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关系紧张,是医院的问题还是患者的问题?

猫妖49


医患关系,是个沉重的话题,也是目前较为突出的问题。从现象来看,似乎近是医务人员与患者及其家人、亲属之间的关系;但从本质上来看,医患之间是"共同利益体"。彼此有着"战胜病魔、恢复健康"的共同目标,实现共同目标既要靠医务人员良好的医德与精湛的医术,又要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与积极配合。那么,目前医患关系时有出现的不和谐状况,究竟是怎么回事呢?究其原因,它又不仅仅限于医患双方,而是涉及到医疗体制、医疗资源、医疗投入、社会道德、权益保障等方面诸多相关联的问题。

首先,我国现行的医疗保障体系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或修改),应迅速跟上社会发展与人民需求的步伐。主要是: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公立医院的投入,改变医院"自负盈亏"的状况,改变患者过多承担诊疗费用的状况。要划小享受"特殊医疗待遇"人员的范围,减轻政府过多的、不适当的医疗费用支出。。要切实提高医务人员待遇,尤其是医德良好、医术精湛人员的待遇,以鼓励医务人员专业素质、人文素质、政治素质、心理素质的综合提高。要切实改善乡镇、街道医疗卫生机构人员配备少、业务素质低、检测手段无的状况,以减轻大医院患者多、"看病难"的状况。要在各大医院普遍推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既可弘扬国医国药,又有利于疾病的诊治,还可降低患者医疗费用,"一举三得"。

其次,在加大政府对公立医院投入的前提下,要切实减轻患者诊疗费负担过重的状况。包括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医院普遍存在的药品采购与供应的机制,改变目前医院普遍不提供疗效好、药价低的药的问题;解决医务人员对患者采取过多重复检查及一些不必要的检查,以增加医院收入问题;解决医务人员对患者过度治疗的问题。解决上述问题,还需要政府加强对药品质量与药价的调控,该降的要降,该提的要提,对生产疗效好、药价低的企业要釆取鼓励与扶持政策。

再次,要强化医患双方有效的沟通机制。尤其是医生,既要提高医术,掌握治病本领;又要人文关怀,加强心理疏导。诊治病人要细心耐心,认真负责,时刻保持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强烈意识。作为患者要讲清病情,充分尊重与理解医生所肩负的重任,尽可能服从医生的治疗与医嘱。医患双方要互相信任,换位思考,以真心换真情。即使有不同意见,也要及时交换,一切服从有利于疾病的治疗与身体的康复这一大局。

第四,要建立化解医患矛盾的调解机制。目前,我国很多地方在加强这方面工作,有的巳取得较成功的经验,政府有关部门要及时总结,加以推广。同时,要从法律法规方面作出进一步修改,对医疗事故的处理、"医闹"问题的发生,从法律法规层面作出明确规范。新闻媒体对医患矛盾的报道,必须坚持真实详情的原则,不能夸大其辞,更不能捕风捉影。



玉堂行佛人


我是来自星星的萌医生,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问题,归根到底都是制度的问题。

当美洲大陆刚刚开始成为黑奴贩卖贸易的中心时,由于当时的政府规定,以“从非洲上船时的黑人数量来统计并支付运输船只的酬劳”。于是,大量的黑人被从非洲运往遥远的美利坚,他们挤满了船只的每一个角落。

于是,有一些传染病开始出现,道德败坏的船长为了防止疾病的传播和节约医药费用,甚至会将生病的奴隶直接扔下大海。而如果在海上出现风暴天气,我了减轻船只的重量,这些黑奴们甚至也有可能被抛向汹涌的大海中。
这种情况持续了很多年。

终于,有一年,政府改变了规定“以到达美洲下船时的黑人数量来统计并支付运输船只的酬劳”。只是改了几个字,一切的问题几乎迎刃而解,船长们不得不保护好这些黑人,再也不敢将他们轻易的扔下大海。

今天,中国医患关系的紧张,说到底,还是制度的问题。

医生的待遇过低,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的混淆不清,私立医院市场的混乱,公立医院的学术霸权地位和外还领导内行的官本位思想,媒体的兴风作浪,以及长久以来被抨击的以药养医、黄牛挂号,无一不在侵蚀着本已脆弱的医患关系。
好在,这一切,都在改变。

医生的待遇这两年一直在稳步提升;

