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医患关系紧张,好些医生都不愿收危重病人,你怎么看?

王爱星83252767


这个问题非常好,这种状况在基层医院不少见,因为已经处于老龄化社会,所以医院的危重症病人非常多,但因为有限的医疗资源,及其他一些人为或制度的原因导致了危重病人住院困难。

因此,医患关系紧张只是医生都不愿收危重病人的一个非常表象的原因,其深层次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今天来抽丝剥茧分析一下深层次的原因,以便找到解决的方法。

表像的事情背后真实的情况是什么样的?

1.巨大的危重病人健康需求与现有医疗资源无法满足的矛盾,其中老龄化功不可没,这是最根本的原因。

比如我现在自己管的13张病床,90岁以上的病人有2人,80岁以上的病人有8人,75岁以上的2人,67岁一人。老龄化真的已经非常严重,

70多岁的老人照顾90多岁的老父亲老母亲,已经非常常见了;一个儿子照顾两位住院的老人,我现在病床上就有一位,看着忙得焦头烂额的儿子,我能做的就是尽力让他父亲恢复得快点;一家的两老夫妻同时住院在我科同一房间;自己老丈人和母亲同时在我科住院,一家的两三个老人在我院不同科室住院,这些现象并不少见。

我们医院规模已经是非常大了,08年的额定1000张床位,现扩展到近1300张床位,还有一栋肿瘤大楼在建,医院扩张的速度赶不上健康需求的增长。

医务人员的捉襟见肘,我们医院每年都在招人,但是科室在不断的增加,部分医务人员的流失(转行,去社区,不搞临床,搞行政后勤等等),这都造成了医务人员的缺乏,我们基本5-6天一个夜班。

2.医患关系紧张,导致了部分医务人员谨慎诊治危重病患,本不该住院的被建议住院,本不该送往抢救室的被送往抢救室,至少这样做我对你病人重视了。

这一状况导致的直接恶果就是住院病人增加,抢救室爆满,一床难求;另一恶果就是医生的整体诊疗水平的下降;

做为一名医务人员如果不能对病人的危重情况做出判断是非常可悲的,但在这样的医患环境中,我们有能如何呢?

<strong>3.占医保的便宜,经常会有人住院就是为了检查一下身体,其实自身身体状况根本不需要住院,只是因为住院报销比率更高。

4.“床霸”的存在,也导致部分床位无法周转。

以前呼吸科就有一位在医院住了两年多的病人;最近还有一位在某科室住了半年多的病人,其实老早就可以出院,但医院也没有办法;另外就是一些可以全报销的慢性病人,长年包床。

5.缺乏有效的激励周转机制,公立医院基本还是大锅饭为主,

由于一些深层次的原因,高效的运行机制不可能被应用。多做多错,不做自然就不会有错。

6.医务人员的因素,为了一天的工作保质保量的完成,必须统筹安排出入院。

做为临床一线人员,我讲句心理话,有时候不是我们不想多出院,是我们确实、真的是忙不过来:我们不是简单的把病看好这么简单,我们要与病患反复沟通,我们要签、书写大量的医疗文书,我们要接受上级的各种检查,我们要接受来自医院内部各个部门的各种检查、考核。

做为临床一线医生护士是真的很苦,尤其是在当下中国,所以请各位一定要理解和相信我们,也许你们的信任和理解还可以增加我们继续前行的勇气。

7.慢病管理制度的缺乏,导致大量的康复病人占据了床位。

一些危重病人基本都是一些慢性疾病发展而来的,重“治已病”,而忽视危险因素的控制和慢病的康复治疗。

总之,加大医疗投入,改善医院运行及激励机制,提供医务等值的报酬,维持良好的医患环境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喊喊嘴皮子的医改永远都是扬汤止沸,而不是釜底抽薪。


