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患關係緊張,是醫院的問題還是患者的問題?

貓妖49


醫患關係,是個沉重的話題,也是目前較為突出的問題。從現象來看,似乎近是醫務人員與患者及其家人、親屬之間的關係;但從本質上來看,醫患之間是"共同利益體"。彼此有著"戰勝病魔、恢復健康"的共同目標,實現共同目標既要靠醫務人員良好的醫德與精湛的醫術,又要靠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與積極配合。那麼,目前醫患關係時有出現的不和諧狀況,究竟是怎麼回事呢?究其原因,它又不僅僅限於醫患雙方,而是涉及到醫療體制、醫療資源、醫療投入、社會道德、權益保障等方面諸多相關聯的問題。

首先,我國現行的醫療保障體系及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或修改),應迅速跟上社會發展與人民需求的步伐。主要是:各級政府應加大對公立醫院的投入,改變醫院"自負盈虧"的狀況,改變患者過多承擔診療費用的狀況。要劃小享受"特殊醫療待遇"人員的範圍,減輕政府過多的、不適當的醫療費用支出。。要切實提高醫務人員待遇,尤其是醫德良好、醫術精湛人員的待遇,以鼓勵醫務人員專業素質、人文素質、政治素質、心理素質的綜合提高。要切實改善鄉鎮、街道醫療衛生機構人員配備少、業務素質低、檢測手段無的狀況,以減輕大醫院患者多、"看病難"的狀況。要在各大醫院普遍推行中西醫結合治療,既可弘揚國醫國藥,又有利於疾病的診治,還可降低患者醫療費用,"一舉三得"。

其次,在加大政府對公立醫院投入的前提下,要切實減輕患者診療費負擔過重的狀況。包括採取有效措施,解決醫院普遍存在的藥品採購與供應的機制,改變目前醫院普遍不提供療效好、藥價低的藥的問題;解決醫務人員對患者採取過多重複檢查及一些不必要的檢查,以增加醫院收入問題;解決醫務人員對患者過度治療的問題。解決上述問題,還需要政府加強對藥品質量與藥價的調控,該降的要降,該提的要提,對生產療效好、藥價低的企業要釆取鼓勵與扶持政策。

再次,要強化醫患雙方有效的溝通機制。尤其是醫生,既要提高醫術,掌握治病本領;又要人文關懷,加強心理疏導。診治病人要細心耐心,認真負責,時刻保持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強烈意識。作為患者要講清病情,充分尊重與理解醫生所肩負的重任,儘可能服從醫生的治療與醫囑。醫患雙方要互相信任,換位思考,以真心換真情。即使有不同意見,也要及時交換,一切服從有利於疾病的治療與身體的康復這一大局。

第四,要建立化解醫患矛盾的調解機制。目前,我國很多地方在加強這方面工作,有的巳取得較成功的經驗,政府有關部門要及時總結,加以推廣。同時,要從法律法規方面作出進一步修改,對醫療事故的處理、"醫鬧"問題的發生,從法律法規層面作出明確規範。新聞媒體對醫患矛盾的報道,必須堅持真實詳情的原則,不能誇大其辭,更不能捕風捉影。



玉堂行佛人


我是來自星星的萌醫生,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這個世界上所有的問題,歸根到底都是制度的問題。

當美洲大陸剛剛開始成為黑奴販賣貿易的中心時,由於當時的政府規定,以“從非洲上船時的黑人數量來統計並支付運輸船隻的酬勞”。於是,大量的黑人被從非洲運往遙遠的美利堅,他們擠滿了船隻的每一個角落。

於是,有一些傳染病開始出現,道德敗壞的船長為了防止疾病的傳播和節約醫藥費用,甚至會將生病的奴隸直接扔下大海。而如果在海上出現風暴天氣,我了減輕船隻的重量,這些黑奴們甚至也有可能被拋向洶湧的大海中。
這種情況持續了很多年。

