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黄金”什么意思?立秋下雨好不好?

农夫也疯狂


农村俗语“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黄金”什么意思?立秋下雨好不好?

农民朋友都期望在立秋的时候下雨,那立秋下雨好不好?有什么科学依据吗?

说实在话,现在的节气和以前确实不一样了。关于立秋雨的话题,千万别再被农谚给带偏了,立秋下雨是好,但有的地方却不是必须。偶尔下一场雨还好,千万别一直的雨淋淋。

“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黄金”,字面的意思咱就一笔带过,说的是如果在立秋的节骨眼上下雨不停,在收秋的时候就会大丰收,五谷丰登。我看过日历,今天的立秋在2018年的8月7日,也就是农历的6月26日。也就是后天就立秋了,现在的中原地区,农作物的现状是,夏花生,夏玉米,下大豆,夏芝麻,夏红薯等正是枝繁叶茂的时候。确实需要很多的土壤水分,才能满足对农作物水肥的供给,然后农作物才会正常的生长发育。

但今年我们老家这里的夏庄稼几乎全部下播的晚了一个月左右。这个立秋时候并没有是花生下针结果,玉米还没有抽雄吐丝,这个时候如果是“立秋雨淋淋”的话就很麻烦了。在立秋以前,河南大部分已经是水涝成灾,现在的大田还是湿漉漉的一片。农民几乎没法下地打药除草,在立秋的节气在继续“雨淋淋”的话,今年的秋庄稼就会遭遇疯长而无法化控的问题。因此,对我地的农民来说,并不希望在立秋的时候会出现雨淋淋的现象,那是要农民的命根子。水稻区也许正是需要雨水的时候。

因此,农谚的地域性和时间性很强,并没有普适性。在别的地方的农民祈求立秋雨淋淋,不代表所有的地方都需要。再个,农谚有时候是很矛盾的,就有这样的说法“立秋雨,一秋雨;立秋晴,一秋晴。”如果这句谚语也是对的,那么就完了。在立秋下雨的话,一个秋季就会一直下雨,那有些地区的农民的秋收又是很悲观的。

“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黄金”,地域性很强的,没有普遍的指导性。南方和北方,还有西北中原地带的农民,对这句话的理解和接受,就不一定一样。


农民妹子一枝花


农村俗语“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黄金”什么意思?立秋下雨好不好?

这句俗语还是很好理解的,其意思也就是字面意思。说的是如果在立秋的时候下雨,那么今年的庄稼都会大丰收。这是为什么呢?我们都知道立秋一般是在三伏天中的二伏前后,而三伏天的气温是比较高的,有些地区还会出现高温、干旱的天气。而这个时候像中稻、大豆、玉米、棉花等农作物的生长正处于关键时期,也是需水量比较多的。

如果天气持续不下雨,那对其产量自然会造成影响。而在立秋的时候下一阵雨,这样不但可以有效的缓解一下旱情,给农作物补水,让其生长更快更好。而且降雨以后,气温也会有所降低,无论是农作物,还是对我们人来说,都是很有好处的。所以在立秋的时候下雨,就是及时雨,对农作物的生长是非常有利的。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的农民朋友都希望在立秋的时候下雨,一来是可以缓解一下旱情,二来是为农作物补水,大雨浇透了土壤,对其生长是有利的,这样今年的粮食产量就会大大提高。


农人小助手


农村俗语“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黄金”什么意思?立秋下雨好不好?

“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黄金”

一句农谚俗语透出农民对立秋雨的期盼和喜爱。立秋前后气温仍然很高,是各种农作物生长的旺盛期,大豆结荚;中稻开花结实;棉花结龄;夏玉米的孕穗和抽穗的关键时期,是各种果实的膨大期,迫切水份的需求量,这时候如果天气干旱,会对农作物最后的收成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以上就不难理解“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黄金”这句话字面的意思了,也就是:在立秋这天下点雨,对农作物需水起到关键作用,促使作物仔粒饱满丰收。



所以也就有我们农谚的链接“立秋有雨万物收”和“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黄金的说法”。农谚是我们古代劳动人民,在劳动中积垒的天文气象知识,也一直延续适用至今。因地域不同种植作物也不同,有的地方作物可能不喜欢立秋这天下雨,但中国大部分地域所种植的作物还是适用于这些谚语的,由此可见立秋这天下雨对大部分区域种植作物还是起着关键作用!


2018年的立秋日是是在阳历的8月7号,农历6月26日,立秋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天凉好个秋,期盼立秋这天风调雨顺,让我们农民有个好的收成。


玩的稻草人


“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黄金”的意思是:如果立秋时节下雨的话,那么这一年粮食就会大丰收,一眼望去遍地金灿灿的,就像是金子一样。

关于立秋下雨的农谚有很多:

立秋有雨万物收

立秋有雨样样有,立秋无雨收半秋。

立秋雨淋淋,来年好收成。

......

可以,农村对立秋下雨是多么的喜爱

这几句农谚老话,来预测秋天的收成。立秋下雨,对农作物生长很有利的,十有八九是个丰收年!


王厘子


这只是谚语,很片面性。我国国土辽阔,气候多样,气候地域性很强。再说,如果是暑期干旱高温,那立秋降雨既可是降温,又可以满足农作物的生长成熟,如果是暑期降雨多(大暑小暑泡死老鼠),那么秋雨连绵不见得是好事,会有涝灾。谚语是有地域性的,那个地方的谚语,往往是那个地方人民多年根据他们当地天气气候总结的经验。


无尘225611575


针对关中地区,需要雨水,但是不是越多越好,秋后,关中平原就进入了淋雨期。以前,一年一熟,以小麦为主的农民来说,雨需要多一些这样小麦丰收就奠定了基础。现在就需要干脆迅速的雨水,利于果树和秋作物的成熟,而城里人,只想早点凉快而已,他们才不管雨多雨少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