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故事游安徽:老雁饃的傳說

很久很久以前,淮河的北部有個地方叫潁州(今安徽省阜陽市),民淳俗厚,物產豐美,土厚水甘,風和氣正,物華天寶,人傑地靈。這裡有一條河,名叫潁河,河水川流不息,岸邊草木茂盛,經常有大雁在這裡棲息。清澈的潁河水孕育著潁州大地。

在潁河的岸邊,有一個村莊叫譚菜園,住著一位姓譚的私塾老先生,名叫譚順昌。此人才高八斗,學富五車,知識淵博,為人忠實厚道,心地善良,常常接濟貧窮人家,貧窮人家的孩子在這裡讀書,從不收取學費。受到當地百姓的敬重,在當地有很高的威望,百姓尊稱他譚先生。譚先生有三個兒子,可是沒有閨女,而譚先生很喜歡女孩,很想要個閨女。

一天,譚先生在給學生批改作業,妻子譚氏在一旁陪伴。他猛然對妻子譚氏說“夫人,我很喜歡女孩,想要一個閨女,可以嗎?”譚氏笑著說“相公,你不是在說夢話吧,我們倆都是五十歲的人了,怎麼生啊?”。確實,在當時的自然條件下,五十歲的人確實不能生育。譚先生很無奈沒有說話,沉默了片刻,繼續批改學生的作業。

譚先生很內向、牛筋、真誠,要閨女的想法已經在他腦海裡紮根了。由於他盼閨女心切,也沒有心情教學生了,飯食也減了很多,身體漸漸的消瘦了。老是自言自語說,有一個閨女該多好啊!譚氏看在眼裡,疼在心裡,可是也沒有辦法。

也許是譚先生的誠心感動了上帝,也許是天道酬德,沒有多久譚氏就懷孕了,譚先生夫婦很是高興,心裡樂滋滋的。

時間過的很快,十個月過去了,譚氏就要分娩了。也許是巧合、也許是上天的安排,譚氏果真生了一個女孩。譚家人都沉浸在無比幸福之中,全村百姓都來為他們道賀。

幾個月過去了,可是閨女還沒有名字。這天譚氏對譚順昌說:“相公,你給閨女起一個名字吧”。譚順昌立刻想起潁河岸邊美麗的大雁,張口就說:“給閨女取名大雁吧,希望閨女向大雁一樣美麗,有志向”。譚氏很贊同:“不錯,就給閨女取名大雁”。從此女兒就有了一個美麗的名字——大雁。譚先生老來得女,視為掌上明珠,對大雁疼愛有加,大雁聰明伶俐,天生麗質、懂事,很討人喜愛。

日月如梭,光陰似箭,轉眼大雁已經十八歲了,長成一個大姑娘了。大雁聰明、漂亮、美若天仙,有“人見不走,鳥見不飛”之美。而大雁又多才多藝,能歌善舞、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溫柔賢惠,善解人意,尊敬長輩,人見人誇,譚先生老來得女,大雁又那麼優秀,心裡充滿無限喜悅,視女兒為掌上明珠。

西漢末年,公元前36年,漢元帝詔書天下,遍選天下秀女。皇帝詔書誰敢不從。於是全國各地的郡縣都在積極的挑選漂亮有才的女孩,向皇宮推薦。西漢南郡秭歸(今湖北興山縣)的王昭君因為漂亮有才被選應詔入宮,成為一名宮女。

此時的潁州和其他郡縣一樣,也在為皇帝選拔秀女。這天縣令派人來到譚家莊,對譚順昌說:“譚老先生,你家大雁那麼漂亮,又有才,讓他參加競選秀女吧!將來大雁會有很大的前途的。”譚順昌是一個明智的人,為了大雁的前途,就同意讓大雁參加競選秀女。由於大雁美麗有才藝,表現出眾,被選中秀女,進入長安皇宮。

也許是巧合,也許是上天的安排,也許是命中註定,也許是緣分。大雁和王昭君被安排在同一個房間。兩個人一見面,都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大雁彬彬有禮地對王昭君說:“姐姐,我叫大雁,來自潁州”。王昭君看到眼前這位美麗、有禮貌、有教養、有素質的妹妹,不禁感到敬佩,笑著說:“妹妹,我叫王昭君,來自南郡秭歸”。由於兩個人的共同愛好,又都有教養有素質,兩個人關係特別密切,並結拜為姊妹。王昭君比大雁長一歲,稱作姐姐,大雁稱作妹妹。從那以後,兩個人形影不離、相互依靠、相互照顧。王昭君對大雁說:“大雁妹妹,以後無論怎樣,我們姐妹兩個要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同甘共苦,永遠都不要分離”。大雁默默點點頭:“我會的,我們同甘共苦永遠不會分離,你無論到哪裡,我都會跟著你。”

