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方派人勸降,一聲大喊令敵軍潰不成軍,間接推遲中國統一二百年

在中國人眼中,總是希望國家統一的,這是早在春秋時期就形成的“大一統”觀念。雖然在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多次分裂,最後也走向大一統的局面。

對方派人勸降,一聲大喊令敵軍潰不成軍,間接推遲中國統一二百年

而在這些大一統的過程中,總會出現一些優秀的人才,他們在國家面前雖顯得渺小,但是卻能起到巨大的作用。

對方派人勸降,一聲大喊令敵軍潰不成軍,間接推遲中國統一二百年

在東晉十六國時期,就出現了一個影響最終格局的人物,他就是朱序。說起東晉時期,前秦是當時十六國的政權之一,因其所據之地是戰國時期秦國故地,故以此作為國號。期間經歷了多個領導者,到了苻堅之時,最為強盛,苻堅有意一統天下,四處征伐,最終統一了北方,而此時的東晉卻退守南方一隅。從力量上看前秦佔領了北方廣袤的土地,勢力強大,最有實力統一國家。

對方派人勸降,一聲大喊令敵軍潰不成軍,間接推遲中國統一二百年

公元三八三年,在苻堅的統帥之下,九十萬大軍揮師南下。征伐東晉,東晉只好應戰,但是此時東晉的兵力卻只有八萬。對於前秦,這是絕對的碾壓之勢,苻堅感覺東晉肯定不敢應戰,勝券在握,就派朱序到東晉勸降,不要做無謂的犧牲。

對方派人勸降,一聲大喊令敵軍潰不成軍,間接推遲中國統一二百年

朱序本是東晉名將,前秦攻打襄陽時,朱序率軍固守四年。前秦攻克襄陽,朱序詐降,苻堅不知,給了他很好的待遇。所以在朱序的思想裡,東晉才是老東家。他不光沒有勸降,反而給東晉統帥謝玄出主意,說現在秦軍還沒有準備好,可以趁其立足未穩,出奇兵擊之。謝玄聽從朱序的建議,給苻堅修書一封,說我方雖然弱小,但是我還不想束手就擒,你的部隊後退一步,讓我的人馬渡河過去,咱們決一死戰如何?苻堅毫不猶豫就答應了謝謝的要求,命令部隊後撤。

對方派人勸降,一聲大喊令敵軍潰不成軍,間接推遲中國統一二百年

然而大戰在即,軍隊卻突然後退,不明所以的士兵自然慌亂了,這時朱序大喊秦軍敗了,秦軍頓時潰不成軍,連主將都在混亂中遭到殺害,秦軍成了無頭蒼蠅,沒命地逃跑。這一戰,苻堅被徹底打敗,九十萬大軍,最後帶回去的只有十萬人,而且他自己還受了箭傷。之後各族看準時機紛紛反叛,好不容易統一的北方,重新分裂為十個小國。苻堅不久被羌人姚萇所殺。

所以朱序這一聲吶喊,直接把前秦即將大一統的局面破壞了,間接地把中國的統一推後了二百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