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江西殡改一事你怎么看?

粤K小世界


这是我前两天发表的评论文章。

昨晚,打了个电话给在江西老家的父亲,父亲说家里热的睡不着,其实,睡不着大概还有别的原因:声势浩大的“抢棺材”改革,60多岁的老父亲是今年才当了村里的村长的,他说,前两天上头叫他去开了个会,要求他把村子里的棺材情况登记上报,我问他,那你压力是不是很大,他还是那样缓缓地说,那又有什么办法,你也知道我们都是老实人,听到这句话我心里莫名的很不是滋味,那话语里深刻地无奈一度让我们都沉默了很久。

“收缴焚烧、强行起棺......”这种大刀阔斧的做法无疑显示了江西在推行殡葬改革的决心和意志,也符合中央关于殡葬改革的要求。移风易俗,破除旧风气本是一件大块人心的好事,然而,“殡葬改革”岂能不顾民意,采用这样粗暴简单一刀切的方式?

殡葬习俗是历史发展中不断形成的,中国人普遍具有落叶归根,入土为安的乡土情怀。对于年轻人来说,其实无论是火葬送还是土葬,大都可以接受,百年之后无非都是一抔黄土,但是对于年纪较大的父母,爷爷奶奶那一辈的人来说,这种入土为安的观念却是最重的,在垂暮之年把早就打造好的棺材强制上交,集中烧毁,不但可能得不到他们的认可,偏离了殡葬改革的摒弃旧观念,绿色殡葬的初心,更寒了广大人民的心。况且,集中打砸烧毁棺木何尝不是一种浪费,操之过急的背后,难免让人怀疑背后的利益在作祟,公益性墓地的解决方案也没有成熟,又难免让人有一种今后死不起的担忧。

无疑,绿色殡葬推行势在必行,然而推行过程的核心在于观念上的扭转,观念扭转岂在一朝一夕之功。因此,在推行的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合情合理合法稳步推进,多点温度,多作沟通。毕竟,有谁愿意看到当挖掘机驶向棺木的时候老百姓眼里擎着的眼泪?

小鸣公考


不出意外的话,江西这次大刀阔斧地强推殡改应该会被叫停。

人生无非“生老病死”,而“死者为大、入土为安”又是根深蒂固的传统习惯。倘若需要改变,也应该站在“尊重死者意愿”的基础上,更要因地制宜,灵活推广火葬。潜移默化地做宣传使大众在思想上有所转变,给大众自主选择的权利。

首先,土葬和火葬孰优孰劣并不好直接比较,因为地域不同,民俗不同,人们的经济承受能力不同。有些传统土葬花费也并不多,尤其那些已经有祖坟的,会省下一大笔钱。而有些火葬并不省钱,除了去火葬场,最主要的花费在墓地的修建和选址上,加起来的费用往往比土葬还高。很多地方其实都是火葬之后又用棺材装着骨灰匣土葬了一遍,这不是画蛇添足吗?

其次,老一辈人更容易接受土葬,盲目地推行火葬是对他们的不尊重,也是不符合情理的。人们的观念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更不能直接用强。之前就有媒体报道过,有些老人甚至为了躲过火葬选择了自杀,这是何其悲壮而又无奈的选择?

再次,一刀切的背后容易滋生不正当的利益竞争,那些搞墓园开发的人借此抬高价格,最终获利的是他们,大众反而成了冤大头。应该合理规划或者限制墓地的价格,真正的让利于民,而不是靠此发财。只有从经济上减轻大众的负担,才有可能让大家慢慢接受火葬。

说了这么多,其实只要抓住“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多站在大众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殡改也会水到渠成的。


夜雨如书


火葬是把过世的人当垃圾处理,土葬是把先人当圣人看待。

土葬,是中华民族几千来沿袭的一种文化,即土葬文化。

正因为有了土葬,才有了“祖宗”的说法。才会激励着后人:奋发图强,为国添彩,为祖上增光,也为后辈树立榜样。

也正因为有了土葬,才会使人们无论走到哪里都会眷恋故乡,牵挂亲人,懂得报恩。也才有了心目中永远的乡情,缠绵的乡愁。也有了时刻报效国家,捍卫家园的思想念头。

土葬,是一种“家”的概念 。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故乡的代名词。是中华民族不可缺少的一种文化。其意义非同一般,应该让它永远传承下去。

在农村,应因地制宜,能土葬的尽量土葬,决不能与城市一视同仁。(其实,许多的城里人百年后都讲究落叶归根,魂归故里,都回到他们的老家土葬了)谢谢!


