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億房奴的焦慮:房子吞噬了全部購買力,除了房子一無所有!

時事艱難。

我想,這是對眼下大環境的最好綜述。

P2P平臺的連環爆雷、房價的高燒不退、貿易衝突的不斷升級、去槓桿下民營經濟的信用違約...

無論你身處哪個階層,似乎都能嗅到若有似無的危機。而湊巧的是,中國人天生都是焦慮感爆棚的人種,所以即便你不炒股、感受不到滿屏草綠的眩暈感,也同樣可以從生活中的其他方方面面感受到襲來的洶湧暗流。

1

8月4日,博鰲房地產論壇閉幕,在會上,不少專家都提出來:房產稅勢在必行。

事實上,房產稅這碼事在以往也時不時會被討論,但結果都是以千奇百怪的理由不了了之。然而在最近這段時間裡,卻被格外密集地提及。

為什麼呢?

因為對於百姓民生而言,房產問題確實已成為頑疾了。

14億房奴的焦慮:房子吞噬了全部購買力,除了房子一無所有!

2018年,我國樓市調控達到了驚人的平均1.2次/天,限購、限貸、限價、限售、限商...可謂花式調控,能想到的、想不到的,都用上了。

然而這並沒有卵用。

所以,不少人就寄希望於房產稅,期待這能成為應對高房價的“殺手鐧”。

可這些人忽略了一點,房產稅對於炒房客來說固然算是殺手鐧,然而對於剛需人群而言,同樣是雙刃劍。

何以見得呢?

首先,我們要明白一個事實:在中國,並非每個老百姓都希望房價下跌。

那些有一套或者多套房的城市中產,他們當然希望房價上漲,這意味著賬面財富的增值。而從周邊縣市進入大城市打拼的人則截然相反,因為這毫無疑問會堵死社會上升的最後通道,那些出身平凡的年輕人,不敢再談夢想。

失去上升通道的社會,就如同一潭失去流動的死水,遲早會將自己悶死在裡頭。

所以國家就會讓房價跌嗎?事情遠非如此簡單。

14億房奴的焦慮:房子吞噬了全部購買力,除了房子一無所有!

房價問題從老百姓的角度看,是一個賬面財富的問題,是一個居住問題,或者說是一個社會地位的問題。但從國家的層面看,它本質上是一個債務問題。

以我們國家強大的制度優勢來說,想要讓房價降下來,並非難事。

但問題是,這之後引發的債務違約,資金斷鏈,甚至地方政府破產的問題,如何解決?需要知道,土地財政的確是我們經濟裡的一大特徵。違約意味著信用的崩潰,如果作為公權力部門的政府信用出現了問題,那麼對民眾信心的打擊,可想而知。

因此,房價的問題就變成了一個兩難的問題。不能“既要,又要”,也不能“不要”。

所以,這也是房產稅為何說了那麼多年,卻依然遲遲未能上馬的原因。

中國的內在因素實在太複雜。

2

說到內在因素,就不能不提及眼下的放水和去槓桿。

以往,中國每一次經濟遇到問題,我們都是靠再度舉債加槓桿來解決。

十年以來,我們已經連續三次大規模放水。

這其實就是當年美國凱恩斯主義的翻版:二戰前期,美國經歷大蕭條,失業率達到恐怖的25%,羅斯福就任總統後,一反當時主流的自由主義經濟,大幅度地強化政府的權力,擴大政府支出,以通過大規模的公共基礎建設和社會福利保障來擴大社會總需求。擴大稅收、擴大支出,把投資的職能從私人企業家手裡轉移到政府手裡來擺脫大蕭條的泥潭。

從1935年開始,美國所有經濟指標開始觸底反彈,到1939年,羅斯福取得了巨大的成果,美國是全球唯一的一個不通過戰爭就掙脫經濟危機影響的國家。

作為一個傳承已久的大政府社會,中國天然親近凱恩斯主義,也是最擅長使用凱恩斯主義的國家,可以說,同樣的經濟背景下使用凱恩斯主義,中國的效率十倍於美國政府。

14億房奴的焦慮:房子吞噬了全部購買力,除了房子一無所有!

每次經濟發展一減速,中國政府就重回舉債投資刺激增長的老路,前段時間的7000億放水就是明證。

然而這能解決當下的問題嗎?顯然不能。

中國目前已經到了一個貨幣臨界點,隨著10年來的3波大放水,貨幣對於中國經濟的刺激已經越來越弱,貨幣幻覺的邊際效應趨近於0,靠放水無腦解決問題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這樣一來,眼下解決困境的方法只剩兩個:刺破房地產泡沫、減稅和放松管制。

第一條不用想,我們剛才說了,刺破房地產泡沫帶來的後果是災難性的,當年日本為什麼敢這麼做?因為日本社會當時是“藏富於民”,居民儲蓄奇高無比,即便泡沫破滅後帶來了失業潮,他們憑著家底也能硬抗過去。

可中國不行,有才論金公眾號早在之前就曾發過一篇文章:住在1000萬的房子裡,喝著7塊錢的二鍋頭!

中國的窮人數量實際上超乎你我想象,而且窮法也是足以擊穿各位的三觀,一旦作為國之重器的地產業破滅,對金融和實體的衝擊是不可估量的。

那麼最後只剩一條,就是減稅和放松管制。

最近中央密集開會,一直強調要去槓桿,可是落實起來並不理想,這一點上從央行和財政部互懟可見端倪。

14億房奴的焦慮:房子吞噬了全部購買力,除了房子一無所有!

要不要減稅,要不要增加中央政府的槓桿,要不要激發民營企業的活力,要不要讓“民進國退”,這是在貿易衝突背景下,國家需要做出的重要決策。

尤其在現在的經濟下行大背景下,我們能夠走的路已經剩下不多,而重提大基建事實上是在飲鴆止渴。

幾年前,在《人口峭壁》這本書中,作者哈瑞·丹特就預言過,中國的過度建設會帶來增長,但不會帶來收益,因為過剩產能推高了成本。而股市用以衡量收益,中國政府卻不惜任何代價地維持增長和就業。

近期有才君所在的武漢市政府就已經宣佈,將取消準備上馬的地鐵9、10、13、14號線,這個細節其實已經在提示大家:地方政府的債務已經是顆隨時會爆炸的地雷。

如果繼續以擴大基建的方式刺激經濟,恐怕是得不償失。

中國經濟的未來,不能再次大水漫灌、加碼政府支出,而是收貨幣降稅負、增加市場活力,只有這樣人民才能對未來更有信心,如何選擇,希望能夠慎之重之。

有才君友情提示:本文禁止轉載到其他平臺,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歡迎你們激情轉發~

有才金銀頭條號,為你解讀身邊正在發生的財經大事!

金融圈裡無小事,風裡雨裡,有才等你,老闆,點個關注再走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