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下調洋品牌降價,爲啥說消費者不必太過感激?

那個在達沃斯論壇提出的“相當幅度的”降稅消息,曾在車市引發萬千猜想。伴隨著謎底揭開,最近幾天關於汽車進口關稅下調至15%的議論鋪天蓋地,有的忙於計算、盤點降價的豪華品牌,有的分析零部件對合資國產車影響,還有的對自主品牌前途表露淡淡憂傷……

根據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發布的消息:自2018年7月1日起,汽車整體關稅平均稅率由25%降至13.8%,下降幅度分別為40%、25%;汽車零部件關稅平均稅率由10%下降至6%,降稅幅度為46%。

關稅下調洋品牌降價,為啥說消費者不必太過感激?

其實,針對汽車關稅下調本身沒有什麼好說的,這本身也是大勢所趨,是經濟全球化和全球貿易推動的結果,各個國家的汽車關稅整體均呈削減趨勢。另外,整車進口關稅調低還算是循序漸進,既沒有降到10%,更沒有降到5%,要說能引爆多大能量倒也不見得。

由此,我們需要認清兩個事實:其一,洋品牌汽車降價更多是惠及車企,而非普通消費群體;其二,由於降幅趨向合理,要說會對自主品牌產生“鯰魚效應”還談不上。

洋品牌降價 消費者不必太過感激

關稅稅率下調的消息在5月22日下午傳出,我們看到,車企的反應可謂神速。5月22日、23日,特斯拉、奧迪、寶馬、奔馳、保時捷、沃爾沃、豐田、福特、捷豹路虎、雷克薩斯、林肯等多個洋品牌紛紛表達了降價意向。

關稅下調洋品牌降價,為啥說消費者不必太過感激?

以反映最迅速的特斯拉為例,關稅調降消息發佈的第二天,特斯拉雙雙下調了Model S、Model X 的價格。降幅在4.8萬元—9萬元之間。同時,特斯拉官方宣佈:“所有未交付車輛,將會按照新關稅下的車價交付,無論車輛何時清關;同時,少量準現車同時享受調整後的價格”。

然而,按照規定關稅調低應該是7月1日以後的事,那麼為何車企們這般積極?

首先,以豪華品牌為首的車企紛紛降價,並不是說普羅大眾的豪華夢自此照進了現實。筆者不在此計算到岸價、關稅、消費稅等各明目。就以特斯拉的售價為例,在售的兩款車型Model S、Model X的售價降幅不到10萬元,對於售價70—100萬元的車型來看,近10萬元的政策利好看似誘人,但其消費市場也不太可能得到開疆擴土的發展,其消費人群還是原先那部分高端消費人群。

對於高端消費人群來說,確實有一定福利。但從車企的角度來說,關稅下調更有利於他們。

一方面,在消費升級的利好背景下,在價格戰的面前,誰敢退縮?

談ABB的太多了,我們就聊一下去年火熱的二線豪華市場。

去年,凱迪拉克銷量以50.8%同比增速異軍突起,不僅成為二線豪華品牌的銷量冠軍,更首次超過美國成為凱迪拉克最大的零售市場。

關稅下調洋品牌降價,為啥說消費者不必太過感激?

迅猛增速的背後,是凱迪拉克價格體系的下沉。我們可以看到,目前凱迪拉的終端價格體系基本上已經接近合資B級市場。去年上市的新CTS,最低配定價更是下沉到了30萬區間。相對的,凱迪拉克銷量排位的上升,就意味著捷豹路虎排名的滑落。當時,筆者記得,捷豹路虎明確表示:絕對不會打價格戰,捷豹路虎的品牌定位對標的是ABB。

要說不願意打價格戰我們可以理解,但筆者注意到,捷豹路虎似乎沒有錯過幾個降價的機會,無論是這一次關稅下調還是前不久的消費稅下調,捷豹路虎的反應不能說不積極。5月初,消費稅降低1個百分點的消息剛剛傳出,捷豹路虎便發佈了整體在售車型官降的消息,最大降幅達到2萬元。

關稅下調洋品牌降價,為啥說消費者不必太過感激?

另一方面,借勢清理庫存。

除了正面應對價格戰,我們還需要承認,對於一部分合資品牌其自身產品賣的確實不好,經銷商壓力頗大,但又不願意放低身段以價換量。

此前,筆者採訪過一家合資車企的外方高層,當時這家車企正經歷斷崖式的銷量下跌。當問及價格時,這位外方高層坦言,市場環境不好而自身的產品定價確實比較尷尬,但是又不能輕易降低價格,擔心衝擊了自身品牌力。

對於這部分洋品牌來說,汽車零部件關稅的降低或許能為他們的降價找到一個由頭。

現在提鯰魚效應 還太早!

先是股比放開,又是進口關稅壓低,業內普遍認為,更多世界知名汽車企業將會以貿易和投資的方式積極進入中國市場,將使中國從全球最大的汽車消費市場,變為世界競爭最激勵的市場。認為這將引起鯰魚效應,對中國車企起到刺激推動作用。

關稅下調洋品牌降價,為啥說消費者不必太過感激?

不過,從目前來說,現在談鯰魚效應還不是時候,從目前進口關稅的降低的幅度來看對中國的自主品牌的威脅並不大。

從去年的車市看,進口車總量為121.6萬輛,同比增長16.8%。相對於國產車,這個速度是可觀的。去年的進口車均價為40萬元,價格超過30萬元的車型佔70%;這說明,主流進口車在價格水平上與65%的車型售價在15萬元以下的自主品牌乘用車,本身就沒有什麼交集,彼此呈現出井水不犯河水的並行局面。

就拿之前向特朗普抱怨中國關稅高的特斯拉來說。就以目前自主品牌的新能源市場,又有幾款車型能與特斯拉在價格上形成角力或重合。

另外有人測算過,進口奧迪Q7大概會便宜3.86萬元,寶馬X3便宜4.5萬元,福特銳界便宜2.25萬元。所以如果但就目前的價格來看,競爭還是存在與洋品牌之間的。

總的來說,7月1日之後消費者最終支付的進口車價格降低8%—15%,洋品牌車型與自主品牌車型的價格並行局面並未改變。所以,對自主品牌來說,現在談鯰魚效應還太早。其實,我們更應該引起重視的是這種趨勢,投資股比放開、關稅下調,如果自主品牌還不能抓緊機會實現產品、品牌向上,那麼留給他們的時間真的不多了。

我們不妨設想,如果Model3 沒了關稅的束縛、合資品牌電動化大軍壓進……有多造車新勢力在裸泳,一清二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