金罗汉5



殡葬改革,符合中央有关文件精神,从长远来看,是一项利国利民,造福子孙的工程。但此次在江西推行的殡葬改革过程中,部分地方出现了简单粗暴,操之过急的做法,缺乏变通,不懂得因地制宜,是此次工作存在的不足之处。

首先,殡葬改革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国几千年来的土葬传统,在人们心里根深蒂固,虽然在城市已经推行火葬多年,但我国现行社会,农村人口还占绝大多数。而“死者为大,入土为安”的思想,在他们心里,特别是上了年纪的老年人心里,依然是不可撼动的磐石。

那种强行将收集来的棺材进行销毁的做法,无疑大大的伤害了他们的感情,因而有老人因此而自杀,也就不足为奇了。所以政府需要在这方面多做思想工作,多多宣扬新思想新风貌,破除封建迷信,使他们从思想精神层面上达到彻底的改变,这样才更加有利于工作的顺利进行。

其次,农村普遍山多,且地质贫瘠,在他们看来,这无疑是一块荒地,用以建坟立墓,是天经地义的事,现在强行将死者进行火化,然后再在政府规划好的墓园里进行埋葬,无疑令他们感到不可思议。火化需要一笔钱,在墓园里安葬又是一笔钱,既费力又费钱,何必呢?

所以,还是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在暂时还不具备火葬条件的地方,本着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尊重民俗的精神,有利于发展生产建设的原则,由当地政府统一规划土葬用地,利用荒山瘠地建立公墓,然后提倡平地深埋,不留坟头的葬法,相信会得到越来越多人的理解。


笑熬浆糊


近些天来,关于江西某些县市强行收缴农村居民棺材再集中消毁的新闻在网上传得沸沸扬扬,有心者不难发现不管哪种版本都众口一辞的指责所谓殡改办的简单粗暴的工作作风,说实话,当我一开始看到堆集如山的崭新的棺材在挖掘机的作用下变成一块块废柴时整个人都惊呆了,我真不太敢相信在如此和谐的社会环境里,在法制建设基本完善的今天会出现如此违和的画面,我认为在相关单位就此反省的同时也值得我们所有的人深思,为什么就不能以更温和的态度找到更好的方式去推行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呢?

殡葬改革是无可厚非的,绝对符合我们的国情,普及火葬更是我们要努力实现的方向目标,但是,考虑到我们这个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习惯,我们不能够在民众尚不理解的情况下急于求成,在推行殡改工作时必须要注意方式方法,循序渐进,要让农民朋友认识到殡改的深远意义,也要让他们了解到殡改将带来的切实的好处,对一些积极响应的群众给予适当的补贴和鼓励,要做到既不让他们在物质上受损,还要让他们在精神层面上得到怃慰,我相信只要有关部门能够和广大群众推心置腹的交流,扎实细致的去做工作,殡葬改变一定能够顺利的推行下去,因为我们广大的农民朋友都是有大局意识的,都是支持党和政府的工作和社会主义事业的!

另外,在网络上我看到了一个让人深感不安的因素,就是有传闻说某个部门新近成立了一家殡葬公司,虽然这并不违规违法,但实实在在的让人产生了误会,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朋友的情绪,让他们有理由怀疑殡改的动机和正当性,让一个原本为造福子孙后代的改变被质疑成为特定利益单位服务的图私行为,让人啼笑皆非,虽然说谣言止于智者,但为了让广大群众更好的理解,接受,支持殡改工作,希望相关(单位)人士能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或者说法吧!

江西是革命老区,群众素质绝对过硬,我相信只要有利于国家民族,有利于子孙后代的任何事业与工作,他们一定会也一定能踊跃支持的!


湘中明珠Zxp


这是我写给省委省政府的一封信。

尊敬的省委省政府各位领导:

最近省委省政府倡导的殡葬改革引起了海内外的关注,作为身处在余干县农村的一个普通农民,我深深知道农民的丧葬思想,以及几千年来在农村中形成的丧葬文化,也非常了解广大农民对这项改革的看法。

近些年以来,丧葬奢靡之风越演越烈,墓地规模越建越大,坟头越起越高,这种攀比之风给老百姓自己也造成了沉重的经济压力,给环境更是造成了极大破坏,这种歪风恶俗必须制止。

今省委省政府站在历史的高度,对子孙负责的高度推行的殡葬改革,出发点绝对正确,有识之士对此是高度赞扬、支持!

