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宝騄:一个天赋异禀的数学家

著名数学家许宝騄开创了中国概率论、数理统计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尤其在参数估计理论、在奈曼-皮尔逊理论、多元分析、极限理论等数学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是多远统计分析学科的开拓者之一,也是中国概率统计领域最主要的奠基人之一。

许宝騄:一个天赋异禀的数学家

许宝騄

许宝騄(1910—1970)字闲若,浙江杭州人。1910年9月1日许宝騄出生于北京城,许氏家族系名门世家,在其祖父许祐身那一代,就有“七子登科”之说,即许祐身兄弟七人,3个中了进士,4个中了举人。

许宝騄父亲许引之在晚清时期曾任两浙盐运使和中国驻朝鲜仁川领事,在民国初年也是北洋政府的中级官员,曾出任过浙江烟酒事务专卖局局长,许引之一生为官,所任官职都不是很高,但却都是肥差,因此积攒了不少家业。

许宝騄有两兄四姐,以他最为年幼,大哥许宝驹毕业于北京大学国文系、二哥许宝骙毕业于燕京大学哲学系,大姐许宝驯则嫁给了著名红学家俞平伯。

许宝騄从小就体弱多病,跟随父亲的任职辗转各地赴任,曾在天津、杭州等地留居,童年时代大都由父亲聘请家教传授学业,学习唐诗宋词、四书五经等古文经典,打下了良好的国学基础,10岁起就开始学作文言文,所写文章用语精炼而准确,11岁就开始学习英文,接受西方现代教育的启蒙。

1925年秋,许宝騄进入北京著名的“汇文中学”读书,“汇文中学”的前身是“汇文大学堂”,这是一所教会学校,其大学部后来并入燕京大学,许宝騄在汇文中学读书时,又学习了法文,打下了良好的外文基础。

1928年,许宝騄考入燕京大学化学系,由于受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表姐夫徐传元的影响,许宝騄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又于1929年又重新考入清华大学数学系,师从郑之蕃、熊庆来、孙光远、杨武之等教授学习数学。

1933年,许宝騄取得国立清华大学理学学士学位,曾参加赴英首届庚款留学考试,考试通过且被录取,但却因体检时体重不足40公斤而落选,不得不到北平西山疗养了一年的时间。

1934年,许宝騄被聘为北京大学数学系助教,给当时正在北京大学担任访问学者的哈佛大学退休教授奥斯古德当助教。

奥斯古德(1864—1943)是美国著名的数学家,毕业于哈佛大学,并在哈佛大学数学系从事教学与科研达43年之久,在微分方程解、连续函数序列的收敛性、单连通区域映射的黎曼定理、变分法、填满空间的曲线等数学领域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

著名数学家姜立夫教授在哈佛大学留学和工作期间,就给奥斯古德教授当过助教,奥斯古德教授来到北京大学数学系执教时,已经年近7旬,他从哈佛大学退休后不久,即应邀到北京大学担任访问学者。

许宝騄与数学大师奥斯古德教授朝夕相处,协助奥斯古德教授工作了两年,深受奥斯古德的教诲和指导,熟练地掌握了矩阵的工具,尤其是精通分块演算技巧,在分析和代数两个领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其一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36年,许宝騄再次考取了庚款留英官费生,前往伦敦大学学院统计系学习数理统计,在系主任伊根·皮尔逊教授的指导下攻读博士学位。

当时的伦敦大学规定,在数理统计方向要取得哲学博士学位,必须寻找一个新的统计量,编制一张统计量的临界值表,而许宝騄因成绩优异且研究工作突出,第一个被破格用统计实习的口试来代替。

1938年,许宝騄发表了3篇颇有价值的学术论文,并在这一年获得了伦敦大学哲学博士学位,许宝騄仅用两年时间就获得了博士学位,充分说明了他在数学领域内具有一定的天赋和才华。

1938年,时任伦敦大学学院统计系主任奈曼(Jerzy Neyman)教授,受聘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和讲学,奈曼教授特别推荐将许宝騄提升为讲师,让许宝騄接替他在系里的教学任务,由此也可见许宝騄在数学领域的能力。

1939年和1940年,许宝騄又连续发表了数篇学术论文,其中有两篇论文是数理统计学科方面的重要文献,在多元统计分析和内曼-皮尔逊理论中是奠基性的工作,并因此获得了科学博士学位,奈曼教授常说许宝騄是他最杰出的学生之一。

