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太宗皇帝李世民

公元618年到公元907年,是我國唐朝時期,唐朝是版圖最大,亦是唯一未修建長城的大一統中原王朝。 唐代國土在西部及北部皆超出現代中國的疆界範圍。 唐朝自攻滅東突厥、薛延陀後,天子被四夷各族尊為天可汗 ,又借羈縻制度徵調突厥、回鶻、鐵勒、契丹、靺鞨、室韋等民族攻伐敵國,並讓南詔、新羅、渤海國、日本等藩屬國學習自身的文化與制度。

唐代科技、文化、經濟、藝術具有多元化特點 ,在詩、書、畫各方面湧現了大量名家,如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魔白居易,書法家顏真卿,畫聖吳道子、李思訓,音樂家李龜年等。 唐朝接納海內外各國民族進行交流學習,形成開放的國際文化。

唐朝是當時世界上最強盛的帝國,聲譽遠揚海外,與亞歐國家均有往來。 唐朝以後海外多稱中國人為唐人。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太宗皇帝李世民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無疑是李世民,李世民,出生於貴族地主家庭,他的父親李淵是隋王朝的官員,李淵的母親是隋文帝獨孤皇后的姐姐,李淵和隋煬帝是姨表兄弟的關係,楊廣是李世民的叔叔,隋朝末年,我們這位年號“大業”的有為青年,憑藉他爸爸隋文帝留下的家底,想幹一番大事業,又是打仗又是搞大工程,想法是沒錯,但是百姓受不了啊,再趕上遭遇天災,各地農民起義不絕,出名的就有十三路。楊廣派人鎮壓,李淵最開始也響應號召派兵鎮壓,後來發現鎮壓不下去,而且政局混亂,在李世民的煽動下也跟著反了。李世民從小善騎射,並且聰明果斷,毛澤東非常看好李世民,認為“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則朱元璋耳。” 唐的天下,很大一部分是李世民帶兵打下來的,這也是他後期不服氣他哥哥的原因。

唐朝建立後,疆土只限於關中和河東一帶,尚未完全統治全國,因此,李世民經常出征,逐步消滅各地割據勢力。自公元618年(武德元年)起,李世民親自參與四場大戰役。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太宗皇帝李世民

其一,破薛舉,淺水原之戰平定隴西薛仁杲(薛舉之子),剷除了唐朝來自西方的威脅。

其二,擊敗宋金剛、劉武周,收復並、汾失地,鞏固唐朝的北方。

其三,在虎牢之戰中,一舉殲滅中原兩大割據勢力:河南王世充和河北竇建德集團,使唐朝取得了華北的統治權。

其四,重創竇建德餘部劉黑闥和山東的徐圓朗。

打敗了這些勢力,他不僅幫助大唐打下了地盤,更是收穫了很多文臣武將的支持,威望日隆,公元621年農曆十月,封為天策上將,領司徒、陝東道大行臺尚書令,位在王公上,食邑增至三萬戶。李淵又下詔特許天策府自置官屬,李世民因此開設文學館,收攬四方彥士入館備詢顧問,文學館與秦王府相結合,儼然形成一個小政府機構。李世民藉此招攬四方賢才為己用,和東宮太子府矛盾越來越大。李淵的這個決定,無疑加劇了秦王和太子的矛盾,更給了李世民增強自身實力的機會。

李世民早就想要這個太子位置了,如今外面的威脅消滅了,他可以專心對付太子了。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太宗皇帝李世民

太子也發現李世民勢力越來越大,怕他取代自己,所以他開始打壓李世民,兩兄弟明爭暗鬥,愈演愈烈,李淵的優柔寡斷,也使朝中政令相互衝突,加速了諸子的兵戎相見。在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發動了政變,他在帝都長安城宮城玄武門附近射殺皇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事後,李世民殺李建成、李元吉諸子,並將他們從宗籍中除名。李淵讓出軍政大權給予秦王李世民,三天後李世民被立為皇太子,李淵下詔曰:“自今以後軍國事務,無論大小悉數委任太子處決,然後奏聞皇帝”。三年後,李淵退位稱太上皇,禪位於李世民。李世民登基為帝,次年改元貞觀。

玄武門之變就是李世民發動政變篡位,不能因為他有大功就忽略,他殺兄屠弟,他還把李元吉的老婆納入後宮,為他生下曹王李明,他還娶了他表叔楊廣的女兒為妃,破壞倫理綱常,架空李淵,逼迫他禪讓帝位,很多小說野史中寫楊廣的事都可以放在我們這位偉大帝王身上,他後來曾經強烈要求翻看記錄唐的史書,至於有沒有修改,沒人知道。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太宗皇帝李世民