但做法有失偏颇,有待纠正,比如强行砸棺、绝对火化等。几千以来,无论中国各地在丧葬文化上有何差异,但洁身入殓、入土为安是中华民族,特别是汉族人共同奉行的习俗,也是对逝者的尊重。所以砸棺火化才是老百姓反对殡葬改革最根本的原因,为此,就殡葬改革我大胆建议省委省政府:

一,严控墓地规模,墓不硬化,坟不起顶:

二,已建成的豪华墓(所有用水泥、石头修建、硬化的墓)一律拆除,铲平;

三,可以不火化,可以使用棺木,可以立碑,但必须遵循以上两条;

四,棺椁深埋,提倡在墓地周边以及墓地之上种树种草;

若按以上几点推行殡葬改革,不但达到了绿色殡葬的要求,也尊重了丧葬文化,更尊重了逝者,推行起来阻力会少很多,外界批评声浪也会少很多,小很多,老百姓也会举双手赞成!

望省委省政府予以考虑!


问天—轻扬美业



这个问题之所以会有那么多人的关注,是与中国的传统习俗有关的。

殡葬改革已经不是新词,在我们这已经有几十年了,从几十年改革的情况来看,殡葬改革是非常必要的,一是人的自身观念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和文化层次的提升,一些固有的观念已经分化,甚至有人自己提出,死后骨灰不在保留,或者不要入坟留碑,让自己死的心安,让子女少一些牵挂,现在的生活已经不是古代的农耕时代,相对的稳定,现在迁移已经成为趋势,而且随着城市化,土地越来越少,而且拆迁速度非常快,这一切都会让坟墓都会趋于掩埋,所以很多人已经看到了趋势,政府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殡葬改革,趋势是对的。

但是几千年传承下来的入土为安的观念也没有错,所以政府在改革的过程中,不可以采取一刀切,这样会伤民心,引发群体性事件,而且把本来的好意转化为矛盾的暴发点。

我们是靠老百姓而有今天的,绝对不能为了殡葬改革的旗号而伤了老百姓的心,没有什么比生死更重要的,一项改革如果绝大多数人反对,就应该进行反思,而不是强制推行,建议江西省谨慎从事。


煮茶闻书香


农民是土地的主人,死后连安葬那点土地都没有那不就是“死无葬身之地”吗?全国现在荒芜的土地把十三亿人安葬三回也用不完,跟死人争地有意思吗?

作出合理规划是完全可以的,比如说:一个或两个村统一葬在一个土质差一点的山头上,每个坟头只能占几十平方米之内,一层层规划好,把过道修好,这样完全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东南西北方位随便选,那是多么人性化啊!

在后来还可以给一定的奖励,动员人们把以前的祖坟也迁过来统一管理,那是多好的一件事情啊!


末等奖


殡葬改革,节约土地,利国利民,造福子孙。江西省实行殡葬改革,合乎潮流。近在网上看到江西入村到户强行收回棺木集中消毁的新闻,群众对这做法有不满的情绪。火葬在城市实行多年了,而在农村才刚刚开始,群众对新生事物接受不了是肯定的。我们的基层村干部,在落实上级政策时,进村入户举一反三做群众思想工作,群众是会接受的。一副棺木3000元左右,如收回要给予相应的补尝,尤其宣传工作要做到位,让设有置办棺木的人从现在开始不要买棺木。对带头实行火葬的进行表障奖励,以一带十以点带面,这样才有利于殡葬改革在农村贯彻落实。






关注社会情感文化


为何相同江西人却有如此不同见解,赣州南康三江乡在二十多年前就实行了火葬,谁家老人病逝了就去村委会告知,殡仪馆来人清理,火葬单政府出,什么传承文化行孝之道照样进行。政府又没说连道场也不能做,有孝心的后人也照样可以请道士超度几日。火葬的好处是无污染环境。我们这里的后人都拥戴政府这么处理,那些几十年前置办了棺木的老人,后人们都把它抬去河摊上自行烧毁包括我爷爷奶奶的棺木也都烧毁了,连我九十多岁的爷爷都说这样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