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小村莊不簡單……

紅 色 巖 太

□吳錫超

這個小村莊不簡單……

歷史上,永定陳東巖太村和陳東其他地方一樣,都屬於岐嶺,名為巖泰鄉。蘇區時期,巖泰是著名的革命老區,下轄的大岐自然村在解放後被評為革命基點村。

20世紀初,巖泰人民飽受地主階級的殘酷剝削和壓迫。全鄉佃農、半佃農的人口占總人口的60%,自耕農佔30%,富農佔7%,地主佔3%,但地主卻佔有70%的土地(包括公蒸田、廟會田、儒資田在內)。地主對農民的剝削主要是地租和高利貸,一般按“業六個四”的比例定租,個別還高到七成。農民在租種之前還要付一筆“承租谷”,租了之後仍需再送禮和辦酒席。高利貨的剝削也很嚴重,借銀債的利息一般在20—30%,借谷的年息50—80%。到了永定暴動的前幾年,由於社會動亂,地主豪紳加緊盤剝,群眾叫苦不迭,借債的人愈來愈多,因此利率也隨之升高。特別是在青黃不接的時候,借一擔谷,隔二三個月農作物收成時就要還二至三擔。如果還不起,便要利上加利。

自從廈門等地被帝國主義的不平等條約強迫開為商埠後,巖泰的土特產條絲煙和土紙等便在洋貨的衝擊和排擠下,日益衰弱。土紙以前一擔能賣到7個銀元,但到20年代以後,洋紙大量傾銷,土紙的價格比以前降了20%-30%。在這一時期,勞動力非常低廉,一個短工只值三四毛,農民一天的勞動只能勉強維持2天的生活,不少人只得求乞流浪。帝國主義勢力的入侵,地主豪紳和軍閥的殘酷剝削壓迫,把巖泰人民推入了苦難的深淵。這是黎明前的黑暗,這是暴風驟雨來臨前的寧靜,一場嶄新的階級鬥爭即將到來。

“紅旗捲起農奴戟”

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喚起了中華民族的覺醒。五四運動的爆發,迎來了中國新世紀的曙光。隨著反帝反封建運動的迅猛開展,打倒孔家店,提倡白話文,新文化新思想日益傳播,特別是中國共產黨建立以後,革命浪潮逐漸傳到了永定農村。其時,盧肇西、盧其中,陳兆祥、曾格等岐嶺進步青年從外地學習畢業回來後,積極創辦新式學校,團結教育當地進步青年,投入革命鬥爭。

1926年10月北伐軍進入永定後,盧肇西、盧其中等人積極發動群眾支持北伐軍,組織群眾為北伐軍帶路、偵察和運輸。在北伐軍勝利進軍的形勢推動下,盧肇西、盧其中等在包括巖泰在內的岐嶺成立農民協會,發展會員200多人,發動群眾開展減租減息鬥爭,反對土豪劣紳的苛捐雜稅。“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國共合作破裂,閩西發生了“清黨”事件,盧肇西、盧其中、陳兆祥等共產黨員根據黨組織的指示,轉入地下鬥爭。

