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察文藝范兒」爸爸的漁網

「检察文艺范儿」爸爸的渔网

上週末回家,院子裡的桃樹上結滿了從武清嫁接過去的桃子,整棵桃樹被一張漁網罩了起來。一開始還以為爸爸又去打漁了,一問才得知那漁網是防止鳥兒啄桃子的見到漁網,想起了這篇舊文:

「检察文艺范儿」爸爸的渔网

2015年的國慶節,我們照例回老家看望父母。爸爸此時已被三堂哥辭去了出納的職務,在家賦閒。下午,見爸爸翻箱倒櫃找出了一張漁網,戴上了不明來路的老花鏡,手裡拿著梭子織補漁網,邊織邊叨叨著“老偉(三堂哥)廠子後面有個魚池,水很髒,但裡面有不少魚,可別把我的網弄破嘍”。

「检察文艺范儿」爸爸的渔网

來自村口水塘的呼喚

這一幕把我的心思一下拉回了小時候。那時的村子裡有好多樹和水坑,大堤之外更大的水坑裡有淡水魚,好多像父親一樣的人去撒網打漁,就圖一樂。依稀記得是傍晚,父親總喜歡帶著我徒步走上一二里地到曠地的水坑裡去捕魚。我的作用就是陪父親說話,拎著盛魚的蛇皮袋子,以及當別人來參觀我們打到的魚時我會自豪地打開袋子給他們看。不知他怎麼把網團了又團,然後用力撒出去,那漁網便齊整地罩上了大片的水面。稍等一會子,爸爸便慢慢收網。大都有所收穫,但沒什麼大魚,偶爾會網住一兩條五六斤左右的魚,父親便興奮地笑出聲,引來周圍打漁的人參觀,三五兩人又對魚的種類、重量、處理方法討論一番。因為愛好,爸爸置備了不同種類的漁網,有撒出去的網,有抄網,有細眼的網,也有粗眼的網,當然還有漁網邊緣的墜子、織補漁網的梭子。

「检察文艺范儿」爸爸的渔网「检察文艺范儿」爸爸的渔网

應該在我上小學幾年級的時候,爸媽破天荒地在夏天有了閒時光,約上了要好的一對鄰居,帶著抄網到曠外抄魚去了。向來勤奮努力只會埋頭苦幹的父母竟捨得花一天時間去玩,讓當時的我們姐兒仨著實詫異了一番。傍晚,他們卷著溼褲腿回家,根本沒有帶魚回來。但兩對夫妻興奮激動地討論、回憶抄魚的細節和趣事,說著說著就哈哈大笑了起來......好像在我上大學的年紀,有一次問媽媽有沒有很難忘的事讓她印象深刻,媽媽毫不猶豫地回答就是這次去抄魚的經歷!她看著窗外的天,臉上略帶笑意,感慨道:“感覺自己還年輕呢,一轉眼你們就長這麼大了!”

「检察文艺范儿」爸爸的渔网

海底世界

「检察文艺范儿」爸爸的渔网「检察文艺范儿」爸爸的渔网

此時,抄網因不方便放置,估計早扔在儲物間被灰塵封存了,就剩這些發黃的、似乎一扯就能扯斷的漁網可以團起來存入衣櫃。補完漁網,爸爸帶上水桶騎車出發了。半晌回來,水桶是空的,漁網上還有沒弄下來的小木棍條。父親像個小孩子似地回憶:“還真打了不少魚呢,回來路上被一幫老孃們搶了。在養魚的塘子裡打漁就是過癮,每網都有魚,只是水質太差,魚恐怕是不能吃啊......”媽媽似笑非笑地嗔瞪爸爸一眼,笑他老頑童!爸爸並不理會,專心地曬他的漁網去了。

「检察文艺范儿」爸爸的渔网「检察文艺范儿」爸爸的渔网

因為要供三個孩子吃飯穿衣、上學,爸媽又是極要強的人,大半輩子都在辛苦操勞。隨著姐姐和我上學到不同階段,爸爸也是不斷嘗試各種營生:賣煤、搞運輸、種桃子、種甘蔗、養奶牛.....聽起來就要喘不過氣來的樣子,母親則傾力配合、從未言苦,根本沒有時間和心思鼓搗漁網去打漁了。我在姐三中是最後一個畢業的,上學期間,雖自認為比較獨立,想方設法減輕他們的負擔,但父母終是不放心我。臨近畢業,我為找工作四處奔波,父親自認為幫不上忙,卻早就默默把已經壯大起來的奶牛廠處理掉以備不時之需。大概是命運眷顧,父親剛把他的奶牛們賣掉之後,“三鹿”奶粉事件就被曝光了,給當地的奶農造成了不少損失,父親巧妙地躲過了這一劫。至此,這種緊張繁重的生活節奏算是告一段落了,而此時,那些不同種類的漁網被壓在櫃子最底層足足十幾年了。

「检察文艺范儿」爸爸的渔网
「检察文艺范儿」爸爸的渔网

總之,在我的印象裡,父母似乎從來不捨得給自己放個假去放鬆一下,即便遇到下雨天不能幹活,爸爸也是憂心忡忡,怕他的計劃被打亂。像年輕時那次抄魚之所以成為母親最難忘的經歷,怕是隻因這樣的經歷太少了。如今孩子們也算成家立業,爸爸才捨得翻出了漁網過一番癮(舊時的東西質量就是好,又便宜又禁擱)。漁網曬乾,爸爸又拿出了小梭子,戴上老花眼鏡,繼續織補他心愛的漁網了......

「检察文艺范儿」爸爸的渔网
「检察文艺范儿」爸爸的渔网

趁還能想起! 趁還能記得!

「检察文艺范儿」爸爸的渔网

作者 : 張翠然

武清區檢察院公訴部檢察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