国家开始放开私立医院的注册,瑞慈、明基、九龙、和睦家都是优质私立医院的代名词,国外的私立医院也在开始进入中国;
公立医院也在不断取消科研与临床之间的挂钩,并开始允许医生多点执业,以打破事业单位的墨守成规;

而随着网络的兴起,传统媒体凭借一篇文章带动节奏的时代一去不返,公众的判断力不断提高,孰是孰非一目了然,再也不是一股脑的骂医生;


以药养医,现在基本已经完全破除,医院的药品价格一降再降,不再有任何加成,现在,大部分医院的药品都比药店还便宜,尤其是最近二次议价之后;

黄牛挂号,这个必须感谢微医的出现,互联网时代,你只需要动动手机就可以挂到你要的专家号,再也不必看那些黄牛丑陋的嘴脸。
所有的一切都会越来越好,医患关系也是如此!

欢迎关注我的悟空号:来自星星的萌医生


来自星星的萌医生


首先,大家来对此一下中外医疗的对比。

首先,我来讲一下中国医疗是性价比最高的国家。但为什么中国医生和病人的满意率都这么低呢?

首先,来对此一下我所经历的中外医疗的差异:

七年前,我很幸运在德国学习三个月,这期间也观察了欧洲医疗和中国医疗的差别,为什么欧洲医疗病人满意度这么高,而中国这么低?

那次,我参观了法国巴黎中国医生的诊所,她告诉我,她好几次作为被告上了法庭。原因是她每个上午看的病人多余15人,因为法国的医疗部们规定一个上午不能多看15个病人以上。而她在的巴黎13区有很多中国人,中国人因为预约时间太久,来找她看病,她不好意思回绝,加号后就经常要上法庭,而在德国 法国常规的看专科医生和做CT和B超检查要2到3月。但病人一般不会抱怨,很配合,很感恩医生,因为她们医疗是保险公司付费,她们自己不付费。

我在德国手术室的时候,医生两点以后不会再接手术病人,已经安排起来的手术顺延但第二天或第二周,但病人从来没有怨言,因为她们通过保险公司付费,她们不直接付费。

在德国手术室,短短的三个月见过近20多人的手术二次手术,但病人一般不会有意见,德国医院也没有投诉的医务科。

欧洲医疗的特点就是等待 不用自己付钱 结果很满意。

但回国后,在中国做医生,就像走钢丝,不小心就遭投诉。医生和医院为了减少患者排队时间,医生无限制的加号,医生上班连上厕所时间也没有但每个病人的就诊时间很短没有足够的时间跟病人聊天。病人很不满意,医生也很辛苦。但是这样的工作方式让中国以最少的投入解决了大部分人的医疗。下面来看看我的最近写的一篇文章。

其次,中国过去十来年对医疗宣传的误区:对医疗的神化,其实医生真正的能力是偶尔是治愈,常常是安慰,总是去帮助。但很多大众认为医生无所不能,送到医院了,医生就要把病人治好,治不好就是医生的医德和水平问题。

再者,过去媒体对医生的造谣和丑化,比如缝肛门事件,八毛门事件,丢肾门事件,让大众在没看病之前就不信任医生。

下面来看看我最近写的一篇文章:






蔡珠华大夫


姑且选择一个情景对话来分析一下:

患者:我排了一上午的队,医生问了不到10句话,就开单让我去做检查,等检查做完,又得再排队再看,医院的医生现在怎么都是这个样子?(分析:你觉得自己在排队的过程,等候很辛苦,希望排前面的人快快看完好轮到自己,为何轮到自己的时候,却希望医生尽量问详细些,好不遗漏病情?)

医生:我看了一个上午的门诊,病人一个接一个的来,我连口水都没喝,厕所也没上一次,病人还觉得我态度差;吃回扣;有些病人问病情不到两句,就面露不满,质疑专业性;有些病人不理解,偏执于自己的病情;有些病人长途赶来就诊,希望医生能多加个号。(分析:门诊坐诊固然累,但是病人在等待就诊的过程,不但抱着对病情的担忧,还要经历漫长的等待,他们的心情应该得到理解,门诊病人固然多,也不能因此消磨耐心,成为消极态度的有恃无恐的后台,医保基金亏空,药品价格持续增高,就医成本越来越高,虽然不是医生的问题,但是脱去白大褂,这是我们也要面临的问题,所以需要解释的就耐心跟病人解释。那么,因此而花费的时间导致候诊的病人超出门诊时间怎么办?)

