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劇不再走馬燈,參考這部中國電視劇研究的拓荒之作

【光明書話】

2018年是中國電視劇誕生60年。楊洪濤的《觀劇》一書面世,是國內罕有的電視劇類型研究專著,在中國電視劇研究史上頗具開拓性。也可以說,是對電視劇60週年獻上的一份學術厚禮。

看劇不再走馬燈,參考這部中國電視劇研究的拓荒之作

《觀劇——新世紀中國電視劇類型研究》 楊洪濤 著 中國廣播影視出版社

類型研究是文化和藝術研究的一種途徑。比如在電影研究中就有類型研究。但在電視劇研究中還很少見,尤其少見專著。由於中國電視劇研究涉及的文本體量巨大,每年的生產總量高達15000集左右,因此電視劇類型研究是一個宏大工程,與電影類型研究相比,它更耗時費力。單單把這些電視劇瀏覽一遍就需要很長時間。因此,系統梳理、獨立完成的電視劇類型研究專著闕如。中國傳媒大學青年學者楊洪濤教授歷時5年,僅書中論及的影視作品就達到470餘部,實屬難能可貴。研究電視劇的類型及創作普遍規律,對於電視劇生產、傳播、交易和接受都具有積極的、富有建設性的指導意義。

該書為什麼把研究的範圍侷限於新世紀以來的電視劇?嚴格說來,電視劇的類型化特徵,恰恰是新世紀之後逐漸明顯起來,之前的電視劇類型模糊,還處在不自覺狀態,而這些年的類型化特徵逐漸自覺,為作者提供了研究依據。作者全景式、多維度觀察分析電視劇類型,跟蹤分析,首次把全部電視劇類型進行系統性概括,從中可以看出一位青年學者那股持之以恆的釘子精神和嚴謹的學術態度。該書從新世紀以來中國電視劇的實踐出發,把它概括為諜戰劇、軍旅劇、家族劇和家庭倫理劇等16個類型,追索每個類型的發展歷程,清晰地概括出每個類型的特點。對電視劇類型文本的具體分析,探究類型的內部結構、社會存在以及個體意識之間的辯證關係,建構起類型作品的意義領域,形成了這部著作的理論價值。比如,在探究“重大革命歷史劇”時,是從“信仰之美”的視角分析《毛澤東》《海棠依舊》《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等劇,指出此類劇在注重史實挖掘的同時,也要注重提高藝術感染力;又如,在探究“都市情感劇”時,是從“思想內涵”的視角分析《咱們相愛吧》《我的前半生》《歡樂頌》,所給的結論是在展現當代都市生活和社會風尚的同時,也要給現實生活以道德和精神的引領。這種由表及裡的深刻性,正是要突破類型屬性的侷限性,自覺提升類型化作品的思想價值和文化內涵,是電視劇題材類型開掘的應有之意。

看劇不再走馬燈,參考這部中國電視劇研究的拓荒之作

該書研究,借鑑了影視學、傳播學、文學、史學、哲學、美學、心理學和社會學等多門學科的成果。如諜戰劇與心理學、歷史正劇與史學、軍旅劇與軍事學、涉案劇與犯罪學、家族劇與倫理學、都市情感劇與社會學、神話劇與宗教學等,做到史論結合。針對16種類型的電視劇,逐年對有代表性的劇作進行深入分析,從中摸索創作規律和特點。比如,針對諜戰劇人物塑造,作者提出“從以扁平人物為主到以圓形人物為主,從強調意識形態對立到強調人性對立,從寡情到多情”的歷史流變。在論及涉案劇時提到“正與邪、罪與罰、生與死、情與法”的辯證關係。論述網絡自制劇的創作特點時提出:“顛覆式、碎片化、淺閱讀、融媒體、類型化、交互式、指向性、強情節”等8個特點。

類型研究不是為了類型化,而是為了藝術化。因此具體的藝術分析,對適應觀眾不斷提升的精神需求和美感體驗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這部著作闢出大量篇幅,對視與聽、時間與空間、動與靜,造型與節奏等構成電視劇的主要元素加以研究,從光線與色彩、景別與角度、鏡頭運動與場面調度等的表現力,闡述了視覺層面上進行藝術表達和含意呈現的必要手段;從音樂、音響、語言等這些聽覺元素在電視劇藝術呈現上的功能,尋找有效表現的規律;從文學的角度,探討了電視劇藝術的結構模式和特點,新意迭出。

看劇不再走馬燈,參考這部中國電視劇研究的拓荒之作

在論及的470餘部影視劇中,作者針對100部左右的電視劇進行了文本解讀,並且對其中頗具時效性和典型性的10餘部作品進行了文本分析,像是《北平無戰事》《白鹿原》《人民的名義》《白夜追兇》等。作者的分析絲絲入扣、洞若觀火,是對編、導、演創作意圖的精準闡釋,也是對視聽符碼的精確讀解。如在分析《北平無戰事》時,作者指出:“《北平無戰事》深刻揭示了國民黨倒臺和共產黨勝利的歷史必然性。劇作家劉和平先生善於在宏大的歷史潮流和深不可測的政治博弈當中見微知著、明察秋毫,善於從細微處著手錶現牽一髮而動全局的因果關聯,把看似不相關實則相互勾連的事件剖析於觀眾面前。”在分析人物時,作者能夠透徹理解人物的行為動機,吃準人物的性格特點,並進行深入肌理的闡釋。如在分析《琅琊榜》時作者指出:“梅長蘇是一個頗具使命感的人,在他的視野裡,復仇只是生命中必須完成的步驟,而‘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萬世開太平’,才是他內心更大的氣度與格局。朝堂之上一片陰沉,後宮之內爾虞我詐,江湖之中你死我活,唯有梅長蘇心中有一盞不滅的長燈。用光明和希望驅走世間陰霾,讓正義和公理照耀未來。”

作者的理論研究能夠與電視劇藝術發展同頻共振,展現了電視劇理論研究的新姿態。電視劇憑藉先進的技術傳播優勢,贏得了其他藝術樣式所無法企及的傳播速度和影響力,但其基礎性理論和批評性理論卻處於相對滯後狀態,這將嚴重阻礙中國電視劇的再發展。實踐是理論的最終歸宿和出發點。洪濤博士很有學術銳氣,對電視劇的藝術實踐進行非常專注的動態跟蹤,及時總結類型化的得失,為電視劇發展把脈,從宏觀歸納到文本分析,看出作者的淵博學識。每一章節都可謂才子文章,才情恣肆,氣象崢嶸。《觀劇——新世紀中國電視劇類型研究》一著,是值得重視的一個新的學術成果,是中國電視劇類型研究的拓荒之作。

(作者:張德祥,系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