終於,有一年,政府改變了規定“以到達美洲下船時的黑人數量來統計並支付運輸船隻的酬勞”。只是改了幾個字,一切的問題幾乎迎刃而解,船長們不得不保護好這些黑人,再也不敢將他們輕易的扔下大海。

今天,中國醫患關係的緊張,說到底,還是制度的問題。

醫生的待遇過低,公立醫院和私立醫院的混淆不清,私立醫院市場的混亂,公立醫院的學術霸權地位和外還領導內行的官本位思想,媒體的興風作浪,以及長久以來被抨擊的以藥養醫、黃牛掛號,無一不在侵蝕著本已脆弱的醫患關係。
好在,這一切,都在改變。

醫生的待遇這兩年一直在穩步提升;

國家開始放開私立醫院的註冊,瑞慈、明基、九龍、和睦家都是優質私立醫院的代名詞,國外的私立醫院也在開始進入中國;
公立醫院也在不斷取消科研與臨床之間的掛鉤,並開始允許醫生多點執業,以打破事業單位的墨守成規;

而隨著網絡的興起,傳統媒體憑藉一篇文章帶動節奏的時代一去不返,公眾的判斷力不斷提高,孰是孰非一目瞭然,再也不是一股腦的罵醫生;


以藥養醫,現在基本已經完全破除,醫院的藥品價格一降再降,不再有任何加成,現在,大部分醫院的藥品都比藥店還便宜,尤其是最近二次議價之後;

黃牛掛號,這個必須感謝微醫的出現,互聯網時代,你只需要動動手機就可以掛到你要的專家號,再也不必看那些黃牛醜陋的嘴臉。
所有的一切都會越來越好,醫患關係也是如此!

歡迎關注我的悟空號:來自星星的萌醫生


來自星星的萌醫生


首先,大家來對此一下中外醫療的對比。

首先,我來講一下中國醫療是性價比最高的國家。但為什麼中國醫生和病人的滿意率都這麼低呢?

首先,來對此一下我所經歷的中外醫療的差異:

七年前,我很幸運在德國學習三個月,這期間也觀察了歐洲醫療和中國醫療的差別,為什麼歐洲醫療病人滿意度這麼高,而中國這麼低?

那次,我參觀了法國巴黎中國醫生的診所,她告訴我,她好幾次作為被告上了法庭。原因是她每個上午看的病人多餘15人,因為法國的醫療部們規定一個上午不能多看15個病人以上。而她在的巴黎13區有很多中國人,中國人因為預約時間太久,來找她看病,她不好意思回絕,加號後就經常要上法庭,而在德國 法國常規的看專科醫生和做CT和B超檢查要2到3月。但病人一般不會抱怨,很配合,很感恩醫生,因為她們醫療是保險公司付費,她們自己不付費。

我在德國手術室的時候,醫生兩點以後不會再接手術病人,已經安排起來的手術順延但第二天或第二週,但病人從來沒有怨言,因為她們通過保險公司付費,她們不直接付費。

在德國手術室,短短的三個月見過近20多人的手術二次手術,但病人一般不會有意見,德國醫院也沒有投訴的醫務科。

歐洲醫療的特點就是等待 不用自己付錢 結果很滿意。

但回國後,在中國做醫生,就像走鋼絲,不小心就遭投訴。醫生和醫院為了減少患者排隊時間,醫生無限制的加號,醫生上班連上廁所時間也沒有但每個病人的就診時間很短沒有足夠的時間跟病人聊天。病人很不滿意,醫生也很辛苦。但是這樣的工作方式讓中國以最少的投入解決了大部分人的醫療。下面來看看我的最近寫的一篇文章。

其次,中國過去十來年對醫療宣傳的誤區:對醫療的神化,其實醫生真正的能力是偶爾是治癒,常常是安慰,總是去幫助。但很多大眾認為醫生無所不能,送到醫院了,醫生就要把病人治好,治不好就是醫生的醫德和水平問題。