有关部门:将实现大病医保全覆盖。将分级诊疗制度建设起来,提高基层医疗人才待遇,解决基层医院留不住人的问题。

进一步加快体制机制建设,打破传统的逐利机制,恢复医院的公益性”,首先要着力解决药的流通环节,举例:有的药从药厂出来,价格不高,经过几次“倒票”,到了医院,5块钱就变成了50块钱,,hhhhhh

医护人员的收入薪酬制度也要改革,今年计划实行薪酬制度改革,推行目标年薪制,“有目标年薪,不要寻思创收不创收的问题,这样才能让医生专心看病,让医院回归公益性。

所以,哎,能理解了吗?

医患关系不会紧张,只是我们国家的卫生事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


普通外科陈医生


我是法医,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医患关系紧张,到底是医院的问题还是患者问题,我认为既不是医院的问题,也不是患者的问题,是谁的问题?大声告诉你,是社会的问题!为什么?

医院的定位是什么?事业单位,对,是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的事业单位,是公共属性的、全民属性的卫生事业单位。既然是公共属性的全民事业单位,是不是应该由国家保障它的运行呢?答案是肯定的,现实是残酷的,可笑的。

目前的医院定位是市场化的,也就是说医疗服务变成了商品。既然定位医疗服务为商品,商品的属性在医院就发作了,要增强竞争力,要扩大规模,要增加经济效益(那么多人要吃饭呢),所以以药养医很正常的出现了,医院甚至和科室签订经济效益合同,怎么办,赚钱不可避免的提上了日程,既要治病救人也要赚钱,科室主任也不容易啊。但是,作为医生群体,我相信,绝大部分还是本着治病救人重于赚钱的职业道德的约束的。当然,不排除极少数害群之马,经济利益高于一切,钻进了钱眼里,我们鄙视他。

赚钱如此重要,国人的三座大山就有医疗这一座,患者赚钱更不容易,国民福利报销不尽人意,医疗改革也不理想,治病就医难而且不能保证效果,百姓因病致贫也不鲜见,怨气积攒,把气撒在医院的身上,也不奇怪,直接责任嘛!第一棒,医生躲不了。

客观讲,医疗科学探索性极强,谁也不能保证不出错,谁也不能保证救命百分百,但是这样的社会条件下,花钱不菲,效果不好,过程艰难,加之患者处于弱势和资源贫乏信息不对等的地位,关系紧张在所难免。

大环境下,我国处于转型时期,各种矛盾出现,不满情绪泛滥,贫富差距加大,就业形势不良,相对贫困加大,社会矛盾加剧,法治建设滞后,所以一有风吹草动,便大发雷霆,讹诈现象出现频繁,延伸到医疗领域,也不意外。

综上所述,医患关系乃是社会关系的缩影,是社会进程的一个侧面,随着改革的深入和民生的改善,趋于和谐可期。


鉴辨者言


今天,网络上疯传一个帖子,说中医大师朱鹤亭怒斥西医院长,教授,博士全是“饭桶”。

这是最近卫生部在北京中医药大学组织的一次中西医交流讲座。卫生部领导和全国各大医院院长,教授,博士数百人与会。朱大师一上台,就直言不诲地说:你们这些教授博士又不会看病,全是饭桶。病人不远万里慕名來了,你只问了两句话就开单检查。病人在你医院转了几圈,抱了一大堆检测报告和费用单回來,你看了一眼就开处方。你知道你的药方对症吗?还要病人坚持吃你开的药。你们信不信?现在我们分别请10个人上台來,我只用三个指头就知道他们有没病,有什么病,还包治好。你们行吗?你们离开检测仪器什么干不了!一群饭桶!台下数百教授博士不敢吭声。入会老师学生则爆发长时间热烈掌声。

这可能是中医人士对西医长期傲慢和鄙视最严厉的反击。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西医教授博士的傲慢和敷衍,就是当今医患关系紧张的主要根源。当然还有一切向钱看等因素。病人进了医院,不管大病小病一律要先检测再看病。一套检测下來多的几千,少的几百,令人烦恼不堪。加上医护人员长期养成的傲慢和敷衍态度,使病人或家属火上加油,导致打骂甚至杀害事件。


严家庆


医患关系,是要医生更耐心点,还是患者及其家人更耐心点?

