,“早起”則有利於肺氣的舒展。雖說“秋老虎”天氣炎熱似虎,但使用空調風扇仍當注意溫度調節。立秋後晝夜溫差逐漸加大,白天酷熱,夜間逐漸涼爽,夜臥易受寒邪侵襲而致病。故不宜對著門窗入睡或露宿野外,游泳愛好者也注意儘量減少夜晚時間的選擇。

保護脾胃始添酸

立秋節氣,嶺南地區仍是高溫酷暑之勢,時有颱風降雨,溼度仍較大,人體還是容易受溼熱邪氣的侵襲。溼困脾胃,則易出現疲倦乏力、食慾不佳、脘腹脹滿等症狀,且不少人“因暑貪涼”,過食寒涼生冷之品而更易損傷脾陽。所以,保護脾胃仍是立秋節氣飲食養生的要點。又因“肺主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立秋為秋天的開始,養生要開始養收,所以飲食上要開始適當減辛增酸,多吃橘子、檸檬、葡萄、蘋果、石榴、楊梅、柚子等酸味食物,而少吃蔥、姜、蒜、韭菜、辣椒等辛辣食物。不過,素有胃病之人則應注意慎食過酸之品。

心情舒暢防悲傷

秋內應於肺,悲憂易傷肺。所以立秋之後,更要注意調節情緒,逐漸做到內心寧靜,使神志安寧,心情舒暢,切忌悲憂傷感,以避肅殺之氣,以應秋日容平之氣。

立秋節氣膳食推薦

三參潤肺湯(3-5人量)

食材:太子參30克,沙參30克,玄參15克,水鴨半隻(350克),陳皮、生薑、食鹽適量。

做法:水鴨斬件洗淨,焯水後同生姜稍爆炒。鍋內加水煮沸,放入所有食材,大火燒開轉小火煲約50分鐘,調味即可。

專家點評:玄參又名元參,《本草綱目》載其“苦鹹微寒,益精明目,利咽喉,通二便”,補陰液而治便秘、咽乾口燥。太子參能補氣生津,藥性平穩而適合長期食用。沙參補肝肺之陰而去虛火。水鴨同生姜炒過,寒性大減。這款“清補涼”的藥膳,有效緩解咽乾鼻燥、乾咳無痰、便秘、皮膚乾燥等症狀,適合陰虛火旺、虛不受補、病後傷陰的人群食用。

小貼士:風寒所引起的咳嗽、咽喉不適與便溏者不宜。

潤膚紅顏羹(3人量)

食材:銀耳半朵,雪梨半個,鮮百合100克,紅棗5個,冰糖適量。

做法:銀耳泡開剪開;紅棗去核;雪梨祛芯切塊。把所有食材放入燉盅內,加入適量清水,隔水燉1小時即可。

專家點評:雪梨能滋潤臟腑。銀耳,過去的王公貴族都將其視為“延年益壽之品”,其性平,味甘淡,具有強精補腎、補氣潤腸、美容嫩膚、延年益壽的功效。百合潤肺之餘,能收斂心神。搭配甘甜、補益氣血的紅棗,本羹清潤滋補,養顏又養心,能改善面色萎黃、便秘、皮膚乾燥或咽乾鼻燥等諸竅乾燥的症狀。適合於愛美女士、陰虛火旺及素食者食用。

小貼士:體重超標、血糖升高者去糖。痰溼、氣虛、陽虛者不作推薦。

节气|立秋至养收始,护脾胃宜增酸!
节气|立秋至养收始,护脾胃宜增酸!节气|立秋至养收始,护脾胃宜增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