健康守护神阿波罗


从医多年,已经被无数次告诫不要当好人,因为有太多的惨痛教训,我身边就有一位医生,接诊了一位患者,全身乏力,伴有贫血,营养不良,多浆膜腔积液,一大堆的问题,因为患者病情严重,而基层医院条件有限建议患者马上转至上级医院诊疗,但是患者说家里困难,实在看不起病,就想在这里住院治疗,哪怕能缓解一点都行,医生经不住患者及家属苦苦哀求,心肠一软收治下来,甚至为患者担保住院费,结果住院的当天下午突然死亡,死因不明。接下来的事大家可能都能猜到,医院被判承担50%的医疗责任,赔偿患者家属40万,我的同事调离岗位,扣发一年绩效和半年工资,差点把医师资格证吊销了,从那以后,我但凡遇到重病患者,我都是建议患者转至上级医院,如果不愿意转,自己签字后果自负,因为我满脑子出现的都是患者家属在医疗纠纷听证会上说的话:患者死亡前身体好得很,根本就没有什么毛病,是被不负责任的医生治死的。


秋叶4860943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在实际生活中并不少见。

大家可以看看山东聊城“假药门”事件,这就是一件具有警钟意义的案件。一名晚期癌症病人,说不好听一点,就是必死无疑的病人,找到了肿瘤科主任。主任知道面对这种病人,目前国内已经束手无策,只有使用国外的药物(在我国尚未经批准上市,因此被认定为假药,但是实际上是先进的药物)。主任没有赚钱,给病人推荐了这种药物,还告诉病人可以找原来的一个病人家属购买剩下的一瓶。最后这个癌症病人死了之后,病人家属大闹医院,状告医生卖假药,大骂医生女儿,还把卖药给她的病友送进了看守所。狼心狗肺,真的是。

这件事发生以后,不要说医生,就连普通人都不敢太热心。医生遇到危重病人,如果没有太大把握,宁愿认输,承认自己能力不足。如果一旦冒险失败,即便不是医疗事故,要是遇到不讲理的家属,天天缠着闹,严重影响自己的名誉和生活,甚至还会有牢狱之灾和生命危险。

聊城事件之后,我坚决不再在网上提供病情咨询。现在我都后怕,万一要是出了什么事情,我自己一辈子都毁了。

所以,不要抱怨,各安天命,大环境就是这样


人体探索者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弄清楚,医患关系为什么会这么紧张,搞清楚了医患关系紧张的根本原因后,才能合理的解释为什么好些医生都不愿收治危重病人。

造成当下医患关系紧张的根本原因是医疗商业化造成的。

改革开放后,政府不断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为了轻装上阵取得更大的改革成果,政府相继把教育、医疗、房产推向了市场化,也就是说政府把教育、医疗、房产这些包袱甩给了市场。

从1998年开始,政府不再对公立医院进行财政拨款扶助。一夜之间,私营医院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全国所有公立医院都变成了自负盈亏,自己养活自己的企业了。

要想维持医院的正常运转,就必须挣够足够的钱,才能正常发放医护、后勤、退休等相关人员的工资,医护人员不是神仙,他们也要养家糊口;才能购买新设备,建设新大楼,医院才能向前发展。总之一句话,只有赚到足够多的钱,才能让医院正常运转下去,反之只有关门大吉,或者像安徽省的公立医院一样,大部分被卖掉。

医院既能变成了市场化之下的企业,作为一个企业,医院就相当于是一家公司,医院的各科室就相当于公司的各个车间,各车间就必须按照公司的核算产生一定的利润,上交收益,如果科室赚不到钱,医护人员的工资、奖金就没有了着落,那就意味着医护人员真的要张口向西北——喝西北风,为了医院的正常运行,为了工资、奖金都有着落,医护人员只有想方设法尽量多赚钱。而医院收益来源的特定对象就是病人,自能病人的花费就越来越多了,一个想少花钱,一个想多赚钱,所以医患关系就越来越紧张了。

那为什么好多医生都不愿收治危重病人呢?收治危重病人不是更赚钱吗?

这里只说两个关键词,"医保比例“、"病床周转期"。

什么是医保比例?社保局规定,三甲医院收治病人限定每个病人医保补助的费用是4500元,如果超过了4500元,超过的钱,不论多少,都得医院自己出,医院又规定,那个科室干的事,自己把屁股擦干净。

再一个病床周转期,社保局规定,每个病人的住院天数不能超过14天,超出的天数的所有花费,医院自己负责,可真正一旦超出,最终超出的费用还得当事医护人员自己掏钱补上这个窟窿。

危重病人一般都有并发症,也就是说一身的毛病。4500元的医保费,14天的住院周期,收治危重病人就意味着承担更大的风险和损失,医患关系的紧张,事与愿违的不确定性,所以好些医生都不愿收治危重病人只是为了自保。


