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家長不能準時去接孩子,是不是送去託管比較好?

perfect好運來


作為中學老師,對於家長把孩子送去託管,我的意見是堅決反對。之所以這樣說,因為在中學階段,看到許多這樣的學生。他們小學和幼兒時期,經常在午託班等機構。造成的影響就是,現階段的學習上,普遍缺乏自主性,遇到問題不善思考;生活中,自律性差,遇到問題推諉刁難。

為何會這樣,通過家訪才慢慢揭開謎題。原來這部分學生的家長,在孩子幼兒和小學時候,忙於工作,沒有時間接送。把孩子送到“小課桌”、“午託班”等機構,但是在這裡,孩子們整體來說,弊大於利。短期可能會讓家長省心,但是長期來看,對孩子成長很不利。

商業性質,追逐名利

午託班、培訓機構,他們是商業性組織,追逐利潤是他們的本能。家長是他們的金主,如何滿足家長需要,是機構的行動方向。家長想要的,無非是孩子儘快完成作業,同時保障孩子安全。那麼培訓機構做的就是,幫助孩子作業問題,再相應地做好看護工作就行。

至於如何幫助孩子完成作業,大部分的午託班性質的機構,

會選擇更直接的方式——告訴答案。即便有的機構老師會耐心講解,但是出於時間、精力等因素,這樣的講解寥寥無幾,效果也大打折扣。而對於孩子來說,在午託班等機構,找到了最舒適區,也找到了學習的避難所。每天從機構回家,看到的是爸爸媽媽滿意的笑臉,但是隱藏的危機卻是綿延千里。

補習機構,魚龍匯雜

說實話,我絕沒有瞧不起任何一類階層的意思,在補習機構的更多是家長忙於生計,無力陪伴的孩子。家長更多是社會底層,也有稍微好的,但是意識不到孩子教育重要性,

相當個甩手掌櫃,最後只能是後悔莫及。

如果家裡條件可以,家長一定會從父母中抽出人力,專門教育孩子,因為他們懂的,掙再多錢不如投資教育,投資自己的孩子。而教育的最好方式,是家長的陪伴和親身指導。

那麼,我們就能理解,許多家長經常抱怨,我的孩子最近怎麼學會了髒話,身上的戾氣怎麼這麼重。一問,竟然是從補習班學到的。我們不能左右他人,但是可以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因此,如果家裡有條件的還是建議,家長自己教育孩子。

當然,也並非說午託、補習機構不好,只是相對家長親自教育,後者的效果可能更好。但是,如果家長實在忙不開,或者能力有限,送到補習班或者午託機構後,請一定注意培養孩子自主思考能力,注意規範孩子的言行。自律、自學,自尊、自愛,我們在孩子身上傾注多少,到時候他就會還給我們多少。


一個有情懷的歷史老師


每個孩子的成長過程都是不同,有的因為父母 工作,很早就學會獨立了,但也有的從小都是因為父母的過分保護,造成孩子對依賴大人習慣。其實送不送去託管,這要看父母找的是什麼工作。

但是孩子還這麼小,作為媽媽就是找工作也會找一份比較自由工作,一定會跟老闆分析過自己的情況,老闆也是默許了,媽媽才會做的,但是這要看孩子懂不懂事,聽話不,如果聽話,把孩子接到自己的工作地方,給個小空間讓他坐等那裡作作業就行了,如果在家裡有老人家,把孩子接回家,讓老人家帶,這很簡單,其實真的沒有那麼難,但是如果這個孩子很調皮,那就麻煩了,就是母親不上班,在家獨看孩子也是很頭痛的。所以我不建議孩子還在很小的時候出去工作,對孩子的成長不是很好,在家裡一定要有人看著才行。所以我不支持孩子託管。


關注時事淨化靈魂


是由於我是悲觀主義體質嗎?孩子託管我咋就這麼不安心呢。自從各大媒體信息傳播越來越廣泛以來,從各類報道聽到看到,發生太多幼孩兒童被施暴或被冷暴力種種事件,才知道我們就是太放心別人了,其實孩子的事自己省心了就是別人操心了,別人憑什麼會好好幫你操心呢?坦白講我們普通人支付孩子相關服務費用遠遠不能讓服務機構覺得為你服務好是理所當然的事,很現實這個不是你能左右的。因為孩子太多了,各大機構基本是能保障安全,凡事差不多就對得起你了。這也不由得讓我想到了貴族學校這類高收費的機構。哎!沒大錢自己的孩子還是得自己多上心多操心才安心。雖然說大部分機構和人都是好的,或許只有少部分極端案例,但我還是覺得不該拿自己的孩子去賭他會是那個幸運兒。初中之前自己接送和管理要好一點。因為現在的社會環境不如我們小時候那般單純樸實,可能是生活壓力造成了人的焦慮不安和戾氣橫飛。


父母是孩子的避風港和安全堡壘。能準時接送孩子看來真是一件很小的事,但扶育孩子成長不就是由點滴不起眼小事組成的嗎。父母的陪伴和守候對於孩子而言是重視和關愛。孩子潛意識是有安慰和安全感的。我覺得就算是要培養孩子的獨立性,也是要在自己的有效監控範圍內盯稍有方法有策略的培養才好。著名心理學家,心理學界的開山鼻祖——弗洛伊德認為,童年時期的情緒經驗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比如就拿自卑這件事來說,對於一個成年人而言,他總是會在不同場合莫名其妙的感到自卑,這可能就與他童年時期遭受的經歷有關。

在心理學名著《溫暖的孩子》一書中,作者認為:在童年時期被父母或其他大人這樣對待,可能會在潛意識裡會留下更多自卑:【語言上的貶低;情感上的忽視,甚至漠視;行為上的體罰。】這三種經歷分別來自語言、情感以及行為,會給一個人埋下一顆自卑的種子。我似乎有點跑題了哈,但我只是想說明一點,孩子的事無小事,既然在未經他(她)允許的前提下生了他(她)就該克服困難解決問題。說到這裡,不得不附上弗洛伊德的學生阿德勒說過的至理名言:幸福的人一生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總之童年時期的經驗,大都會彙集到冰山下面,成為一個人情緒及人格的一部分,在日後的感受和行為中發揮重要作用。被愛被關注被重視的孩子更具獨立性和創造力,也更容易建立自己的關係世界。我的觀點是,雖然父母要工作要照顧家庭時間不夠都不容易,但生活不就是由這樣的一地雞毛組成嗎?不要啥事都丟給託管工作人員、學校老師、家政保姆以及年邁的老父母。為人父母在孩子初中之前是一定要有所犧牲和付出的,誰讓你生下他(她)了呢,生了就要負責撫育到位才行。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