雖然道德上站不住腳,但是不可否認,李世民的治國能力絕對沒問題,在位23年,他任人唯賢,虛心納諫,吸取隋朝滅亡的經驗教訓,他認真分析隋朝這種強國,為何會在瞬間土崩瓦解,瞭解到隋朝滅亡有個很大的原因是隋煬帝大業年間圍繞封爵勳官制度而推行的政治改革引起了世家大族的不滿,激化貴族之間的矛盾,導致軍閥叛變和農民起義。李世民親眼看到了農民戰爭瓦解隋朝的過程,認識到了世家大族和廣大農民對封建統治穩定的重要性,吸取隋亡教訓,調整統治政策,以緩和階級矛盾,穩定社會秩序,恢復經濟。

基於此,唐太宗確定了“安百姓”、“重人才”、“強政治”的治國思想,並通過一系列的制度政策、措施和不懈的實踐去實現。首先,唐太宗認識到了統治者與人民是“舟與水”的關係,通過土地賦稅制度的調整以“安百姓”。二是認識到了重用人才,虛懷納諫的意義,知人善任,從諫如流,營造出政治清明的氛圍,保證了較為開明正確的政治、經濟、民族、外交、文化上的政策得以制定和實施。三是加強政治,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舉制,以鞏固中央集權,提高行政效率,擴大統治基礎。

用人和納諫,既是貞觀之治出現的原因,又是貞觀之治的重要表現。春秋和戰國時君臣之間的界限還沒那麼清晰,臣子可以當面頂撞君王,我們讀春秋戰國故事,時常會有臣子頂撞君王的事情,但是自秦漢以後,特別是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後,皇權至上,皇帝就是主宰,臣子如果觸了皇帝的逆鱗,挨頓打是輕的。但是李世民在納諫以及寬宏氣度方面真的是讓人佩服,勸諫最出名的就是魏徵,他曾經多次出言頂撞李世民,記得當初玄武門之變後,魏徵身為太子李建成的謀臣,成為了李世民的階下囚,有人告發魏徵曾經勸說李建成殺害秦王李世民。李世民聽了,立刻派人把魏徵找來。魏徵見了李世民,李世民板起臉問他說:“你為什麼在我們兄弟中挑撥離間?”左右的大臣聽李世民這樣發問,以為是要算魏徵的老賬,都替魏徵捏了一把汗。但是魏徵卻大意凜然、神態自若,不慌不忙地回答說:“可惜那時候太子沒聽我的話。要不然,也不會發生這樣的事了。” 李世民聽了,覺得魏徵說話直爽,很有膽識,不但沒責怪魏徵,反而和顏悅色地說:“這已經是過去的事,就不用再提了。”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太宗皇帝李世民

唐朝給後世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的開放和包容,因為強大,所以自信。當時東羅馬帝國衰落,西方變得支離破碎,隋朝時中國已經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了,而唐帝國尤其是貞觀時期的唐朝更是當時世界唯一的文明最為強盛的大一統帝國,首都長安是世界性的大都會,各地民商來往不斷,就象今天的美國紐約一樣。來自世界各國的外交使節紛紛讚歎唐朝的盛世,唐朝高度發展的文化,使來到唐朝的各國人,大多數以成為大唐人為榮。貞觀時期的唐王朝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完全開放的王朝,比漢朝的僅限於貿易和傳教還要開放,以至於各國各地的普通老百姓都可以來到唐朝一睹唐帝國的的風采,唐朝政府還設立流所(和現在的使館差不多),開放邊境和關口。極盡吸收外來文化和物質文明。

唐帝國除了接受大批的外國移民外,還接收一批又一批的外國留學生來中國學習先進文化,僅日本的官派的公費留學生就接收了七批,每批都有幾百人。民間自費留學生則遠遠超過此數。這些日本留學生學成歸國後,在日本進行了第一次現代化運動 ――“大化改新”,也就是中國化運動,上至典章制度,下至服飾風俗,全部仿效當時的貞觀王朝,使處於原始部落狀態的日本民族平空躍進了一千年。日本民族並不高明,但是不得不承認,它很善於學習,這個步子比別人慢半拍的民族有一個最大的優點,那就是它不固執。當外來文明入侵時,它總是虛懷若谷地主動接受比本民族先進的文化,用最快最便捷的方式接受人類文明的先進成果,使自己快速躍進到先進民族的行列。

一個民族落後並不可怕,固執才是最可怕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