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皇帝,如果不是別人勸地及時,差點讓自己絕了後

在宋朝短暫的歷史中,除了趙匡胤,還有這麼一位皇帝,是人們比較熟悉的,那就是宋真宗趙恆。關於他的事蹟,人們最為熟知的應該是與遼國簽訂了屈辱的“檀淵之盟”,而且還是在宋軍佔據優勢的情況下,承諾每年向遼國繳納三十萬兩的歲幣。也因此,宋真宗成了一個備受爭議的皇帝。

這個皇帝,如果不是別人勸地及時,差點讓自己絕了後

當然了,三十萬兩於當時的宋朝而言,不過是九牛一毛,但是架不住他丟人啊,宋真宗自己也覺得顏面無光。為了重新獲取百姓的信任與尊重,還抬出了皇帝慣用的“君權神授”的招牌,在國內大搞“祥瑞”、“天書”等把戲,還舉行了東封泰山,西祀汾陽等大型典禮,藉此來宣揚自己是天命所歸的真龍天子,以便抵消在“檀淵之盟”中所受的屈辱。

這個皇帝,如果不是別人勸地及時,差點讓自己絕了後

但是當時的天下並不太平,位於大宋西北部的吐蕃族部首領李立遵調集兵力,準備大舉入侵大宋邊境,時任秦州知州、見緣邊都巡檢使的將領曹瑋將此事告知宋真宗,言明秦州空虛,無法抵擋,請求宋真宗派遣軍隊支援。然而此時宋真宗正忙於粉飾太平,提高自己的公信度,看到如此的奏報,當即勃然大怒,還以為曹瑋是來誠心給自己拆臺的,實則是在恐嚇朝廷,想要殺了曹瑋來阻擋這魯莽的言論。

這個皇帝,如果不是別人勸地及時,差點讓自己絕了後

此時就不得不提到一個人,此人名叫李迪,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的狀元,歷任通判、轉運使等職位,後來位及宰相。當時正好從陝西一帶回到京師,便被宋真宗叫去查驗真偽,李迪自知此事事關重大,馬虎不得:一方面,吐蕃大兵壓境是事實,另一方面,宋真宗不願面對這樣的局面也是事實。於是據理直言:“曹瑋乃名門之後(北宋開國名將曹彬之子),才華膽識皆為上乘,鮮有人能比得過他,定能成為國之棟樑。只是畢竟是武將,說話直來直去,不知朝廷禮儀大體,說話不擇時機,還請皇上原諒於他。”同時建議宋真宗從秦州附近州郡抽調兵力,悄悄前去增援,或可達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這個皇帝,如果不是別人勸地及時,差點讓自己絕了後

宋真宗聽後十分高興,於是就按照李迪的說法去做了。曹瑋也算爭氣,得到增援後,在三都谷之戰中大獲全勝,戰敗了李立遵,同時還擴大了領地範圍。捷報到達朝廷後,宋真宗稱讚李迪說:“此事,功勞在你。”李迪也因此得到了宋真宗的看重。

這個皇帝,如果不是別人勸地及時,差點讓自己絕了後

宋真宗晚年病重,太監周懷政為求富貴,竟密謀擁立太子趙禎上位,讓宋真宗當太上皇,並將其軟禁 。但是事情敗露,周懷政等人被捕入獄。宋真宗也因此懷疑上了太子趙禎,想要廢掉太子。這時李迪就站出來了,您想要廢掉太子可以,問題是您百年之後這皇位要傳給誰?說到這裡,宋真宗只好作罷。

這個皇帝,如果不是別人勸地及時,差點讓自己絕了後

原來宋真宗雖然有六個兒子,但是其他兒子都已夭亡,如今只剩下太子趙禎存活,若是廢掉趙禎,這皇位竟是無人可繼,宋真宗只好打消了廢太子的念頭而李迪因為保住了趙禎的太子之位,成為了趙禎的大恩人,繼真宗之後,又得到了宋仁宗的信任。多麼可悲,一代帝皇,竟差點落得絕後的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