1927年7月,中共閩南特委委員、工委書記羅秋天從漳州來到永定,在陳東坑嶺頭湖塘小學以教書為掩護,指導革命鬥爭。8月間,成立了陳東坑支部,巖泰成立黨小組。

1927年冬,國民黨張貞師陳國華部進駐永定,向全縣苛派軍餉3萬元大洋。岐嶺人民對此非常憤慨,紛紛表示抗捐。巖泰農民也參加了陳東坑反抗陳國華派款的鬥爭。1928年初,陳國華部開赴陳東,駐在廣聖廟,強行向群眾徵收軍餉。金豐區委獲悉後,立即指示盧肇西、盧其中等率領農軍與敵展開針鋒相對的鬥爭。3月9日深夜,盧肇西、盧其中等集中陳東坑農軍200多人分數路包圍敵軍駐地。敵人膽戰心驚,不敢迎戰,並於次日凌晨朝漳州方向撤退,3萬元派款也就不了了之。稍後,張貞派遣第四師第二營江湘部(步兵4個連,炮兵和機槍各1連)來到永定,成立了所謂“清鄉委員會”。當時,敵人認為,陳國華部是在陳東坑被農軍攆走的,此地應當是永定農民運動的中心。因此,他們便把陳東坑當作“清鄉”的重點。4月中旬,江湘派出武裝100餘人開赴陳東坑,揚言“要挫平陳東坑”,形勢十萬火急。攆走陳國華部後,盧肇西、盧其中等把農軍集中起來,進行軍事訓練,作好戰鬥準備。因此,江湘部100餘人還未進入陳東地區,即遭到各村農軍“麻雀戰”“梅花戰”的迷惑,搞得暈頭轉向,狼狽不堪,只得灰溜溜地退回縣城。

6月中旬,縣委在嶺頭湖塘小學召開全縣黨員代表緊急會議。會上討論了局勢的變化情況,決定成立永定暴動委員會,做好了暴動的計劃部署,決定用“調虎離山”之計,在太平裡、陳東、湖雷做好游擊戰爭準備。6月30日凌晨,盧肇西、阮山等以陳東坑為中心,發動了金豐暴動。巖泰農軍手持各式武器,手扎紅布條,和其他各地農軍集中在廣聖廟前。盧肇西代表金豐暴動委員會作了簡短的動員報告後,隊伍兵分數路,由各暴動委員帶領,分赴各村收繳地主民團的槍枝彈藥。巖泰的地主民團肅之一空。永定暴動是全省規模最大、影響深遠的農民武裝暴動。以陳東坑為中心的金豐農民武裝暴動,是永定暴動的重要組成部分,關係著整個永定暴動的全局,對當時革命鬥爭作出了重要貢獻。

金豐暴動後,敵江湘部立即抽調三分之二的兵力前往暴動地區鎮壓,實行殘酷的“清鄉”。洪坑團總林蔚民和古竹團防頭子呂敬齋等糾集各鄉團丁200多人,與敵江湘部遙相呼應,開始對巖泰等地實行清鄉。

蘇區時期,永定革命歌謠稱,“金豐十三鄉,唔(客家話,“不”的意思)當陳東鄉,永定有五里,唔當金豐裡”,生動地說明了永定金豐裡特別是陳東鄉受到的殘害和損失之慘!

1928年7月15日,根據福建臨時省委的指示,中共閩西臨時特委在金砂古木督成立,同時成立閩西暴動委員會。8月,以太平裡為中心的閩西秋收暴動後,閩西暴動武裝整編為紅軍第七軍十九師,下轄3個團。巖泰農軍與金豐暴動武裝一起,編為第五十六團,團長熊振聲,黨代表盧肇西,盧其中任團警衛隊長,以後編入紅四軍第四縱隊第八支隊。

“分田分地真忙”

1929年5月19日,毛澤東、朱德、陳毅率領紅四軍第二次入閩,23日上午攻克龍巖城,傍晚攻克永定坎市,24日攻克湖雷,25日攻克永定縣城。為了牽制和阻擊廣東方面之敵,紅四軍攻克湖雷後,立即派出第一縱隊開赴陳東、岐嶺等地,然後直插下洋、中川一帶,掃清了當地反動勢力,迅速打開了巖泰的鬥爭局面。

在此期間,陳兆祥、陳篤欽、李卓華等發動了“岐嶺暴動”,巖泰等地紛紛響應,6月,建立了巖泰鄉蘇維埃政權,林萬球為第一任鄉蘇主席。巖泰鄉蘇還設立裁判兼肅反、軍事、土地、糧食、財政、文化、婦女等委員會,各委員會設委員1人,巖泰人民在政治上第一次翻身作了主人。鄉蘇維埃政府成立後,為了節省開支、精簡機構,避免人浮於事和貪汙腐化現象的發生,規定常駐人員只留3-6人,伙食費和零用錢每月不得超過4元6角,從而保證了蘇維埃工作人員保持艱苦樸素、廉潔奉公的品徳和勤勤懇懇、克己奉公的革命精神。

