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产业结构转型打造中国光谷 盘活长江岸线资源发展航运经济

(央视财经《经济信息联播》栏目)伴随着生态修复,武汉也在不断地寻找产业发展的新动能。在做大做强传统优势的光通信产业的基础上,武汉也在不断引进先进制造业,优化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助推武汉打造中国“光谷”

记者张伟杰:固态硬盘和移动闪存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的存储产品,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的是,目前中国并不能自主生产其中的关键部件——闪存芯片,但是随着今年四季度长江存储的建成投产,未来中国的消费者也能用上自主设计生产的闪存芯片。

长江存储四季度投产后,首先将生产32层闪存芯片。从明年起,64层闪存芯片也将正式量产。

紫光集团联席总裁刁石京:我们芯片单位面积存储的密度会更高,特别是我们存储的速度会更快,而且在生产周期上也有相应的改善,我们的产品在特定市场的竞争力就会体现出来。

武汉产业结构转型打造中国光谷 盘活长江岸线资源发展航运经济

后发的领域在努力追赶,有了一定基础的产业正不断创新。在华中地区规模最大的面板生产企业,全面屏手机的形态和技术在不断更新。

武汉华星光电财务总监张登科:这是最新的一些技术,是面内挖孔的技术,整个屏占比达到了95%,作为消费者他能看到的屏幕的范围,又大了很多。预计在今年年末的时候,市场上会有一些高端的(手机)终端厂家会推出类似面内挖孔的技术的产品。

从过去的钢铁、化工、造船到今天的半导体、光通信,武汉的产业结构正在不断升级。目前已经形成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烟草、能源及环保五大千亿级产业。今年1—5月份,武汉市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2.2%,比去年同期提升9.2个百分点。

武汉产业结构转型打造中国光谷 盘活长江岸线资源发展航运经济

武汉:依托区位优势背靠广阔腹地打造长江航运中心

央视财经《经济信息联播》栏目视频

在优化产业结构的同时,武汉也在整合、盘活长江的岸线资源,充分发挥“九省通衢”的地理优势,依托制造业集聚的腹地优势,发展内河航运经济。

虽然目前是航运业的淡季,余立麒的工作还是很忙,中午也不能休息。五年前,他所在的码头只完成了51万标准箱,而2017年,完成了76万标准箱。

武汉产业结构转型打造中国光谷 盘活长江岸线资源发展航运经济

武汉港集装箱有限公司运营操作部经理余立麒:除了传统的汉申航线之外,还开通了从重庆到武汉的渝汉线,还有从武汉直达洋山的洋山天天班。

2017年底,武汉港年货物吞吐量首次破1亿吨,货物运输量快速增长,武汉也在发展“水铁联运”、“空铁联运”来满足需求。

武汉产业结构转型打造中国光谷 盘活长江岸线资源发展航运经济

长江新丝路国际物流武汉公司运营总监王婷:截止到7月31日的数据,整个武汉中转的铁水联运的量已经突破了26000标箱,在去年的基础上,其实实现了70%-80%的增长。

2017年,武汉市国内生产总值达1.34万亿元,稳居中部城市第一位。围绕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武汉正在发挥科教、人才、交通方面的优势,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武汉产业结构转型打造中国光谷 盘活长江岸线资源发展航运经济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所主任研究员李忠:武汉作为长江经济带上重要的中心城市,下一步的转型升级,一定要发挥它作为龙头城市的辐射带头作用,既要注重自身的转型升级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更要带动周边地区,带动长江经济带的转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