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戰爭對屍體的處理四種方法,一種太血腥,一種讓人死不得安寧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是不變的規律。而在這分分合合之中,就避免不了戰爭,有戰爭,傷亡就在所難免。在古代,小到幾千人,大到幾萬,幾十萬人的戰爭,必然有很多士兵在戰爭中不幸身身亡。這些不幸身亡的身體,如何處理呢?

古代戰爭對屍體的處理四種方法,一種太血腥,一種讓人死不得安寧

一般來說,清掃戰場,都是勝利一方的工作,至於敗方嘛,要麼全軍覆沒,要麼逃走了,哪裡有時間來處理戰友的屍體呀。而勝方,一般也會派俘虜來打掃戰場,也就是說,戰敗的俘虜,還要去處理自己的戰友的屍體,看著昔日的同窗,成為一具枯骨,不得不說有點殘忍。當然,戰場上那麼多的屍體,不可能一個一個的細心去處理,將軍們通常會把已方戰亡的士兵收集,登記 ,甚至有人來專門整理儀容,然後裝入棺木,尋一塊土地,入土為安。(場面太血腥,小編就不放過分的圖了。)

古代戰爭對屍體的處理四種方法,一種太血腥,一種讓人死不得安寧

而敗方的士兵的屍體如何處理呢,有這麼幾種辦法。

第一種,是最簡單明瞭的方法,就是就地挖個大坑,把屍體掩埋了,省時省力,不過要注意掩埋的地點,一不小心又是一場瘟疫。後來,這種掩埋的方法,不僅是對屍體了,有時候也會掩埋活人,這也稱做坑殺。據說,戰神白起就曾俘虜了40萬的趙軍,因為無法養活這麼多的俘虜,又不能放回去,最後將40萬人全部活活掩埋了。

古代戰爭對屍體的處理四種方法,一種太血腥,一種讓人死不得安寧

第二種方法是火葬,在我們看來,是一種比較文明的方法,但是在古代,古人講究的是入土為安,而火葬,在當時看來是極其羞辱的方式,甚至被認為是一種刑罰,據說,春秋時期,燕國攻打齊國,為刺激齊國出戰,便將齊國將士的屍體大肆的焚燒,以此羞辱齊國。

第三種方式 ,就是放任不管,當然,這是極少數的情況下才會這樣的,在軍隊在突襲任務,或者小股的戰爭,或者軍情緊急的時候發生,這種情況下,戰敗方的屍體一般沒有人來管理,任由野獸啃食,場面極其的不忍直視,實在是很血腥。

古代戰爭對屍體的處理四種方法,一種太血腥,一種讓人死不得安寧

第四種,築骷髏臺,又叫築京觀,是古人發明的一種,專門羞辱敵方的的方法,他們把戰敗方的屍體拉到路邊,然後用土固定,疊金字塔似的給摞在一起,用來表示軍功和戰績。中國一直信奉魂歸故里,入土為安,而這種方式,讓戰敗方的屍體成了為參觀,炫耀的工具,讓戰敗方死不得安寧,這是對戰敗最大的不尊重。

古代戰爭對屍體的處理四種方法,一種太血腥,一種讓人死不得安寧

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整理,及民間傳說,僅供讀者參考,請勿輕信。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