這個小村莊不簡單……

永定縣巖泰鄉蘇維埃政府分田簿

蘇維埃政權建設都是自下而上逐級成立的。巖泰等各鄉蘇維埃政府進行了民主選舉,選出蘇維埃代表,然後召開岐嶺區蘇維埃代表大會。1929年10月,永定第六區(岐嶺、陳東)蘇維埃政府成立,選舉陳兆祥為主席。主席團成員有林如茂、林錦茂、林壽生、林裕連等。在第六區(岐嶺、陳東)蘇維埃政府的領導下,巖泰各鄉開展轟轟烈烈的分田分地運動。按照溪南區蘇首倡的“以鄉為單位,抽多補少,按人口平均分配”的分田經驗,巖泰鄉蘇迅速把土地分配給農民耕種,每人平均分得2.5—3畝土地。“分田分地真忙”的同時,在巖泰鄉黨支部、蘇維埃政府的領導下,共青團、赤衛隊、農會、婦女會、互助會、少先隊、兒童團等群眾組織紛紛建立,各項建設進入全盛時期。

巖泰農民砸爛了幾千年來的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枷鎖,實現了“耕者有其田”,他們夢寐以求的“命根子”終於回到自己的手中。分到土地後,他們立即投入了大力發展農業生產的運動。在開展生產運動中,巖泰鄉蘇維埃政府首先幫助農民解決勞力、耕牛和農具缺乏的困難。當時農村大部分男性青壯年參加紅軍,農業生產的主要任務落到婦女身上。但是,由於歷史的原因和農村的傳統,她們僅限於做一般農活,犁田、耙田、插秧等技術性的農活極少問津。針對這種情況,巖泰鄉蘇維埃政府組織勞動互助合作組,從各種農業技術工作的需要出發,聘請有技術的老農當師傅傳授經驗,使她們能頂上生產第一線;組織了“耕犁合作社”“農業生產合作社”,通過信貸借款,有計劃地解決了耕牛、農具等實際問題;還組織農民開墾荒地,興修水利,開展勞動競賽,充分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由於蘇維埃政府積極發展農業生產,雖然敵人時常來干擾,但農業生產還是獲得好收成。如1929年至1930年冬,巖泰由以前每畝單產266斤增加到了323斤,單產提高了21%。

在土地革命不斷深入和經濟建設蓬勃發展的同時,巖泰文化教育事業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當時,岐嶺區設立了高級勞動小學1所,巖泰鄉設初級勞動小學和獨立平民夜校各1所,識字班3個,還辦起婦女夜校等。勞動小學實行義務教育,17歲以下學生一律免費入學;設國語、算術、自然、遊藝等課程,學制3年。勞動小學以永定縣文委會編寫的《勞動課本》作為教材,還相應地增加了鄉土教材。

巖泰鄉蘇維埃政府還經常組織軍事體育活動,組織少先隊、兒童團進行軍事訓練。訓練的項目有跳高、跳遠、賽跑、野操、打靶、刺殺等。每逢重大節日,除參加縣裡的檢閱評比外,區鄉也有進行活動。如1930年10月,區蘇維埃政府在岐嶺井下壩舉行少先隊、兒童團會操和文藝表演比賽,巖泰為主力的陳東隊獲第一名,獲“優勝”獎旗一面。