再者,過去媒體對醫生的造謠和醜化,比如縫肛門事件,八毛門事件,丟腎門事件,讓大眾在沒看病之前就不信任醫生。

下面來看看我最近寫的一篇文章:






蔡珠華大夫


姑且選擇一個情景對話來分析一下:

患者:我排了一上午的隊,醫生問了不到10句話,就開單讓我去做檢查,等檢查做完,又得再排隊再看,醫院的醫生現在怎麼都是這個樣子?(分析:你覺得自己在排隊的過程,等候很辛苦,希望排前面的人快快看完好輪到自己,為何輪到自己的時候,卻希望醫生儘量問詳細些,好不遺漏病情?)

醫生:我看了一個上午的門診,病人一個接一個的來,我連口水都沒喝,廁所也沒上一次,病人還覺得我態度差;吃回扣;有些病人問病情不到兩句,就面露不滿,質疑專業性;有些病人不理解,偏執於自己的病情;有些病人長途趕來就診,希望醫生能多加個號。(分析:門診坐診固然累,但是病人在等待就診的過程,不但抱著對病情的擔憂,還要經歷漫長的等待,他們的心情應該得到理解,門診病人固然多,也不能因此消磨耐心,成為消極態度的有恃無恐的後臺,醫保基金虧空,藥品價格持續增高,就醫成本越來越高,雖然不是醫生的問題,但是脫去白大褂,這是我們也要面臨的問題,所以需要解釋的就耐心跟病人解釋。那麼,因此而花費的時間導致候診的病人超出門診時間怎麼辦?)

有關部門:將實現大病醫保全覆蓋。將分級診療制度建設起來,提高基層醫療人才待遇,解決基層醫院留不住人的問題。

進一步加快體制機制建設,打破傳統的逐利機制,恢復醫院的公益性”,首先要著力解決藥的流通環節,舉例:有的藥從藥廠出來,價格不高,經過幾次“倒票”,到了醫院,5塊錢就變成了50塊錢,,hhhhhh

醫護人員的收入薪酬制度也要改革,今年計劃實行薪酬制度改革,推行目標年薪制,“有目標年薪,不要尋思創收不創收的問題,這樣才能讓醫生專心看病,讓醫院迴歸公益性。

所以,哎,能理解了嗎?

醫患關係不會緊張,只是我們國家的衛生事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


普通外科陳醫生


我是法醫,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醫患關係緊張,到底是醫院的問題還是患者問題,我認為既不是醫院的問題,也不是患者的問題,是誰的問題?大聲告訴你,是社會的問題!為什麼?

醫院的定位是什麼?事業單位,對,是保障人民身體健康的事業單位,是公共屬性的、全民屬性的衛生事業單位。既然是公共屬性的全民事業單位,是不是應該由國家保障它的運行呢?答案是肯定的,現實是殘酷的,可笑的。

目前的醫院定位是市場化的,也就是說醫療服務變成了商品。既然定位醫療服務為商品,商品的屬性在醫院就發作了,要增強競爭力,要擴大規模,要增加經濟效益(那麼多人要吃飯呢),所以以藥養醫很正常的出現了,醫院甚至和科室簽訂經濟效益合同,怎麼辦,賺錢不可避免的提上了日程,既要治病救人也要賺錢,科室主任也不容易啊。但是,作為醫生群體,我相信,絕大部分還是本著治病救人重於賺錢的職業道德的約束的。當然,不排除極少數害群之馬,經濟利益高於一切,鑽進了錢眼裡,我們鄙視他。

賺錢如此重要,國人的三座大山就有醫療這一座,患者賺錢更不容易,國民福利報銷不盡人意,醫療改革也不理想,治病就醫難而且不能保證效果,百姓因病致貧也不鮮見,怨氣積攢,把氣撒在醫院的身上,也不奇怪,直接責任嘛!第一棒,醫生躲不了。