在人际关系中,总是关系双方不会”平等“,一方强势一些,另一方弱势。

维持双方和谐,就必须强势一方多理解弱势一方,弱势一方也不要过分诉求。

但是,总之来说,是强势一方主导关系进程,不是弱势一方掌控局面。

医患关系中,强势一方是医院医生。弱势一方人病患、家属。

这些医生的优势包括

1,主导权

怎么接待,怎么检查,怎么治疗,怎么处置…都是医生牢牢把握控制!

2,话语权

一切的解释、判断、决策,都是医生做出!病患就是砧板上的羔羊!

3,处分权

根据他的判断,决定你的生、死、康、复,用钱花度,是否住院出院,是否继续治疗用药,是否尝试新技术…

4,信息权

医生掌控一切信息,致按照她的需要给你有限一点。你不可能了解全面。

以上四点,全世界皆然。医生治病,不可能服从患者安排。患者求治,不可能主导医生行为。

就是贵为总统皇帝,呢病了的时候,就要老老实实服从医生指挥。

这样的关系之下,双方怎么处理?

只有医生要尽量耐心点!多理解点病患的难处、无奈!多给他关爱照顾!

急诊,就要迅速点行动。不要拖拖拉拉。

诊察,就要仔细认真,多做解释。

开药,就要综合权衡,既要治病,又要省钱。

治疗,就要如实告知病情,分析疾病进展,预测可能结果。

对可能的意外,或者自己的无能为力,就要老实承认。解释清楚。

这样的话,患者及家人就知道已经面临的形势,可能的结局,就会理解医生的决策。

即使有不好的结果出现,他们也是能够接受。

明显的拖拉耽误诊治,明显的过度治疗,明显的乱收费用,甚至借助自我优势敲诈勒索,一旦病患发现认定,在他们觉得人财两空的时候,医患关系就紧张了!

多少案例,就是发生在优势的医生,不做该有的付出,不抱应有的耐心、谦卑,一味高高在上,颐指气使,而又没能拿出好的治疗结果,致使激怒病患,铤而走险。

古人云”才不近仙,心不近佛,不可为医“。这个佛心,就是仁厚。就是理解关爱病人,就是谦卑一点,不以优势害人。

刚刚上海那家医院,用几分钟确诊患者身痒是疱疹病毒,然后用十几天让病患支付15万元,然后被揭露。

这样子的医院医生,“医者仁心”何在?患者如何能够忍受?

那位被骗的患者,没有铤而走险,就是很不错了啊!

所以,建立良好医患关系,需要的是医生多耐心点,多付出点!不是患者要进修学习。

待宰羔羊,怎么能够主导厨师的刀法?

回答如上。


春雷滚滚2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医患关系是你不得不面对的问题,避无可避。而医患关系紧张,到底是医院的问题还是患者的问题?

我觉得引起医患关系紧张,最大的问题不是在医院和患者身上,最大的问题应该是当前的医疗体制:医疗市场化。

医院是一个特殊的存在。患者生病,就必须去医院接受治疗;医生诊治疾病,就必须辅助检查,用药物治疗患者。如果医疗市场化,在这其中就会产生许多问题。

  1. 以市场为主导,那么医药服务价格就会飙升,药品和医疗设备分销商、生产厂商等联手推高药品价格以及检测费用。药品和检查费用价格动不动就成百上千,有些保命药甚至破万,如《我不是药神》里面的抗癌药,又有多少人能承受呢?
  2. 以市场为主导,政府投入不足,医院自负盈亏,要生存要竞争自然迫使医院把逐利性放在第一位,只重效益,不重疗效,开大处方,乱检查,乱收费等现象屡屡出现,低收入人群根本无力支付高昂的医疗费用。
  3. 以市场为主导,根本不符合我国国情。我国人口基数大,现在的医疗服务无法承受13亿人口的医疗压力。在我国医疗服务的社会公平性差,资源分布不合理的情况下,加上我国还是一个低收入国家,还有很多贫困人口,社会医疗保障也是低水平,造成许多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



在当今医患关系紧张的情况下,要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我觉得政府应该加大投入,将社会医疗保障体系迅速建立起来,全民参保,提高医疗保障,建立完善的体系,做好患者与医院之间的良好监督。


医生说科普之检验


在我国古代有一句名言‘不为良相,则为良医’,这句话激励着许多有学识的人,怀着救死扶伤的崇高理想,苦心专研医术,涌现出一位又一位的医学圣人。然而随着医改进程的加快,医患关系日益紧张,是医生的问题?还是患者的问题?我想和大家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一、医生是否能从自身做起,用心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氛围。