巖泰人民在黨的領導下,積極發動青年參軍參戰,為保衛紅色政權作出了貢獻。為了保衛政權,在暴動農軍編入紅四軍第四縱隊後,巖泰鄉成立了不脫產的赤衛隊,隸屬於金豐區赤衛大隊。1930年3月,巖泰鄉赤衛隊選送了10餘名隊員參加縣赤衛團(後為紅十二軍三團),然後又繼續組織當地青年加入鄉赤衛隊。1932年春,金豐游擊隊以巖泰等鄉赤衛隊為骨幹,一直堅持鬥爭至三年游擊戰爭初期。

這個小村莊不簡單……

地方交通線重要小站

紅軍長征以後,閩西南軍政委員會在領導紅軍游擊隊抗擊國民黨軍“清剿”的同時,十分重視地方交通站的建設。1935年4月,閩西南軍政委員會成立不久,決定把閩西工農通訊社改為閩西南武裝交通站。從紅八團、紅九團和地方游擊隊中抽調一批班、排、連幹部和立場堅定的共產黨員擔任交通站工作。武裝交通站是閩西南軍政委員會直接領導的一個重要機構,總站負責人為雷德興。總站按三個作戰分區,下設三個大站,每個大站又設有小站。巖泰是撫市進入“鐵打岐嶺”的門戶,距永定與南靖邊界不遠,地理位置相當重要。武裝交通站總站在巖泰設立了小站,連接三分區適中石門爐中心站、閩西軍政委員會、巖永靖邊縣委、巖南漳邊縣委。

1935年秋閩西南軍政委員會參謀長朱森叛變後,三分區適中石門爐中心站受到破壞,遂與龍巖縣委交通站合併,姜茂生為站長。為了加強交通站的工作,姜茂生開闢了三條秘密交通站,其中一條從分區交通站出發,向西由石門爐到大洋、竹子爐、田地、小吳坑、巖泰、陳東坑,連接金豐大山。

為了防止叛徒破壞,交通站規定了單線聯繫的辦法和嚴格的紀律,不論總站、分區站、小站還是縣、區站,一律不發生交叉關係。這些秘密交通線若是一條受阻可走另一條,使得閩西南軍政委員會在任何緊急情況下,都能同各分區、各縣迅速聯繫,及時傳遞上級指示。1935年底,閩西南武裝交通站通過上海的聯絡站與黨中央交通站取得聯繫,得到了中共中央關於開展抗日反蔣統一戰線的指示。閩西南武裝交通線,在游擊戰爭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二十年“紅旗不倒”

1931年底,整個金豐地區被敵所佔,巖泰黨組織轉移至金豐大山堅持鬥爭,後因遭到破壞而被迫停止活動。一些在土地革命時逃亡到外地的地主豪紳紛紛回鄉,對革命群眾進行瘋狂的反攻倒算。一夜之間,國民黨軍隊和反動地主民團在巖泰村燒燬18座大小土樓,群眾生產生活受到重創,蘇區建設受到嚴重破壞。1932年4月,毛澤東率領東路軍東征龍巖、漳州,永定蘇區得到恢復。巖泰鄉第二次成立鄉蘇維埃政府,由林幹興任主席,成員有林南鬥、盧亞雙、張三華等。

1934年春,十九路軍發動“福建事變”失敗後,國民黨蔣介石繼續進行第五次“圍剿”。4月,敵軍侵佔龍巖城;接著,廣東軍盤踞了永定縣城,閩西蘇區的鬥爭形勢日益嚴峻。為了牽制敵人向中央蘇區進攻,5月,中央軍委派紅八團從上杭太拔經永定挺進龍巖,在閩西南開展游擊戰爭。紅八團進入永定時,永東工作組負責人馬發賢、賴義齋等指揮金豐游擊隊配合紅八團先行部隊打開了永定局面,建立了革命據點。不久,縣委又派原縣蘇主席黃權為嚮導,隨同紅八團進入金豐大山,巖泰重新成為游擊區。三年游擊戰爭時期,巖泰的德慶堂、永居樓成為魏金水、劉永生、伍洪祥等指導革命的重要活動據點。

