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千先生的“吃”画

在3月21日的纽约佳士得春拍上,张大千所书的21张菜单,最终以95.5万美元成交。让观众看到这位20世纪最知名的中国画家鲜为人知的一面

手书菜单画拍出百万美元

大千先生的“吃”画

大千先生的“吃”画

此次纽约佳士得春拍中的这些菜单原属张大千曾经的私人厨师徐敏琦,并一直由其家族收藏。徐敏琦于1977至1979年间担任张大千在台湾的私人厨师。

拍卖前夕,佳士得还特别邀请了纽约曼哈顿Saxon+Parole餐厅的主厨Nicole Gajadhar根据其中一张菜单,用台式腌黄瓜、小黄瓜、竹笋、芽菜、韭黄和红椒等材料烹饪出一款佳肴,更引得无数藏家垂涎。

徐敏琦家人这次送拍的21张菜单,基本两张一个标的。第111号《菜单-鸡油黄豆》最妙,其中一页上还有张大千手绘一人头(很像是自画像),此件佳士得给出的估价最高,2.2-3.6万美金。收藏家的热情显然超乎想象,中午一开拍,电话、网络竞投者众多,一两分钟后就竞争到5万,最后以106250美元成交。

吃是人生最高艺术

大千先生的“吃”画

大千先生的“吃”画

张大千不仅是一位国画大师,还是一位美食大师、烹饪大师,有“民国画坛第一美食家”之称。

张大千的女儿张心瑞曾说过:“先父一生所嗜,除诗文书画外,喜自制美食以为乐,其足迹遍全球,食尽了人间美味。”哪怕在条件极其艰苦的敦煌面壁那些年,也不曾亏待自己的胃,为此,他还专门聘用一位藏人厨师。据有关资料显示,张大千在敦煌石窟中因地制宜,自创菜谱。他在敦煌有一个食单,写着这样几道菜:白煮大块羊肉、蜜汁火腿、榆钱炒蛋、嫩苜蓿炒鸡片、鲜蘑菇炖羊杂、鲍鱼炖鸡、沙丁鱼、鸡丝枣泥山药子。千里沙漠,何来的鲜蘑菇?原来,张大千住地有一排杨树,张大千发觉杨树下每年七月长出蘑菇,每天可摘一盘,这就成了他们难得的佳肴。离开敦煌的时候,他甚至画了一张野蘑菇生长地点的秘密地图,送给了后来任敦煌艺术研究所所长的常书鸿。张大千在地图上详细地标明了野蘑菇的采摘路线和采摘时间,还标明了哪一处的野蘑菇长得最好、口味最佳,让常书鸿感动不已。

广征博采、自作主张——这是两肩担一口走遍东南西北的大千先生所总结的烹饪心得。心之所至,信手拈来,做饭如是,画画也应如是。选料配菜就好比是画纸上的布局搭配,油盐酱醋的把握像极了所用笔墨的浓淡。

大千先生的“吃”画

张大千《菜根香》

大千先生的“吃”画

张大千《白菜荸荠》

大千先生的“吃”画

张大千《一树樱桃带雨红》

张大千曾说:“以艺事而论,我善烹调,更在画艺之上。”他把对美食的喜爱自然也传递到绘画创作中,他画过很多白菜、萝卜、蘑菇、竹笋、蔬果,在雅昌艺术网上输入“张大千 蔬果”,便有百余件拍品,这无疑与他对食材的喜好有关。在一幅画着萝卜白菜的作品里,张大千写过一首石涛的七绝:“冷淡生涯本业儒,家贫休厌食无鱼。菜根切莫多油煮,留点清灯教子书。”

张大千一生都把烹饪当做一门艺术来追求,在他的眼里,一个真正的厨师和画家一样都是艺术家。教育弟子时张大千也不忘提提”吃“这件大事儿——他曾语重心长的对弟子说:“一个人如果连美食都不懂得欣赏,又哪里能学好艺术呢?”

大风堂菜谱 绝妙拍卖品

在张大千的创作中,菜单自成一项,此创作形式从未见于同辈艺术家作品中。而一张小小的菜单今天身价动辄已达数十万元,价值早已远远超出了当时的宴席价值,这样的大风堂酒席也只有五百年来第一人的张大千做得到。

由他亲自草拟并书写的菜单常被赴宴者珍视为“墨宝”。大千的菜单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遇到老友拜访或尊贵宾客,他都会亲自书写菜谱,还要写上客人的名字,以示尊重,也会写上宴请的日期;每道菜名之后都要标注掌勺人的名字,“千”是他亲自掌勺,“雯”是他的妻子徐雯波,“珂”是他的儿媳;有的菜单会将菜的配料都写上,甚至还会介绍菜的制作方法;还会写上张大千的名字并盖上印章。如果这份菜单具备以上几条,价值自然不菲,如果宴请的对象是像张学良、蒋经国、张群、于右任、孟小冬、溥心畬、黄君璧、王季迁等这样的名人,恐菜单的价值会更高。