客觀講,醫療科學探索性極強,誰也不能保證不出錯,誰也不能保證救命百分百,但是這樣的社會條件下,花錢不菲,效果不好,過程艱難,加之患者處於弱勢和資源貧乏信息不對等的地位,關係緊張在所難免。

大環境下,我國處於轉型時期,各種矛盾出現,不滿情緒氾濫,貧富差距加大,就業形勢不良,相對貧困加大,社會矛盾加劇,法治建設滯後,所以一有風吹草動,便大發雷霆,訛詐現象出現頻繁,延伸到醫療領域,也不意外。

綜上所述,醫患關係乃是社會關係的縮影,是社會進程的一個側面,隨著改革的深入和民生的改善,趨於和諧可期。


鑑辨者言


今天,網絡上瘋傳一個帖子,說中醫大師朱鶴亭怒斥西醫院長,教授,博士全是“飯桶”。

這是最近衛生部在北京中醫藥大學組織的一次中西醫交流講座。衛生部領導和全國各大醫院院長,教授,博士數百人與會。朱大師一上臺,就直言不誨地說:你們這些教授博士又不會看病,全是飯桶。病人不遠萬里慕名來了,你只問了兩句話就開單檢查。病人在你醫院轉了幾圈,抱了一大堆檢測報告和費用單回來,你看了一眼就開處方。你知道你的藥方對症嗎?還要病人堅持吃你開的藥。你們信不信?現在我們分別請10個人上臺來,我只用三個指頭就知道他們有沒病,有什麼病,還包治好。你們行嗎?你們離開檢測儀器什麼幹不了!一群飯桶!臺下數百教授博士不敢吭聲。入會老師學生則爆發長時間熱烈掌聲。

這可能是中醫人士對西醫長期傲慢和鄙視最嚴厲的反擊。從中我們可以看到西醫教授博士的傲慢和敷衍,就是當今醫患關係緊張的主要根源。當然還有一切向錢看等因素。病人進了醫院,不管大病小病一律要先檢測再看病。一套檢測下來多的幾千,少的幾百,令人煩惱不堪。加上醫護人員長期養成的傲慢和敷衍態度,使病人或家屬火上加油,導致打罵甚至殺害事件。


嚴家慶


醫患關係,是要醫生更耐心點,還是患者及其家人更耐心點?

在人際關係中,總是關係雙方不會”平等“,一方強勢一些,另一方弱勢。

維持雙方和諧,就必須強勢一方多理解弱勢一方,弱勢一方也不要過分訴求。

但是,總之來說,是強勢一方主導關係進程,不是弱勢一方掌控局面。

醫患關係中,強勢一方是醫院醫生。弱勢一方人病患、家屬。

這些醫生的優勢包括

1,主導權

怎麼接待,怎麼檢查,怎麼治療,怎麼處置…都是醫生牢牢把握控制!

2,話語權

一切的解釋、判斷、決策,都是醫生做出!病患就是砧板上的羔羊!

3,處分權

根據他的判斷,決定你的生、死、康、復,用錢花度,是否住院出院,是否繼續治療用藥,是否嘗試新技術…

4,信息權

醫生掌控一切信息,致按照她的需要給你有限一點。你不可能瞭解全面。

以上四點,全世界皆然。醫生治病,不可能服從患者安排。患者求治,不可能主導醫生行為。

就是貴為總統皇帝,呢病了的時候,就要老老實實服從醫生指揮。

這樣的關係之下,雙方怎麼處理?

只有醫生要儘量耐心點!多理解點病患的難處、無奈!多給他關愛照顧!

急診,就要迅速點行動。不要拖拖拉拉。

診察,就要仔細認真,多做解釋。

開藥,就要綜合權衡,既要治病,又要省錢。

治療,就要如實告知病情,分析疾病進展,預測可能結果。

對可能的意外,或者自己的無能為力,就要老實承認。解釋清楚。

這樣的話,患者及家人就知道已經面臨的形勢,可能的結局,就會理解醫生的決策。

即使有不好的結果出現,他們也是能夠接受。

明顯的拖拉耽誤診治,明顯的過度治療,明顯的亂收費用,甚至藉助自我優勢敲詐勒索,一旦病患發現認定,在他們覺得人財兩空的時候,醫患關係就緊張了!