在三年游擊戰爭中,雖然敵人實行了白色恐怖政策,但是巖泰人民並沒有被嚇倒,始終冒著生命危險支持和保護黨組織和地方武裝力量。在整個游擊戰爭中,由於敵人的殘酷封鎖,紅軍游擊隊給養十分困難,巖泰人民就採取各種辦法為他們解決這個因難,接濟游擊隊。

閩西事變以後,巖泰等地成為王濤支隊、康容支隊的游擊區域,堅持反頑武裝自衛鬥爭。抗日戰爭勝利不久,國共內戰開始。1947年下半年後,國民黨由於在軍事上的失利,在南方加緊“三徵”(徵兵、徵糧、徵稅),巖泰僅徵稅一項,就佔農民稻穀收入的40%左右。此外,每戶要派5升米的壯丁稅、3升米的保管費,以及自衛隊的經濟費等。為了抗繳糧稅,巖泰人民只好上山逃荒,導致土地荒蕪,收成銳減,80%以上農民缺少糧食,甚至發生餓死人的慘劇。面對敵人的白色恐怖,巖泰人民並沒有被嚇倒,他們在黨組織的領導下,堅持開展革命鬥爭,迎接永埔工作團、永東工作團的到來,也迎來了革命的曙光。

1949年4月初,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橫渡長江,解放了南京。5月初,中國人民解放軍閩粵贛邊縱隊司令部發布布告,要求國民黨閩西各級政府及其武裝立即停止軍事行動,進行和平談判。5月22日,國民黨閩西軍政當局宣佈和平起義。與此同時,國民黨永定縣長賴作梁也宣佈和平起義。此時,永東等工作團和武工隊根據鬥爭實際,採取靈活的鬥爭策略,於5月21日(農曆4月24日)首先攻打鄉公所陳東壯丁隊,繳槍10多枝,將俘虜的10多名壯丁經教育後改編為民兵隊伍,接管國民黨區鄉政權。7月17日,國民黨胡璉兵團殘部從上杭分六路竄犯永定。縣獨立團和十七團在縣城完成阻擊任務後,轉移到岐嶺。在此期間,在岐嶺活動的黨組織、工作團、武工隊與縣獨立團一起行動,在巖太等地開展游擊戰爭,抗擊潰軍的竄擾。8月底,巖泰終於解放。9月1日,永定縣人民民主政府成立。至此,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了徹底的勝利。

巖泰二十年“紅旗不倒”,為中國革命事業付出了重大犧牲。林幹興、林永興、林祿初、林福初等參軍參戰,參加南靖科嶺戰鬥,一舉成名。但因叛徒出賣,林祿初、林福初在巖前村革命活動中被暗殺犧牲。在他倆兄弟的帶領下,巖泰前期走出了林初海、林祿德、林子玉、林秋來、林河生、林紹昌等十幾名紅軍游擊隊戰士,後期湧現了游擊隊長林秋來、偵察情報組長林宏來等人。林芹旺、林永興等接頭戶為支持和幫助紅軍游擊隊,經常冒著生命危險為紅軍購買雨傘、大米、豬肉、食鹽等物資,往返於巖泰—竹園頭。林長茂、盧三姑夫婦幫助紅軍運送物資,利用巖泰至竹園頭的天然屏障,往返兩地,不幸被敵人發現,被關押在福星樓半月有餘,受到嚴刑拷打,夫妻倆堅貞不屈,寧死也不吐半個字。後經親房叔伯幫其變賣家產,林長茂、盧三姑夫婦才被贖出,但是被限制人身自由,嚴禁走出村外活動,生活受到壓制,直到解放才得以翻身。

光榮,永遠屬於堅貞不屈的人民。新中國成立後,巖泰大岐自然村被認定為革命基點村。□(作者單位系龍巖市博物館)(摘自《紅色文化週刊》)原標題:《紅色巖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