台湾的南京籍作家张国立曾撰写《张学良与张大千的晚宴》一书,书中披露了张大千宴请张学良的一段趣闻故事。

1981年张大千在台北宴请张学良夫妇,大千先生亲自拟定菜单并掌勺,当家宴吃到快要结束时,张学良离席跑到厨房去揭菜单,回去后精心装裱成手卷,特在后部留白,次年邀张大千在上面题字留念。于是张大千在上面画了白菜、萝卜、菠菜,提名“吉光兼美”,并题诗云:“萝菔生儿芥有孙,老夫久已戒腥荤。脏神安坐清虚府,哪许羊猪踏菜园。”当时在场的张群也应邀在此页题字:“大千吾弟之嗜撰,苏东坡之爱酿,后先辉映,佳话频传。其手制之菜单及补图白菜莱菔,亦与东坡之《松醪赋》异曲同工,虽属游戏文章而存有深意,具见其奇才异人之余绪,兼含养生游戏之情趣。”这张集诗、书、画于一体,有九位名人在录的普通家宴菜单在1992年美国华盛顿展出时,一跃成为了烹饪界和书画界所共享的稀世艺术珍品。

菜单原件于1994年张学良移居美国前交苏富比拍卖,苏富比为此在台北举行了一场“张学良定远斋书画藏品拍卖会”,此菜单被台湾富豪林百里以200万新台币拍得(约人民币50万元),这个价格在当时绝对是天价了。

从此,大千先生的手写菜单也逐渐成为艺术品开始流通。

1995年香港苏富比的拍卖会上,有张大千的四张菜谱,其中一张写着葱烧大乌参、清煮明虾等等。葱烧大乌参是“大风堂”名菜,几乎每宴必用,四季咸宜,也属不传之列。在菜单中,六一丝是非常具有特色的一道菜,据说其名称的来历是张大千六十一岁那年,在日本东京开画展,东京“四川饭店”名厨陈建民为他新创的一个菜。用绿豆芽、玉兰苞、金针菇、韭菜黄、芹白、香菜梗六种蔬菜,加火腿丝,所谓“六素一荤,众星拱月”。

2001年,台湾一位姓傅的先生拿出了张大千亲自撰写的食谱《大千居士学厨》在台北义卖,引发众人关注。张大千用漂亮的行草记载了十七道他最爱吃的家常菜,这个食谱是1962年张大千住在巴黎郭有守家中,记录三餐及宴客的菜单,有如写日记。后来张大千1962年借住比利时傅姓友人家中,将食谱赠与友人。该菜谱起拍价为新台币160万元,最终以新台币1090万元成交(约人民币248万元),轰动海内外。

大千先生的“吃”画

近几年,张大千的菜单自被苏富比、佳士得频频推出后,颇受市场欢迎,尽管菜单尺幅很小,大多只有一张信纸大小,但每张菜单背后往往流传着一个不同寻常的故事,加上世界各地张大千的粉丝实在太多,特别是不少藏家出手阔绰,导致菜单的价格动辄数十万元。

因吃而问世的绝世名画

大千一生与众多名厨都有来往和交谊,并留下了许多因“吃”而创作的名画。

民国时期,张大千居京时最喜欢吃春华楼饭庄老板白永吉做的菜。他先后给白永吉画了很多作品,其中两件巨幅山水画赠送白老板后,流入了荣宝斋的收藏柜。每当人们提及大千先生1936年作《华山云海图》时,常笑谈这件旷世名作是“鱼翅换来的”。大千先生去世前两年,北京的侄女及其家人,拿着《华山云海图》和《设色山水》到荣宝斋,意欲出售以筹备去台湾探望张大千的旅资。荣宝斋遂将其买下,并委托带去了荣宝斋木版水印的张大千作品及印章石料以示问候。如今,这幅金碧青绿山水《华山云海图》长卷早已成为荣宝斋的镇斋之宝,在国博刚刚闭幕的“张大千艺术展”上,这幅长卷就在其中。

大千先生的“吃”画

张大千《华山云海图》

大千先生的“吃”画

张大千《金璧双辉—巫峡清秋》

大千先生的“吃”画

张大千《鱼篮观音》

2011年北京保利拍卖会上,张大千1936年送白永吉的《金璧双辉—巫峡清秋》立轴被拍至4370万元,张大千1937年送白永吉的《鱼篮观音》立轴,获价3392.5万元,有人戏称仅其中一幅的价格就足可买下整个春华楼了。

曾担任张大千在成都时的家厨陈建民,在张大千调教下终成“海外中国第一名厨”,后在日本开“四川饭店”,张大千每次到日本去,都会到四川饭店吃饭。2008年佳士得曾推出张大千1959年作《春日情谊四屏》,即是赠送给陈建民的,最后以529.75万港元成交。

楼海云是美国著名川菜馆“四海餐厅”的掌勺大师傅,曾随张大千在巴西“八德园”七年之久。四海餐厅以秘制“大千菜肴”食谱而遐迩闻名。

但是提起他,人们往往先会联想起拍场上2幅张大千送给楼海云的画,一幅是张大千精心之作的《乙巳泼彩》,在2013年嘉德香港拍卖会上以2702.5万港元成交;另一幅张大千1972年作大幅《远浦归帆》,在2016年嘉德香港拍卖会上获价2142.5万港元,这两件作品也见证了师徒俩交情非同一般。

大千先生的“吃”画

张大千《乙巳泼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