镇健


现实是这样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绝大部分人都是向钱看的,医生也不例外,在之前放任的市场作用的医院里,一些老大夫,还是收一些危重病人的,举例说明,比如一氧化碳中毒导致的昏迷患者,神经科的老医生还是收的,他认为治疗一下有可能还会醒过来,再者得益于自己年轻时候较严格的培训体系,还是有能力的收治的;但是你很难说他们医德高尚,其实大部分人是因为有激励机制才收的,当然遇到难缠的患者也是不收的,主要费力不讨好。当习惯了这样体系后,医患关系紧张以后,如果没有激励机制,基本没人愿意收重患,责任太大,关系生命和日后器官功能,所以推诿现象日趋严重,到了几乎只要涉及多系统疾病或稍微危重一点就全是建议ICU治疗,甚至单一系统疾病重一点也不治疗了,典型的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内分泌科不治疗了啦,这样几年以后,专科医生丧失了救治这种病的能力,根本就不会治了,倒霉的永远是患者,只能多花钱去重症科治疗;在医科大学到了重症就到头了,制度好的医院,会把适合去重症的患者分出来治疗,再其他医院就差了,重症科不发达,或者待遇差,他们会帮助转院转到更大的医院,继续推,总结一下,医患关系紧张和“钱信仰”的市场导致了,把好赚钱的患者留下,不好的推走的局面。原因永远不是简单的用医德能解释得了的。


烈火212150827


医生不接收危重病人,我觉得有下面几方面的原因

一、最常见的,就是医院本身不具有医治这个病人的条件,就像你要求一个乡镇医院处理主动脉夹层破裂,这明显是强人所难!

二、相对少见,不过也越来越多,有些家属一来就提些无理的要求,语言威胁也不少,有遇过大面积急性脑梗死的,家属要求内科主任保证病人100%康复,***,这种患者谁都不敢收,直接让他们转院;

三、治愈率低,可医疗费用超贵的那种罕见病,在国内的医疗环境下,确实很多医生不收,怕手术失败后不仅没钱收,还给医闹了;我的一个前同事,她家非常有钱,很不幸她小孩就是得了一种罕见的血液病,国内医院手术成功率10%左右,费用估计要100-130万左右,跑了几间顶级三甲医院都不敢收,都建议去美国梅奥诊所或香港医院,成功率高点,15%左右,最后选择去香港,手术费预计250万,先全额预交,然后才给请了好几个专家会诊(会诊费一个医生6万港币),手术最后据说成功了,可小孩两个月后还是走了。也就是说250万港币让小孩多活了两个月。我想在国内,换成普通人的话会不会去医院闹呢?

四、危重病人有的需要住ICU,可ICU又住满了,这也没办法收,不可能把现有ICU的病人推出去让你住。


风清杨295


从事中医中药很多年了,说句心里话,没有哪个医生不想去给患者治好病。但是一次次血淋淋的教训,告诉自己有些病人是不能救的。一次次的伤医害医案例,都浮现在我眼前。胡搅蛮缠的患者,鸡蛋里面挑骨头的患者。还有把医生捆住手脚的卫生管理部门。都让你痛彻心扉。不管对错?态度好坏?患者是上帝。稍有不顺就上卫生管理部门去反映,告完你状他自己一点损失没有,但医生就麻烦了。检查、整顿,罚款……闲着没事儿的患者,有的是时间陪你玩儿,但你却没有时间陪她打官司,惹不起,躲得起。所以对一些有危重的患者,还是不接收的好,让他上省城医院,上北京大医院,各大医院他们财大气粗,也不怕那些没事儿找事的患者闹事。咱们小诊所小大夫,惹不起他们,所以让他们去医大一院去检查治病,患者愿花多少钱花多少钱,这样你就安全了。要不你就吃不了兜着走。成天整的你焦头烂额的,不死半拉晕,所以,对一些危重患者还是不接收的好。这是每个医生保护自己避免危险最简单有效的办法。