这里说的沟通是要求医生,对待患者要更多的注入耐心与体贴。在美国,医生们都要接受医学人文教育(人类学、宗教、法律、心理学等学科),把医患沟通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通过搭建良好的沟通平台,医生在问诊过程中,耐心听取患者的疑惑,从患者的角度出发,理解他们的困难。让患者不仅在疾病上得到治愈,而且在心理上也得到极大的安慰。这样两者之间的信任度得到增强,从而有效规避医疗纠纷的发生。其实在国内,除了技术原因,大部分医疗纠纷,是因为医生的服务态度,或者是与患者沟通时缺乏技巧,一句不恰当的言论所引发的,所以说医生的服务态度与沟通技巧,是处理医患关系中重要环节之一。

二、患者是否能换位思考,理性的看待、对待院方的诊疗行为。就目前来看,我国的医疗资源过度集中在三甲医院,‘看病难、看病贵、专家号一票难求’的现象依然存在。作为患者是否能换位思考,正确看待医院的诊疗行为,当合理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时,可以通过正常的法律程序提出诉求,通过采取辱骂、殴打、医闹等暴力措施是违法犯罪,也是医患关系紧张时部分患者的处理方式。

三、各种媒体记者,是否能客观、公正的报道医患纠纷。在现今信息化高度发展的社会里,任何一起医疗纠纷的发生,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通过各种通讯手段迅速传播。作为媒体,更应该站在客观公正的角度予以报道,避免错误的引导舆论,将医生和患者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上。


总体来说,医患关系紧张的问题不是单方面的,但是要如何缓解,需要问题双方、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只要大家能积极的看待问题,处理问题。紧张的医患关系一定能日益缓和,社会也必将越来越和谐!

希望我的回答,能让您感到满意,欢迎关注‘精品老烟刀’。


精品老烟刀


这个问题应该多听听专家的,我不是专家,所以我只能发表一下自己日常中见到的事。

我们常说到医院是去寻医问诊,而医生更应该关心的是,病人描述自己的症状和一些常规的检查。

很多年前有一次我感冒了,到了工作附近的乡镇医院,按照流程挂号求医,进诊室的时候,两个医生面对面坐在桌子前,兴高采烈的聊着天,我尴尬的坐在问诊的凳子上,等了五分钟,终于等到他们的话题告一段落,一个30来岁的粗壮医生问我哪里不舒服?我对自己打断他们的聊天心怀内疚,于是低眉细语的告知:感冒了头晕。可能是因为自己穿着工作服的原因吧,医生很体谅估计属于收入不高的人群,于是下一句话就是问你身上带了多少钱?当得知我身上只有一百元左右现金的时候,大笔一挥,刷刷处方就开好了,不是常备药,划价拿药,总共一百零一块,转头正好碰见医生走出诊室,估计是看我很老实的按照他的处方拿了药,还特地靠了上来,给我讲了一下如何服用,最后还非常关心的问了我还有回去的车费吗?回家用药没p的效果,从此很少进医院。

后来听说医院,药品进行了公示,偶尔陪别人进几次医院,也发现有了不同的体验,药品利润不是低了吗?于是各种各样的检查蜂拥而来,一个小感冒进了医院必须要经过照片,抽血,心电图三道流程,再加上药品费算下来怎么也得一千二三,而且让人连讨价还价的余地都没有。

以上一个小例子,只是为了说明最终医患矛盾的根源,在于投入和收益的不均等上面,简单的看病背后牵扯到很多的心理关系。

站在医院的角度投入那么多的钱,兴建医院,购买设备,聘请医务人员,都是需要金钱的投入,如果医院看病拿药没有利润收入,那么医院也就很难维持下去,所以很多医院给每个科室都下了经营性的任务指标,这是医院角度的投入与收益的不对称。

而作为患者,拿了那么多的钱看病,如果并没有取得满意的效果,肯定也是认为自己的投入与收益是不对称的。

其实可以借鉴一下国外的一些先进的做法,比如建立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让每个家庭都能减少自己的付出,把与医院沟通的事都交给专业的人士来负责,这样既能使自己得到专业有效的救治,也能避免直接面对医生所可能产生的冲突。

以上,外行人强说内行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