多少案例,就是發生在優勢的醫生,不做該有的付出,不抱應有的耐心、謙卑,一味高高在上,頤指氣使,而又沒能拿出好的治療結果,致使激怒病患,鋌而走險。

古人云”才不近仙,心不近佛,不可為醫“。這個佛心,就是仁厚。就是理解關愛病人,就是謙卑一點,不以優勢害人。

剛剛上海那家醫院,用幾分鐘確診患者身癢是皰疹病毒,然後用十幾天讓病患支付15萬元,然後被揭露。

這樣子的醫院醫生,“醫者仁心”何在?患者如何能夠忍受?

那位被騙的患者,沒有鋌而走險,就是很不錯了啊!

所以,建立良好醫患關係,需要的是醫生多耐心點,多付出點!不是患者要進修學習。

待宰羔羊,怎麼能夠主導廚師的刀法?

回答如上。


春雷滾滾2


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醫患關係是你不得不面對的問題,避無可避。而醫患關係緊張,到底是醫院的問題還是患者的問題?

我覺得引起醫患關係緊張,最大的問題不是在醫院和患者身上,最大的問題應該是當前的醫療體制:醫療市場化。

醫院是一個特殊的存在。患者生病,就必須去醫院接受治療;醫生診治疾病,就必須輔助檢查,用藥物治療患者。如果醫療市場化,在這其中就會產生許多問題。

  1. 以市場為主導,那麼醫藥服務價格就會飆升,藥品和醫療設備分銷商、生產廠商等聯手推高藥品價格以及檢測費用。藥品和檢查費用價格動不動就成百上千,有些保命藥甚至破萬,如《我不是藥神》裡面的抗癌藥,又有多少人能承受呢?
  2. 以市場為主導,政府投入不足,醫院自負盈虧,要生存要競爭自然迫使醫院把逐利性放在第一位,只重效益,不重療效,開大處方,亂檢查,亂收費等現象屢屢出現,低收入人群根本無力支付高昂的醫療費用。
  3. 以市場為主導,根本不符合我國國情。我國人口基數大,現在的醫療服務無法承受13億人口的醫療壓力。在我國醫療服務的社會公平性差,資源分佈不合理的情況下,加上我國還是一個低收入國家,還有很多貧困人口,社會醫療保障也是低水平,造成許多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現象。



在當今醫患關係緊張的情況下,要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我覺得政府應該加大投入,將社會醫療保障體系迅速建立起來,全民參保,提高醫療保障,建立完善的體系,做好患者與醫院之間的良好監督。


醫生說科普之檢驗


在我國古代有一句名言‘不為良相,則為良醫’,這句話激勵著許多有學識的人,懷著救死扶傷的崇高理想,苦心專研醫術,湧現出一位又一位的醫學聖人。然而隨著醫改進程的加快,醫患關係日益緊張,是醫生的問題?還是患者的問題?我想和大家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探討。

一、醫生是否能從自身做起,用心與患者建立良好的溝通氛圍。

這裡說的溝通是要求醫生,對待患者要更多的注入耐心與體貼。在美國,醫生們都要接受醫學人文教育(人類學、宗教、法律、心理學等學科),把醫患溝通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通過搭建良好的溝通平臺,醫生在問診過程中,耐心聽取患者的疑惑,從患者的角度出發,理解他們的困難。讓患者不僅在疾病上得到治癒,而且在心理上也得到極大的安慰。這樣兩者之間的信任度得到增強,從而有效規避醫療糾紛的發生。其實在國內,除了技術原因,大部分醫療糾紛,是因為醫生的服務態度,或者是與患者溝通時缺乏技巧,一句不恰當的言論所引發的,所以說醫生的服務態度與溝通技巧,是處理醫患關係中重要環節之一。