郎中62


这么说吧,导致这情况的可能性有好几种

首先是当前部分媒体充当搅屎棍,唯恐天下不乱,参考“假药门”。结果就是,医生受这些事情影响,越来越谨慎,毕竟都是有家庭的人,事情搞得不好,自己被打也就忍了,但可能连老婆孩子的人身安全都会受到威胁,这谁还愿意冒风险。这点应该最主要了。

然后就是所有的医护,患者其实都是良莠不齐的,都有好有坏,但社会的认知上,习惯于把两者归为整体来谈。我所在的医院规定过不得拒诊,拒诊的医生医院就会倒你霉,结果就是,许多负责任的医生工作负荷过重。急诊有恶意挑事的患者你也拿他没办法。急诊是处理急症的地方,来几个不知轻重瞎折腾的不是白耽误事?然后你说治安法律,法律还没到你医生就已经被打了。然后媒体再一宣传,法律上也是无论医生有没有错,都要罚。这样几次一搅和,还怎么行。好的医生遇到好的患者估计是最和谐的情况,但每个群体,都会有部分不和谐的人。

然后就是有些病确实可能是当事医生判断了一下,他觉得那种病他处理不好,继续处理只会耽误患者治疗,他肯定得拒诊,并推荐患者到更有可能得到救治的医疗单位获得救治。这是从患者角度出发的,也是对患者有利的。

最后一种就是,极小部分医生确实责任心不足,胆小怕事,遇到这类情况不愿意处理,发生推诿,但很多医院现在都有相关制度和管理方案去处理。这种情况下,选择更好的医疗单位或医生不是更合适么。


硕鼠老大


很多人说病人和家属很可怜,医生职业崇高,应该本着救死扶伤的精神尽最大努力治疗减轻患者痛苦。话是没错,但是生病了就可能会死,生病了就要花钱,甚至很多很多钱。这些不是医生尽力救治就能解决的问题。有句话说的好,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在医院见多了好心没好报,见多了东郭先生和狼农夫与蛇的真实的事情,好多医生本着救死扶伤的精神全心救治一些危重患者,患者最终病情危重宣告不治,家属随即翻脸找各种无理取闹,甚至最后实在找不出医生的毛病就拿医生态度说事,反复的投诉辱骂,很多医生不堪其扰被医闹被损害沉沦脱离医疗队伍,甚至了结生命!这些事情很多很多!普罗大众都看的见吗?最近的山东聊城王玉清最终仅仅是被训诫!?我的天呀,对于这种脸都不要满嘴喷粪恩将仇报的渣子,训诫的所谓处罚简直是对于受害的陈主任和热心帮忙的另外病人家属又一记响亮的耳光呀!


漂流树shui


一个社会,对于医生的基本尊重和保护,应该体现在法律法规的公平原则,以及医生这个职业的风险保障——即医生的执业保险。目前这两点在中国是完全缺乏的,也就是说,在中国做医生,是得不到社会的基本尊重、得不到法律的基本保障以及得不到执业风险保障的。

首先是社会基本尊重,这就不说了,舆论是怎样展现他们在医学方面的无知,已经在过去几十年里表现得淋漓尽致了,以至于现存的大量对于医学和医生的种种误解和不信任,就是舆论带节奏的结果。

其次,法律不允许医生拒诊,然而又将医疗服务行业纳入所谓服务范畴,把医护人员当做服务员,不得拒绝为消费者提供服务的服务员。然而,医生不是上帝,不可能完全治好所有的疾病 很多疾病只能缓解,还有很多疾病只能有限地延长生存期,也就是疾病本身已经注定了人财两空的结局,而这个社会解决大多数人对于人财两空是拒绝接受的,他们以消费者的心态认为,医生跟他们是服务与消费关系,他们出钱了,医生就必须根据合同把病治好,治不好就必须赔钱,甚至赔命。

于是到了第三,职业风险。诊断学是整个医疗行业中难度系数非常高的,尤其在罕见病领域,在经验不足的情况下,很多治疗决定和执行过程,存在巨大的风险,无论是对于病人,还是对于医生的职业生涯 都是如此。可惜的是,法律没有免责条款,医生职业也没有保险提供给医生一个基本保障,万一出现难以预料的问题,一位医生就面临万劫不复的情景之中。

所以,医生对于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外的病人,建议去找合适的医生,这样的合情合理的处理意见 也会被过度解读和无限放大,这就是现今社会的状态 是上述三种情况的综合表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