1940年,许宝騄回到正在遭受战争创伤的中国,他决心以自己的方式,报效正处于危难之中的祖国,他辗转来到云南昆明,出任西南联合大学数学系教授,许宝騄与华罗庚、陈省身在当时被称为西南联大数学系“三杰”,钟开莱、王寿仁、徐利治等著名数学家均是他的学生。

1945年秋,许宝騄应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哥伦比亚大学的联合邀请,担任这两所世界一流大学的访问教授,他在这两所学校各讲授了一个学期的课,在第一届伯克利概率统计讨论会期间,许宝騄结识了不少国际上统计方面的专家。

许宝騄:一个天赋异禀的数学家

左起:巴特莱特、克拉梅尔、许宝騄

1946年秋,许宝騄的好友霍太林教授拟在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创办统计系,特邀许宝騄前往担任副教授,许宝騄遂在北卡罗莱纳大学任教一年,协助霍太林教授创办了统计系。

1947年,许宝騄谢绝美国诸所大学和同事的热情挽留回国,一直在北京大学数学系担任教授,从事教学和数学研究工作。

1948年4月,许宝騄当选为国立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数学领域当选院士的只有5人,而且公布的排名顺序如下:姜立夫、许宝騄、陈省身、华罗庚和苏步青,由此可见许宝騄当年在数学领域之地位和影响。

许宝騄自幼体质羸弱,由于终身未婚,没有人照顾他的饮食起居,致使其身体状况极差,176公分的身高,体重却只有70多斤重。

许宝騄从美国回来不久,就发现自己染上了肺结核病,但他依然长期带病坚持工作,教学和科研也一直未间断,在矩阵论、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方面发表了10余篇学术论文。

许宝騄:一个天赋异禀的数学家

许宝騄(前排左一)与师生合影

1955年6月,许宝騄当选中国科学院数理部学部委员,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次评选出的相当于院士的学部委员,共计233人,其中数理学部当选了30人,许宝騄之所以能够当选,是中国科学院对其政治和学术二个方面的充分肯定。

1956年,北京大学成立了全国第一个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研室,许宝騄一直是这个教研室的主任,同年9月,国务院高教部在评定高校教授级别时,许宝騄被评为一级教授,工资为345元,而二级教授为280元,三级教授为240元,当时全国高校中仅有118人被评为一级教授。

1963年,许宝騄的肺部已经出现空洞,而且其自身携带的结核菌已经具有抗药性,北京大学数学系多次安排他休养,都被他婉言谢绝,而是带病坚持工作。

许宝騄:一个天赋异禀的数学家

许宝騄(前排左二)师生合影

即便在文革动乱期间,数学系的教学和研究工作都被迫中断,但许宝騄依然坚持科学研究,由于没有家室的拖累和牵挂,他把是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献给了数学,完全是一个把自己的生命都托付给数学王国的数学家。

1970年12月18日清晨,刚刚度过花甲之年的许宝騄,孤独而凄凉地病死在北京大学的勺园佟府简陋住所之内,他床边的茶几上还放着一支脱帽的“Parker”牌旧金笔和一些未完成的数学手稿。

许宝騄确实身染重疾,但在文革那种严酷的政治环境下,他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遭遇呢?我们来看一看比他年长一岁的二哥许宝骙留下的文字,或许能够略知一点真相,许宝骙是这样记述的:

“文化大革命中,宝騄身蒙灾难,兢兢自克。亲属往访,辄闭门不纳;偶或遥遥一望,便挥手令去,不交一言,其精神痛苦可想见矣!宝騄偶染肺炎,不数日,竟在家属毫无所闻情况下溘然长逝。……数页写着未竟的残稿散落在地,见之凄然掩涕,怆然神伤而已。”

华罗庚和俞平伯前往送别,华罗庚是许宝騄在清华大学时期的同门师弟,而红学家俞平伯则与许宝騄渊源很深,许宝騄的姑妈许之仙是俞平伯的母亲,而许宝騄的大姐又嫁给了俞平伯,许俞两家是世家。

许宝騄病逝之后,俞平伯曾题写了一幅挽联:“早岁识奇才,讲舍殷勤共昕夕;暮年空怅望,云山迢递又人天”,以此悼念这位天才的妻弟。

许宝騄:一个天赋异禀的数学家

许宝騄铜像

许宝騄一生痴迷数学,出身优越,壮岁留洋,受教于名师,桃李天下,是一位具有献身科学精神的天才数学家,在国际概率和统计领域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美国斯坦福大学统计系的走廊上,许宝騄的肖像照片,是与世界许多著名统计学家们并列在一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