二、患者是否能換位思考,理性的看待、對待院方的診療行為。就目前來看,我國的醫療資源過度集中在三甲醫院,‘看病難、看病貴、專家號一票難求’的現象依然存在。作為患者是否能換位思考,正確看待醫院的診療行為,當合理的要求沒有得到滿足時,可以通過正常的法律程序提出訴求,通過採取辱罵、毆打、醫鬧等暴力措施是違法犯罪,也是醫患關係緊張時部分患者的處理方式。

三、各種媒體記者,是否能客觀、公正的報道醫患糾紛。在現今信息化高度發展的社會里,任何一起醫療糾紛的發生,可以在很短的時間裡,通過各種通訊手段迅速傳播。作為媒體,更應該站在客觀公正的角度予以報道,避免錯誤的引導輿論,將醫生和患者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上。


總體來說,醫患關係緊張的問題不是單方面的,但是要如何緩解,需要問題雙方、以及社會各界的共同參與,只要大家能積極的看待問題,處理問題。緊張的醫患關係一定能日益緩和,社會也必將越來越和諧!

希望我的回答,能讓您感到滿意,歡迎關注‘精品老煙刀’。


精品老煙刀


這個問題應該多聽聽專家的,我不是專家,所以我只能發表一下自己日常中見到的事。

我們常說到醫院是去尋醫問診,而醫生更應該關心的是,病人描述自己的症狀和一些常規的檢查。

很多年前有一次我感冒了,到了工作附近的鄉鎮醫院,按照流程掛號求醫,進診室的時候,兩個醫生面對面坐在桌子前,興高采烈的聊著天,我尷尬的坐在問診的凳子上,等了五分鐘,終於等到他們的話題告一段落,一個30來歲的粗壯醫生問我哪裡不舒服?我對自己打斷他們的聊天心懷內疚,於是低眉細語的告知:感冒了頭暈。可能是因為自己穿著工作服的原因吧,醫生很體諒估計屬於收入不高的人群,於是下一句話就是問你身上帶了多少錢?當得知我身上只有一百元左右現金的時候,大筆一揮,刷刷處方就開好了,不是常備藥,劃價拿藥,總共一百零一塊,轉頭正好碰見醫生走出診室,估計是看我很老實的按照他的處方拿了藥,還特地靠了上來,給我講了一下如何服用,最後還非常關心的問了我還有回去的車費嗎?回家用藥沒p的效果,從此很少進醫院。

後來聽說醫院,藥品進行了公示,偶爾陪別人進幾次醫院,也發現有了不同的體驗,藥品利潤不是低了嗎?於是各種各樣的檢查蜂擁而來,一個小感冒進了醫院必須要經過照片,抽血,心電圖三道流程,再加上藥品費算下來怎麼也得一千二三,而且讓人連討價還價的餘地都沒有。

以上一個小例子,只是為了說明最終醫患矛盾的根源,在於投入和收益的不均等上面,簡單的看病背後牽扯到很多的心理關係。

站在醫院的角度投入那麼多的錢,興建醫院,購買設備,聘請醫務人員,都是需要金錢的投入,如果醫院看病拿藥沒有利潤收入,那麼醫院也就很難維持下去,所以很多醫院給每個科室都下了經營性的任務指標,這是醫院角度的投入與收益的不對稱。

而作為患者,拿了那麼多的錢看病,如果並沒有取得滿意的效果,肯定也是認為自己的投入與收益是不對稱的。

其實可以借鑑一下國外的一些先進的做法,比如建立完善的醫療保障體系,讓每個家庭都能減少自己的付出,把與醫院溝通的事都交給專業的人士來負責,這樣既能使自己得到專業有效的救治,也能避免直接面對醫生所可能產生的衝突。

以上,外行人強說內行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