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马会

点击“蓝色”关注

香河方志

竹马会
竹马会

竹马会创始于何年代,已无可考。据传说,古时候在燕北边疆地区有一位叫郭济的地方官。为官清廉,勤政爱民,所辖地区赋薄税轻,百业俱兴。百姓们得以安居乐业,对郭济十分拥戴。多年后,郭济离任升迁,众百姓夹道相送,敲锣打鼓,载歌载舞。许多儿童以竹竿做马为戏,穿梭于欢送人群中,更增添了热闹气氛。郭济见此情景,深受感动,对大家说“父老乡亲如此待我,济当终生不忘。汝等可将今日场景组成一档花会,年年庆贺一番,以慰你我思念之苦。”

事后,百姓们遵从郭济的嘱托,研究办会的形式。他们从儿童骑竹马为戏受到启发,组成了一拨童子会。后来逐渐将竹竿换成了竹架纸糊的马形坐骑,遂改称“竹马会”。当年欢送郭济时,至一大石桥之上,桥头有两尊石狮,正好有两个儿童分别骑在狮子身上,很是有趣。办会人又从中受到启发,将两匹头马换成了狮子。竹马会的组成便基本定型了。

清军入关以后,在欢庆场合,竹马会为清统治者所利用,赋予了“吴三桂请清兵”的事故内容。武场表现排兵布阵,文场唱词则以送郎出征、歌颂太平为主,以宣扬清统治者的圣德。

香河的竹马会以大河各庄最为有名。竹马会传入该村是在清朝乾隆末年(1790年左右)。当时村内靳家有位先生在北京一朝廷重臣家教专馆,深得大臣家父子敬重。年关放假时,学生亲自送老师回家。到大河各庄后,见靳先生家十分寒苦,回京便和父亲说了。这位大臣便传命地方官,拨专款为靳先生家盖房置地,一下子靳家成了四乡首富。靳先生感恩戴德,便出钱派人学来竹马会,回来后在村中办起一拨“如意老会”,也即竹马会。该会逢年过节,既进京为大臣家演出,又在四乡表演。如意老会每年春节收会的最后一场演出,总是在靳家大院内,乡邻可前来观看。

大河各庄竹马会在乡间独树一帜,新颖别致,文武兼备,远近闻名。该会共有演员八人,排成两路纵队。排头两人,素脸儿不化妆,清朝官员打扮,头戴红缨凉帽,身穿明黄色马褂,手持马棒,跨下坐骑为青狮黄狲,会中俗称狮子头。即我们前面所说送郭济时,从两小孩骑桥头狮子受启发而创设。第二对演员也素脸儿不化妆,满清侍从打扮,头戴青绒翻檐儿红缨帽,身穿青色马蹄袖箭衣,手持马鞭儿,胯下坐骑为战马,会中俗称这一对演员为“二鞑子”。狮子头和二鞑子都戴清代假发辫。第三、四对演员,皆为汉族女将装束,梳大头,戴象征战盔的额子,身穿杂色缎子绣花小袄,手持马鞭,胯下战马。这八位演员象征着千军万马,在催征战鼓声中,八匹马穿梭般地来往冲突、盘旋、跳跃,队形不断变换,摆成各种阵势。表演技巧在于上身稳如泰山,下身腿快如风,快速穿梭且队形不乱。高超表演者在狮子头上放一满碗水都不会洒出。表演可分为十六套路数:圆场;狮子回头;狮子弹尾;夹花篱笆;套皮球;单二马错镫;双二马错镫;自夹自;龙摆尾;大调兵;扫地风;赶三关;单摆队;双摆队;跑坡;连生贵子。伴奏以大鼓、大铙、大钹为主。

武场表演到一定阶段便开始文场演唱,八匹狮马头向里攒成一圈儿,将演唱者、伴奏者围在中央,开始演唱。演唱有独唱和合唱,伴奏以昆笛、笙、二胡为主。曲调为当地流行的过板、老八板、送情郎、叹五更、苏武牧羊等民间传统曲调。开始演唱的唱词据说为靳家先人所作,多为歌颂太平盛世及描写与征战有关的内容。

演唱传至近现代,唱词有了很大变化,文字也越来越通俗了。计有《大四景》(春夏秋冬)、《十二重楼》《渔樵耕读》《绣门帘》《打花鼓》《绣兜肚》《老西回家》《哭五更》《思五更》《落倒五更》等歌曲。如《大四景》中《春景》的唱词:

“春色娇丽融和,暖气暄,

景物飘飘。

妹看帘外,花开三月天,

娇娆嫩蕊鲜。

桃似火,柳如烟,

仕女王孙戏耍秋千。

妹伤惨,春腮两泪涟,

恨锁两眉间。

清明赏景园,

和风吹牡丹,

蝴蝶儿对对成双两翅扇,

玉楼人酒醉在杏花天。”

再如《十二重楼》开头

元明至大清,

长毛造反正在京东。

教军场,挑人马,

选拔男子兵。

正月是新年,

丈夫出征去扫边关。

花灯儿,无心点,

收拾弓和箭。

不得闲,

袍子套子多絮丝棉。

泪汪汪,手颤颤,

难拿针和线。

忙忙不得闲,

猛听街上马嘶人喊。

与儿夫,办行李,

哪有闲心儿看。”

从这段唱词里明显看出是源于大清国时期。开头之语对太平军和捻军起义进行了贬斥。这是根据清中后期政治需要而作的。不过唱词中也反映了百姓被强拉当兵出征、夫妻生离的惨景。

据说,清朝时期大河各庄竹马会曾多次进京演出。曾经在《北京晚报》上也有过“香河县竹马取材于吴三桂请清兵’的旧典”的报道,可见历史之悠久。后来,香河县的打鵏户村、宝坻县的李三店村、黄家集村都曾来大河各庄拜师学艺,也办起了竹马会。

竹马会始创于民间,后来为反动统治阶级所利用,数百年来饱经沧桑,只是到了建国后才又回到了人民群众中。每到年节日,各拨竹马会以全新的唱词和更加高超的表演技艺活跃在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之中。

根据丁震宇整理、杨永会、赵元洪讲述的

《大河各庄竹马会》整理

竹马会

关注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