一晃幾個月過去了,漢元帝要召見新來的秀女。由於秀女太多,漢元帝都累了,不想召見了。一個大臣給漢元帝出主意說:“陛下,讓畫師把秀女的畫像畫下來,讓你挑選,漂亮美麗的召見,其他的就不要召見了”。漢元帝滿意的點點頭。於是,就命令畫師給每個秀女畫像。讓漢元帝挑選召見秀女。一些想讓皇帝召見的秀女,為了讓畫師把自己畫的漂亮些,對畫師行賄。當輪到王昭君和大雁時,畫師向她們索賄,王昭君和大雁認為自己漂亮,就沒有給畫師銀兩,結果,畫師在王昭君畫像的臉上點了許多點,好像許多麻子,把大雁畫像的鼻子給畫歪了。當漢元帝看了王昭君和大雁的畫像後,認為王昭君是個麻子,認為大雁的鼻子有一些歪,她們兩個人都沒有被召見,繼續在長安皇宮過著清苦的日子。

公元前33年,北方匈奴首領呼韓邪單于主動來到長安,對漢朝稱臣,永遠歸順大漢,請求和親,以接永久之好。漢元帝同意和親,並和單于達成協議。接著,漢元帝就琢磨“和親”的人選,漢元帝很發愁,派誰去呢?這時他想到了畫像上麻臉王昭君,於是他決定讓王昭君作為“和親”人選。為了民族的團結、為了天下百姓不受戰亂之苦、為了大漢的安危,王昭君同意了和親,自願嫁給呼韓邪單于。到了舉行儀式,歡送王昭君出塞遠嫁匈奴,漢元帝親自送行。當他看到王昭君那麼漂亮,丰容靚妝,光彩照人,不禁大為後悔,很想把她留下,可是他又怎能違背諾言、協議呢?只好眼睜睜看著讓王昭君遠嫁匈奴。漢元帝很氣惱,之後他把這種氣憤,發洩到畫師身上,下令把畫師給殺了。

王昭君去匈奴時,由於她和大雁關係密切,情同親姐妹,兩人又誓言永遠不分離。請求皇上讓大雁陪她一起去匈奴。漢元帝也深深的愛上了王昭君,就同意王昭君的請求,讓大雁作為侍女和王昭君一起去匈奴照顧王昭君。

到了匈奴,王昭君對大雁不是當作侍女,而是當作妹妹、當作親人。王昭君作為匈奴王后,侍女自然很多,也不需要大雁伺候。她想不能委屈了大雁妹妹,她應該有自己的幸福。在王昭君的提議下,大雁嫁給了呼韓邪單于的弟弟左賢王。從此大雁也有了自己的家,過著榮華富貴的生活。可是大雁經常思念遠方年邁的父母,譚順昌夫婦也想念閨女大雁。

隨著時間的推移,大雁思念、感恩、孝敬父母的心情與日俱增。大雁漸漸的消瘦憔悴了,她時常惦記著父母,想的很多很多:父母身體怎麼樣了,生病了沒有,生活的怎樣;她想起了家鄉的大雁,小時候經常到河岸去看大雁,並且和大雁一起玩耍,大雁陪伴她度過了歡樂的童年。這天夜裡,大雁做了一個夢,她夢見自己變成一隻真正大雁,飛到了父母的身旁,大哭一場,邊哭邊說:“爸媽,我很想念你們”。譚順昌也流下眼淚說:“我和你媽也想念你”,大雁痛哭不止,可醒來卻是一場夢。

又是一年元宵節,這天大雁在廚房做饅頭,當她在揉麵團做饅頭時,想起了遠方年邁的父母,不禁暗暗地流下了眼淚。忽然有一個想法:把饃做成老雁的形狀,蒸成老雁饃,送給遠方的父母,代表自己去看望父母,表達自己對父母的思念、感恩、孝敬之情。於是她把麵糰輕柔慢搓,把饃做成老雁的形狀,蒸熟之後,準備派人把老雁饃送給父母。左賢王看到妻子大雁那麼思念父母,那麼賢惠、善良有孝心,不想讓大雁忍受思念父母的痛苦。決定親自和大雁一起帶上大雁親自蒸的老雁饃,一同去看望大雁的父母。看到女兒女婿帶著老雁饃到來,譚順昌夫婦喜出望外,終於可以見到朝思暮想的女兒了,千言萬語也表達不了此時的心情,大雁痛哭流涕。女兒的孝心讓譚順昌感動得流下了眼淚。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大雁思念父母,報答父母養育之恩,親自蒸老雁饃回來看望父母的孝心傳遍了整個村莊,傳遍了潁河兩岸,傳遍了淮北大地。受到人們的尊敬和讚揚。出嫁的女兒都紛紛效仿大雁,親自蒸上老雁饃,去看望自己的父母,以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從那以後,潁河兩岸,淮北大地,出嫁的女兒給父母送老雁饃已成為風俗習慣,每年農曆正月十六以後,二月二之前,蒸上老雁饃,給父母送去,以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以表達對父母的思念、感恩、敬仰之情。至今阜陽人還有把閨女稱為“老雁饃”習慣。

現在老雁饃是採用優質麵粉和麵,輕揉慢搓上百次,把握好火候,溫火慢蒸而成。存放數十日不幹不黴,爽口如初。作為阜陽特產,老雁饃已經成為一種高雅的食品、禮品,贈送給父母、長輩、領導和自己敬重的人,以表達思念、感恩、敬重之情。希望老雁饃飛出阜陽,飛向全國,飛向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